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王汉澜版教育学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王道俊王汉澜版教育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难、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

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 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16、教材编的基本原则:

①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用性的统一

②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③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七章 教学(上)*重点

1、什么是教学?教学、教育与智育、教学与自学有何区别与联系? 教学: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

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流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教学还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自学相紧密联系。教学由教与两方面组成,其中,学既包括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教授下的学习,也包括学生为配合教师上课而进

能力,达到能独立自主地自学。但是教学与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有严格的区别,后者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学习,根本不同于教学中的预习2、教学的意义:

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的任务: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

德国教育学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五段论教学法)---“传统教育”:注意运用心理学于教学,重视系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发挥教师在教学

质量得到提高。但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传统的教学理论与做法日益暴露出严重的弊病。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学生个人经验和能力在教学中的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僵化格式,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的改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现代教育”: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探索活动进行学习,紧密联

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能力。这些积极的方面,符合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所以这种活动教学很难组织好,要求儿童事事经过实践获系统的科学知识,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

6、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为代表的教学理论:

他提出了知觉具体事物,理解事物的特点、关系或联系,形成概念,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实践运用等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试图用马克思主义

出并阐明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他确实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发扬了传统教学论的优点,纠正了实用主义教育忽视系统知识偏向,显著提高了学校的科学文

习书本知识、教师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尽管也提到要领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发展他们的智力,实际上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对学生出类似“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病,这就不能不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7、赞科夫的教学过程理论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他进行的“教学与发展”实验,“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其中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发展,它

前进。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的实验成绩是显著的,但在理论上除提出教学应推动发展和高难度、高速度、以未作明确的论述。 8、布鲁纳的教学过程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他关心的是教育质量与智育目标,主张搞好中学课程设计,编写出“既重视内容范围,又重视结构体系的教材。”发扬了

动掌握知识,但和杜威不同,重视科学知识,重视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张在发现与讲述“两者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他认为,教学过程应依据于儿童

的获得,第二个是转换,第三个是评价。他的教学过程理论与杜威的相比,有较大的改进,提出了许多秀宝贵的见解。但他的学科结构理论很难掌握,过程的智力目标,所以他的理论很难被教育工作付诸实践。 9、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理论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他以系统论研究教学过程,较全面、具体地阐述了教学的实际进程。这有助于教师最优地制定于繁琐,要为广大教师掌握与推广,尚需作很大的改进。

10、认识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弄清教学过程的性质,弄清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的相互关系。下面是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①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②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

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11、教学过程的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掌握教学过程规律对教学工作有何意义?

教学过程的规律主要表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阶段上和教学过程内部一些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上。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阐明教学的基本原1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 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这些阶段之间联系得很紧密,从一个阶段到另一阶段转化得极快,每个阶段的功能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所以我们在动用是要注意根据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13、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必然联系: ①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②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③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 ④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⑤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14、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有何联系?

直接经验: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间接经验: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 两者之间必然联系: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③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15、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①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②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③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16、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之间有何联系,由知识转化为思想有何条件? ①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 ③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定能够提高思想,因为由知识转化为思想还有一个态度问题、情感问题,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是听听而已、态度消极、漠然置

识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思想影响,不仅要使学生深刻领悟知识,而且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意义产生积极的态度,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吸取知识,科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观点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观点、信念,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 17、智力活动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非智力活动:主要是指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动。 智力活动:主要指为认识事物、掌握知识进行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 ①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②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教务。 18、怎样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②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③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19、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各有何合理因素与片面性?

形式教育论认为的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认为的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

主张都是片面的,都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人为地割裂开来了。形式教育论者虽然强调了对学生智力加以训练的必要,但是他们看不到智力的发展依靠

不好的。实质教育论者虽然强调了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但是他们看不到认识能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区别,以为掌握了知识也就是自然地发展了智力认为双基教学抓好了,学生的智力就自然地发展了,这也是片面的。

第七章是重点,基本上每年都出了题。教育管理学要等我理我这科才去理的。因为我也是边背边理,而且我要上班时间才理专业的。

第八章 教学(中)*重点*

1、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人们一般都是根据教学过程的规律来阐述教学原则。但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很复杂,根据一条规律可以提出好几个教学原则。有的原则也能对教学原则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深入发展,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

3、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

8、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这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