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王汉澜版教育学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王道俊王汉澜版教育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进行劳动教育的要点: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新风尚,勤奋学习、为参加现代化建设作好准备,爱护公菜财物和劳动成果。 12、为什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进行这种教育的要点是什么?

人道主义和文明行为这些道德是人类共有的基本美德,既是人类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德基础,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特别是

友爱、平等与互助,重视人的价值和地们,强调发扬人性。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建立和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关系,社

忽视,这便导致了青少年的基本道德素养的显著下降,不文明和冷漠的行为增多,不少学生要本不知道要讲人道主义,这种状况的存在要求加强青少年 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的要点: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培养文明行为,养成良好的品质。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人生观的不同将直接影响人们产生不同的思想和行为,制约着他们选择各自不同的人生方向与道路。形成正确的人

了给少年指明人生的正确方向和道路,端正对世界、对社会发展的看法,我们必须组织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向他们进行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

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要点:提高理论修养,为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打好基础,随时端正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13、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要点:①培养民主思想和参与意识。②提高对纪律的认识、加强纪律性。 ③掌握法律常识、严格遵纪守法。

14、对学生进德育应当怎样来选择和编排德育的内容?

一般来说,学校德育内容的编排可以采取两种方式:①阶段性编排:它以学期或季度为单位,根据这一阶段的形势发展和学生品德表现情况,有针对

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安排,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内容不太全面、系统和连贯,缺乏长远的计划,往往容易跟着形势或学生中存在问题转。

②系统的编排:对整个初中高中学生的德育内容作整体考虑。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师积累经验,但其内容往往与形势发展需要配合不紧,与学生的思想状况脱节,缺乏针对性,较难收立竿见影之效。

二章 德育(下)

1、德育的过程: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 2、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的联系。

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两者是有区别的。教师组织与领导的德育过程只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个外在重要条件,而不是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本身。

德发展的规律不是德育过程的规律,只是进行德育的依据。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他们什么是德育过程?

① 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1、 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人的品德的形成离不开认识,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必要条件。不能进行正常的认识的人是不可能形成品德。一个人的道德认识开始。

情即道德情感,情感在品德形成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如果缺乏相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意即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锻炼学德情感,调节道德行为,以形成他们的信

行即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明,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

规范的活动中,人们才能深化道德认识和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增强道德信念,从而使自己的品德得到发展、道德能力得到提高。在德育过程要特别着

品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等因素,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作用,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进,推动品德的发展在进德育时要注意全面性和针对性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4、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按性质划分表现在哪些方面?应当怎样解决?

①认识性质的矛盾,是由于学生缺乏道德知识、经验而呈出认识上的差距或产生的错误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需要向他们

②能力性质的矛盾,是由于青少年学生道德能力不强、未能履行道德要求而出差错产生的矛盾。对于这种矛盾必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生活经验和加

③思想性质的矛盾,是由于学生沾染上或已形成某些不良的思想与习气,因而不能遵循或根本不愿遵循道德规范犯了错误而产生的矛盾。对这种矛

性质,严重程度与危害性,使他们积极而认真地进行思想斗争、自我反省,找出错误根源,悔悟自新,并督促他们努力改下错误,这样才能解决矛盾。5、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培养他们的知、情、意、行和促进他们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都有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

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

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德育的任务就在于把青少年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育能力的过程。

6、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关系?

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所构成。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没有自我评价就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一个人评价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进步与不足,就愈能明确自我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7、为什么说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影响的?

青少年学生在吸取社会和教育影响的活动中,不仅是被影响、被教育的对象,而且是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因为他们逐渐已有自己的

部思想、情感活动,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也就是说,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才能被他们所理解、选择和吸取,成为他

8、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概括了德育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我国学校的德育原则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疏导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想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9、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 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①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 ②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 10、为什么德育要遵循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道德认识迅猛发展时期,他们对社会生活有所认识,但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然而只要

高思想认识,况且青少年学生单纯、热情、耿直,敢想也说,他们的思想认识总是要表现出来的,就像河水奔流一样,要堵是堵不住的,就只能疏导、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11、什么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12、为什么德育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依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

人们都具有自觉能性、自尊心和荣誉感,只有受到尊重与信赖,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青少年学生尤其这样,他们单纯、热情

智,努力提高个人的品德。这样对他们的德育就事半功倍。但是在尊重信赖学生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这咱严格要求应当是正确的、简明的、有计

事小或因其年轻而原谅、姑息,要注意防微杜渐、从小培养好。对学生的要求一旦提出,就要坚持不渝地引导和督导学生做到,这样才能形成学生的良匣竦贸晒σ桓鲋匾跫?p>

13、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 集中教育原则: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14、德育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各种方法之间联系和怎样发挥德育方法的整体功能?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一般方法有: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以及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等。

德育的各种方法各有特点与作用,每一种方法都是进行德育所不可缺少的,但又不是万能的,它们之间相互补充、配合,构成了德育方法的完整系运用全部德育方法的结果。所以教师要熟悉全部德育方法,善于创造性地运用。 15、为什么说服法是一个基本的方法?仅仅强调说服行不行?

说明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首先要提高认识、启发自觉、调动

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了,认识到道德的必要性,才能自觉去履行,我们学校是社会主义的学校,要反学生培养成为自觉的建设者,尤其要注重说服。说结合运用说服的方法,但是仅仅强调或运用说服的方法是不行的。 16、怎样才能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17、锻炼包括哪几种?如何加强学生的道德锻炼?

锻炼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18、修养法在德育中有何作用?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修养?

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品德的提高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它的成效同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道德修养紧密相关,学生的年龄愈大,他们个人进行的道德修养在们的修养能力,如果没有道德的修养,个人的进步就是不可能的

指导修养时要注意:①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②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