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黄亚平控规课程复习思考题(新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5年黄亚平控规课程复习思考题(新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复合社区概念的提出,其实对城市产业经济格局有新的挑战。未来将是在产业融合推动下的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我在上海2040战略研究时就提出未来产业空间的四个基本载体。一是复合社区,即在建成区的主要产业形态应当以产业融合为主,形成复合型产业社区;二是集群,即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原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产学研结合,学区、园区和社区联动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三是基地,主要是为支撑战略性产业发展,在郊区保留必要的专业化产业基地,增强与邻近新城和新市镇的互动,实现职住平衡和产城融合;四是特色战略功能区,依托特定的城市功能,形成若干主体功能相对突出(都为服务业)的特定功能区。

和融合相对应的另一个经济议题就是最近的热词“创”。一个“创”字其实包含了丰富的含义,我把它至少分为三个层面。最为基础的层面是大众创业,在大众创业之上的是文化创意,而在文化创意更上面的层次是科技创新。这三个层面围绕“创”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格局。其实在西方语汇里面,创业(start-up)、创意(creativity)和创新(innovation)的含义区分是很明确的。当我们现在面临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更要对创业、创意、创新有不同的扶持政策。在这里又其中最需要重点关注中国最缺乏的科技创新问题。这是城市的发展内生动力问题,规划师必须有所思考。

8环境之窗:生态文明

讲完社会和经济,势必要谈到环境。不仅是因为这是可持续发展“3E”模式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因为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在各个层面得以贯彻落实。从十二大、十五大到十六大提出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首次添加“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与之对应,2015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也在原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基础上,引入绿色化的概念。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另一个关键词是“低碳”。低碳生态作为后工业化社会的基本行动准则,已得到广泛认同。这一要求将随着2014年中美气候协议的签署,以及李克强总理近期正式向联合国提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的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而在未来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在规划工作中体现生态优先和低碳约束的核心概念,也许将是未来衡量一名优秀规划师的准绳之一。

9政策之窗:多规合一

在新的形势下,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将更加突出。既往技术蓝图式的规划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从规划实施的角度来看,多规合一势在必行。对于这一命题,不仅多位规划大佬都对此有论述,而且国家层面也在力推多规合一的试点工作。我只想简要地谈三点理解,帮助更多从业人员来认识这个问题。一是多规合一的基础是空间规划平台。多规合一旨在强化各类规划综合统筹,无论是城乡规划,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其核心就是要将各条线的规划在统一的空间层面得以统筹。二是多规合一的核心是要形成政策合力。以往政出多头的结果就是导致规划难以推进,实施无法到位。多规合一无疑要让各个条线的政策能够相互呼应、彼此支撑。因此,规划编制的过程就是一个统一认识、达成共识的过程。三是多规合一的生命力在于弹性。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一张蓝图干到底”要求绝不是绘制所谓的“终极蓝图”,而是在明确发展导向的前提下,通过搭建目标—指标—政策—数据平台的基础框架实现规划的滚动监测和弹性调整,从而提高规划的严肃性与科学性。

10资金之窗:地方财政

最后一个问题又不得不回到财政上面。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存量规划有别于增量规划的最大影响恰恰在于地方财政来源的结构变化上。不妨大胆预测,1994年分税制以来渐成气候的土地财政将逐渐进入其发展的最后窗口期。随着未来可出让土地的日益减少,和仍将持续的地方政府建设项目与公共开支增加,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会陷入地方财政的困境。事实上,近几年来地方债已经成为困难不少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有限的地方财政必须寻求更高的配置效率和方向。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只有PPP这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吗?对于规划师而言,地方财政的可能危机不仅仅使今后的行业环境面临新的挑战,更是对行业发展本身提出新的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形而上的结构布局层面,更要通过制度设计和行动方案策划,将规划意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其中项目资金设计安排以及城市运营财务管理将成为规划师的必修课。

远非结束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耐着性子把这十条全部看完。其实严格意义上,他们彼此之间有很多相互交织重叠的地方,逻辑表述也远远谈不上严密,更多的只是我个人试图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对未来的一些方向性判断。其中不免有偏颇的观点和错误的认识,也希望大家看到后能够及时指出,帮助我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