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周练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二历史必修三周练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二历史周练三

54.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各事件之间是包含、递进关系的,“人非工具”是理性主义思想 的一部分,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选择B项。A项中“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智者学派的思想,C项中三个事件是并列关系,D项是因果关系。择C项。 55.答案 C

解析 以上三项运动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因此②④正确。①不符合智者 运动和文艺复兴,③不符合智者运动。 56.答案 B

解析 观察图片,回忆黄宗羲和伏尔泰的主要思想主张和影响进行分析。二者生活的 时代差不多,但是黄宗羲仅是否定君主专制,并未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更没有提 出政治制度构建问题,因而黄宗羲与伏尔泰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都反对专制皇权, 批判君权。 57.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蔡伦改进了造纸术,A项错误;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 为纸,比用缣帛更便宜,对原料的选择降低了造纸的成本,D项错误;此材料属于二 手材料,不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B项错误。人们为了降低造纸的成本选择新 的原料,选C项。 58.答案 A

解析 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发明、研制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印刷的大量书 籍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 和社会进步。 59.答案 D

解析 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缓慢,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不高,因而使科技发展 缺乏动力,这导致实用性科技发达,科学理论成果少,多数发明缺乏理论支撑。 60.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代儒家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 与推广,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抓住这点即可。

61.答案 (1)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儒家伦理道德教化天下。 在长安兴办太学、各郡国兴办郡国学,传授儒家经典(五经)。以儒家伦理道德标准 (孝、廉)作为察举制选官的标准。

(2)发展:将伦理、物理、心理之理混同,以一切知识去证实儒家伦理道德。对立 天理与人欲、抹杀个人私利观,以卫道为目的,文化性格保守。

影响:为皇权专制张本,以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中国近代法制化建设。

(3)政府褒奖;士绅阶层的推动;通过教育推动;通过家规、乡约等规定;童蒙读 物、娱乐性的戏曲、说唱等形式进行普及。

解析 第(1)问汉武帝通过思想文化上的统一为政治统一服务。具体做法就是“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第(2)问抓住材料一关键信 息:“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他们的思想,??将人欲 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也不能与宋儒无 关。”说明理学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第(3)问关键信息:“政府褒奖的孝义之 家”“通过教育进行规训”“以家规、家礼、族规、乡约之类的规定,通过童蒙读 物的传播,甚至通过祭祀以及仪式中常常有的娱乐性戏曲、说唱??”归纳宋朝理 学思想传播的方式。

62.答案 (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

17

班级 姓名 组号 学号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关键:薄敛节俭。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5)理念: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 要(或与时俱进)。

解析 第(1)问考查了孟子的政治主张。第(2)问利用材料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目的及西汉时期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这一知识点。第(3)问依据材料考查朱 熹的思想主张及南宋时期儒学的新发展。第(4)问考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对儒学 发展的影响。第(5)问考查了儒学思想在治国上以民为本的理念和儒家思想善于不 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需要的特点。

63.答案 (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 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 君主专制激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2)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人文主义。

解析 解答本题要紧紧抓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反作用于意识形态的理

论分析。第(1)问中可转化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分别发源于意大利、 德国和法国的原因;第(2)问分别提炼各自观点,并从人文精神的发展角度把握其 共性。

64.答案 (1)内涵: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背景: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2)观点: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否定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3)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解析 第(1)问主要是考查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及产生的主要背景。第(2)问主要考 查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主张,即“因信称义”。第(3)问考查卢梭的启蒙思 想,注意审题“对欧洲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65.【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作者:董仲舒。

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

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体现了君主、臣子、 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春秋繁露》 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小问,根据两则材料的意思回答,材料三从君权神授的角 度回答,材料四从天理的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发展的 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第一问中的地位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问, 可以言之有理答之有据的回答。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