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II )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2020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II )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9. (10分)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 梅 唐·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

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什么? (2)

全诗表现了梅花哪些品格? 10.

11

分)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

阖户启箧取书(________ ) 普明日复奏其人(________ ) 普性深沉有岸谷(________ )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________ ) (2) 翻译下列语句。

第 5 页 共 10 页

(1)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3)

根据文意发挥想象,说说“太祖乃悟”悟出了什么? 11. (13分) 阅读文言文, 回答相关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1)

选出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自: 自以为大有所益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 . 闻: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C . 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 . 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于舅家见之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

第 6 页 共 10 页

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________ ,的情形

略写________ 的情形。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________。 (4)

本文与《孙权劝学》都谈到了学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内容方面的不同。 12. (14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

下列句中的“以”与“重赏以令死士”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B . 扶苏以数谏故

C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 . 以啮人,无御之者 (2)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文段记述了一位县令的妻子,在叛军兵临城下,举县不知所措之时,挺身而出,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以弱胜强,击退叛军,保住了城池。

B . 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能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

第 7 页 共 10 页

C . 文段选取了人物的典型言行来塑造人物性格。杨氏与夫君李侃的对话,显示其“忠”;对智吏百姓的激厉,显出其“智”。

D . 本文着力刻画了一个深明大义、有勇有谋、恭敬孝顺、热爱国家的烈妇形象。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则人谁肯固矣 ②其必济 ③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④侃率之以乘城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13. (17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往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

卒 ②遂将其众去

第 8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