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5、论述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参考答案】

(1)列宁的物质定义。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对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解。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建立为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分化与综合趋势,但无论它们怎样向广度与深度方面发展,取得了怎样的具体结论,它们都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上深化、丰富并不断证实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从现实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建立为我们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为克服和抵御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实践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

6、论述题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 000美元到3 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什么是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2)事物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 000美元到3 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一种体现,我们应该认识并利用这一规律,更好地为中国的发展服务。 (3)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事物就是在矛盾推动下不断地向前发展的,由一个过程、一个阶段向另一个过程、另一个阶段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只有不断地解决新阶段的矛盾和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不断向前推进。

7、论述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

- 9 -

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什么是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段话高度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以实现人本身的全面发展。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以人为本的“人”是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建设者,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3)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深化和发展,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指导原则,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针。

8、论述题

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参考答案】

(1)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3)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4)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5)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方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在确认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关系。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丰富了辩证法的宏观画面,使辩证法深入到发展的细部、更复杂的层次。

9、论述题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参考答案】

(1)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 10 -

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