财务管理练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财务管理练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计算2011年度该项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以及出售该生产线的净损益。 2.甲自行车厂将“新岚牌”自行车的注册商标使用权通过许可使用合同给乙厂使用,使用时间为5年,双方约定由依常每年按使用商标新增利润的27%支付给甲厂作为商标使用费。评估资料如下:

(1)预测使用期限内新增利润总额取决于每辆车可新增利润和预计生产车辆数。根据评估人员预测:预计每辆车可新增利润5元,第一年生产自行车40万辆, 第二年生产自行车45万辆, 第三年生产自行车55万辆, 第四年生产自行车60万辆, 第五年生产自行车65万辆。

(2)分成率:按许可合同中确定的按新增利润的27%分成。 (3)假设确定折现率为14%。 要求:(1)计算确定每年新增利润; (2)评估该注册商标使用权价值。 3.案例分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 某一医药生产企业的专用设备,其固定资产原值为 300000 元,预计残值为 30000 元,使用年限为 5 年, 5年内企业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和产量如下表所示。该企业适用 25% 的比例所得税率,假定资金成本率为10% 。

某企业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和产量表 年 限 未扣除折旧利润(元) 产量(件) 第一年 300000 600 第二年 330000 660 第三年 320000 640 第四年 350000 700 第五年 300000 600 合 计 1600000 3200 要求:(1)计算分析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缴纳所得税的情况。 (2)比较分析不同的折旧方法下应纳所得税现值的区别。

(3)你认为该企业基于合理避税,应选择何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为宜? 参考答案

1. ⑴计算确定黄河公司2009年度的购建生产线成本。

2009年度的购建生产线成本= 400000+32000+ 40000+45600+5900= 523500(元)

⑵计算2009年度和2010年度该项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额 双倍直线折旧率 =2/5 × 100%=40%

2009年度该项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523500×40%×6/12=104700(元) 2010年度该项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

=(523500-104700)×40%=167520(元)

⑶计算2011年度该项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以及出售该生产线的净损益。

2011年度该项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523500-104700-167520)×40%×6/12=50256(元)

出售该生产线的净损益=350000-322476- 30000=-2476(元) 2、(1)计算确定每年新增利润;

每一年新增利润:=5×40=200(万元), 每二年新增利润:=5×45=225 (万元), 每三年新增利润:=5×55=275(万元) 每四年新增利润:=5×60=300(万元), 每五年新增利润:=5×65=325(万元). (2)评估该注册商标使用权价值。 可采用收益现值法计算:

商标使用权评估价=(200×27% /(1+14%)+225×27% /(1+14%)^2+275×27% /(1+14%)^3+300

×27% /(1+14%)^4+325×27% /(1+14%)^5

=54×0.8772 +60.75×0.7695+74.25×0.6750 +81× 0.5921 +87.75×0.5194

= 47.3688+46.7471+50.1188+47.9601+45.5774 =137.5346≈137.53(万元)

所以,该注册商标使用权价值为137.53万元.

3、案例分析:

(1)计算分析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缴纳所得税的情况. 1)直线法:

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估计残值)÷估计使用年限 = ( 300000 – 30000 )÷ 5=54000 (元) 第一年利润额 =300000 – 54000=246000 (元)

应纳所得税 =246000 × 33%=81180 (元)

第二年利润额 =330000 – 54000=276000 (元)

应纳所得税 =276000 × 33%=91080 (元)

第三年利润额 =320000 – 54000=266000 (元)

应纳所得税 =266000 × 33%=87780 (元)

第四年利润额 =350000 – 54000=296000 (元)

应纳所得税 =296000 × 33%=97680 (元)

第五年利润额 =300000 – 54000=246000 (元)

应纳所得税 =246000 × 33%=81180 (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 =81180+91080+87780+97650+81180=438900 (元) 2)产量法:

每年折旧额 = 每年实际产量÷合计产量×(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 第一年折旧额 =600 ÷ 3200 ×( 300000 – 30000 ) =50625 (元)

利润 =300000 – 50625=249375 (元)

应纳所得税 =249375 × 33%=82293.75 (元)

第二年折旧额 =660 ÷ 3200 ×( 300000 – 30000 ) =55687.5 (元)

利润 =330000 – 55687.5=274312.5 (元)

应纳所得税 =274312.5 × 33%=90523.13 (元)

第三年折旧额 =640 ÷ 3200 ×( 300000 – 30000 ) =54000 (元)

利润 =320000 – 54000=266000 (元) 应纳所得税 =266000 × 33%=87780 (元)

第四年折旧额 =700 ÷ 3200 ×( 300000 – 30000 ) =59062.5 (元)

利润 =300000 – 59062.5=290937.5 (元)

应纳所得税 =290937.5 × 33%=96009.38 (元)

第五年折旧额 =600 ÷ 3200 ×( 300000 – 30000 ) =50625 (元)

利润 =300000 – 50625=249375 (元)

应纳所得税 =249375 × 33%=82293.75 (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

=82293.75+90523.13+87780+96009.38+82293.75=438900.01 (元)

3)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直线折旧率 =2/5 × 100%=40%

第一年折旧额 =300000 × 40%=120000 (元)

利润 =300000 – 120000=180000 (元) 应纳所得税 =180000 × 33%=59400 (元)

第二年折旧额 = ( 300000 – 120000 )× 40%=72000 (元)

利润 =330000 – 72000=258000 (元) 应纳所得税 =258000 × 33%=85140 (元)

第三年折旧额 = ( 300000 – 120000 – 72000 )× 40%=43200 (元) 利润 =320000 – 43200=276800 (元) 应纳所得税 =276800 × 33%=91344 (元) 第四年后,使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

第四年折旧额= ( 300000 – 120000 – 72000 – 43200 – 30000 )÷2=17400 (元) 利润 =350000 – 17400=332600 (元

应纳所得税 =332600 × 33%=109758 (元) 第五年折旧额=17400(元)

利润额 =300000 – 17400=282600 (元) 应纳所得税 =282600 × 33%=93258 (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 =59400+85140+91344+109758+93258=438900 (元) 4)年数总和法:

每年折旧额 = (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总和)×(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 使用年数总和 =1+2+3+4+5=15

第一年折旧额 =5 ÷ 15 ×( 300000 – 30000 ) =90000 (元)

利润 =300000 – 90000=210000 (元) 应纳所得税 =210000 × 33%=69300 (元)

第二年折旧额 =4 ÷ 15 ×( 300000 – 30000 ) =72000 (元) 利润 =330000 – 72000=258000 (元)

应纳所得税 =258000 × 33%=85140 (元)

第三年折旧额 =3 ÷ 15 ×( 300000 – 30000 ) =54000 (元)

利 润 =320000 – 54000=266000 (元) 应纳所得税 =266000 × 33%=87780 (元)

第四年折旧额 =2 ÷ 15 ×( 300000 – 30000 ) =36000 (元)

利润 =350000 – 36000=314000 (元)

应纳所得税=314000 × 33%=103620 (元)

第五年折旧额 =1 ÷ 15 ×( 300000 – 30000 ) =18000 (元)

利润=300000 – 18000=282000 (元)

应纳所得税 =282000 × 33%=93060 (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 =69300+85140+87780+103620+93060=438900 (元) 可以将四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用下表列示比较:

不同折旧方法下的企业应纳税额表 单位:元 年 限 直线法 产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应纳税额 81180 82293.75 59400 69300 第二年应纳税额 91080 90523.13 85140 85140 第三年应纳税额 87780 87780 91344 87780 第四年应纳税额 97680 96009.38 109758 103620 第五年应纳税额 81180 82293.75 93258 93060 总 计 438900 438900.01 438900 438900 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用四种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在量上是相等的,均为 438900元。但是,第一年,采用加速折旧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最少,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第一年只缴纳税款 59400元,年数总和法下第一缴纳税款为 69300 元,而直线法下则需缴纳 81180 元。总的说来,运用加速折旧法计算折旧时,开始的年份可以少纳税,把较多的税收延迟到以后的年份缴纳,相当于从国库依法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2)比较分析不同的折旧方法下应纳所得税现值的区别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可以通过把多年的应纳税额折算成现值,进行比较应纳税额现值大小。假定资金成本率为10% ,则各种折旧法下的应纳税额现值如下表:

不同折旧方法下的企业应纳税额现值表 单位:元 年 限 直线法 产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应纳税额 81180 82293.75 59400 69300 现值( 0.9091 ) 74709.84 74904.16 54000.54 63000.63 第二年应纳税额 91080 90523.13 85140 85140 现值( 0.8264 ) 74808.31 70359.70 70359.70 75268.51 第三年应纳税额 87780 87780 91344 87780 现值( 0.7513 ) 65949.11 65949.11 68626.75 65949.11 第四年应纳税额 97680 96009.38 109758 103620 现值( 0.6830 ) 66715.44 65574.41 74964.71 70772.47 第五年应纳税额 81180 82293.75 93258 93060 现值( 0.6209 ) 50404.66 51096.19 57903.89 57780.95 总 计 333047.56 332332.18 325855.59 327862.86 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直线法最多。

(3)你认为该企业基于合理避税,应选择何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为宜?

基于上述计算分析,在比例课税的条件下,应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可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企业节税,因为它起到了延期缴纳所得税的作用。

第11章 利润及其分配管理

习题

1.某公司2010年实现的税后净利为1000万,法定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比率为15%,若2011年的投资计划所需资金800万,公司的目标资金结构为自有资金占70%。

(1)若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则2010年末可发放多少股利?

(2)若公司发行在外的股数为1000万股,计算每股利润及每股股利?

(3)若2011年公司决定将公司的股利政策改为逐年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设股利的逐年增长率为2%,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12%,计算该股票的价值。

2. 某公司年终利润分配前拥有股本100万股,每股2元,资本公积160万元,未分配利润840万元,公司股票的每股现行市价为30元。要求:计算回答下述2个互不关联的问题:

(1)计划按每10股送1股的方案发放股票股利,并按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数派发每股现金股利0.2元,股票股利的金额按现行市价计算。计算完成这一分配方案后的股东权益各项目数额。

(2)如若按1股换2股的比例进行股票分割,计算股东权益各项目数额、普通股股数。 3. 某公司是一家发展地产项目的上市公司。公司的税后利润为550000元,市盈率为10。公司现有流通在外的普通股为2000000股。公司董事会宣布发放20%的股票股利。 (1)股利发放前后的股价为多少?

(2)假设在股利发放前,你拥有10000股该公司股票,请问你的股票总值在股利发放后有何改变?

4. 假设某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为200000股,每股股价为100元,某股东拥有10%的股票,公司管理层宣布进行2:1的股票分割计划。 (1)股票分割后,你的股票总价值有何改变?

(2)公司管理层相信在股票分割后,因市场有正面反应,股价价格只会下跌40%,请问某股东是否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