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 试述反刍动物瘤胃——肝脏氮素循环及其意义。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被微生物降解生成氨,除被细菌合成菌体蛋白质外,多余的氨则被瘤胃壁吸收,

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用于合成尿素。所合成尿素的去路:一部分进入肾脏随尿排出体外,另一部分通过瘤胃壁的血液扩散又回到瘤胃,再一部分进入唾液腺随唾液返回瘤胃。后两种方式返回瘤胃的尿素均可再次被细菌利用合成菌体蛋白。由于这一过程反复不断循环,故也称为瘤胃—肝脏的氮素循环。氮素循环既可减少食入饲料蛋白质的浪费,又可使食入蛋白质更多地转化为菌体蛋白质。

5. 成年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的理论根据及条件?

尿素在瘤胃分解生成氨,氨可被细菌合成菌体蛋白质。

(1)瘤胃内必须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2)补饲尿素的饲粮中应含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质。(3)微量元素特别是钴,对尿素氮的利用也有影响。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时,应补加硫。

6. 简述影响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利用率的因素。

(1)瘤胃内必须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

(2)补饲尿素的饲粮中应含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质。

(3)微量元素特别是钴,对尿素氮的利用也有影响。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时,应补加硫。

7. 简述反刍家畜对淀粉的利用特点。

反刍动物的口腔中含淀粉酶很少,故饲料中的淀粉在反刍动物的口腔内被消化的数量不多,大部

分淀粉和麦芽糖进入瘤胃被瘤胃细菌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及气体。挥发性脂肪酸被瘤胃壁吸收参加机体代谢,气体排出体外。

在瘤胃中未被分解的淀粉和糖进入小肠,在淀粉酶、麦牙糖酶和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被肠壁吸收利用。在小肠中未被消化的淀粉和糖进入结肠和盲肠,被细菌分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及气体,挥发性脂肪酸被肠壁吸收参加机体代谢,气体排出体外。

8. 粗纤维在动物饲养中的作用?

有益作用:第一,粗纤维性物质对草食动物,在瘤胃和盲肠中经发酵形成的挥发性脂肪酸,是重要的能源来源;第二,粗纤维不易消化,吸水性强,可填充胃肠道,使动物产生饱感;第三,粗纤维对胃肠道具有刺激作用,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粪便的排泄。

有害作用:通常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质地坚硬,适口性差,动物对其采食量少。粗纤维作为植物细胞壁的组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胞内溶物中其它营养物质与消化酶的接触,从而降低动物对它们的消化利用。

9. 述反刍家畜对粗纤维的利用特点。

反刍动物的瘤胃是消化粗纤维的主要器官。饲料粗纤维进入瘤胃后,被瘤胃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VFA)及甲烷等气体。气体排出体外,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进入肝脏,丙酸形成糖元,丁酸分解为乙酸,乙酸参加三羧酸循环,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能供维持体温,或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在瘤胃中未被分解的粗纤维,通过小肠时无大变化。到达结肠与盲肠中被细菌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及气体,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利用,气体排出体外。

10.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脂肪消化代谢的特点。

饲料脂肪在单胃动物小肠内受到胆汁、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的作用,分解为甘油、脂肪酸,被肠壁直接吸收,沉积于动物体组织脂肪中,变为体脂肪。脂肪酸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猪体内被吸收后,

21

不经氢化作用即直接转变为体脂肪,故猪体内不饱和脂肪酸多于饱和脂肪酸。

反刍动物的饲料主要是青粗饲料,这些饲料的脂肪含有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经氢化作用,变为饱和脂肪酸,进入小肠后被消化吸收。另外,瘤胃发酵所产生的大量VFA,经微生物合成的高级脂肪酸也多属于饱和性质。因此反刍动物每天虽采食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但体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却较少。

11.为什么反刍动物体脂肪的熔点高,碘价低?

反刍动物的饲料主要是青粗饲料,这些饲料的脂肪含有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而以不饱和脂肪酸

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经氢化作用,变为饱和脂肪酸,进入小肠后被消化吸收。另外,瘤胃发酵所产生的大量VFA,经微生物合成的高级脂肪酸也多属于饱和性质。因此反刍动物每天虽采食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但体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却较少,反刍动物体脂肪的熔点高,碘价低。

12.简述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饲料在动物体内转化过程

饲料总能(GE)

→粪 能

1.未消化饲料

2.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 3.进入肠道分泌物

4.消化道脱落细胞

消 化 能(DE)

→尿 能

消化过程产生气体(甲烷等)

代 谢 能(ME)

→体增热(营养物质代谢产热)

发酵热(产生于瘤胃、盲肠和大结肠) 净 能(NE) 维持净能 生产净能

13.维持净能用于动物的什么?生产净能包括哪些内容?

维持净能用于动物的基础代谢、维持体温恒定和随意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生产净能用于形成各种动物产品,以及以劳役形式做功的能量。包括生长、肥育、劳役、产奶、产毛、产蛋和繁殖等项的生产能量。

14.微量元素碘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营养作用:主要参与甲状腺素组成,与动物基础代谢有密切相关,参与多种物质代谢,对动物的

繁殖,生长发育均有重要影响。

缺乏: 缺碘动物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降低。幼龄动物生长迟缓和骨短小,并形成“侏儒症”,初生犊牛和羔羊甲状腺肿大,无毛,初生仔猪无毛,皮厚颈粗。成年动物粘液性水肿,皮肤被毛发育不良。妊娠动物表现为胎儿发育受阻,弱胎、死胎。

22

15.微量元素硒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硒的作用: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主要成分,和维生素E协同抗氧化损伤,保护细胞膜的完

整性。有助于维生素E吸收。硒对动物的生长有刺激作用。 硒缺乏症:(1)白肌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多见于幼龄动物,而以羔羊的发病率最高。(2)雏

鸡渗出性素质病:胸腹部皮下有蓝绿色的体液聚集,皮下脂肪变黄,心包集水。(3)营养性肝坏死:猪、兔常见。(4)生长停滞:缺硒动物生长缓慢,不能达到正常体重。(5)繁殖机能紊乱:缺硒地区大量母羊空怀,母羊妊娠末期易发生胚胎死亡。 16.影响动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需水量受动物种类与品种、生产力、饲料性质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 (1).动物种类:不同种类的动物,其生理和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代谢终产物不同,机体水分流失和对水的需要特明显不同。猪、马、牛、羊等哺乳动物需水量大。不同种类哺乳动物需水量也有差别,如骆驼对缺水的耐受力最强。同一种类动物中,适应于干旱地区的品种需水量较其它品种少。禽类体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是尿酸,经尿排出的水较少,因此需水量较少。 (2).生产力:动物生产力提高的同时,需水量增加。生长迅速的幼龄动物、高产奶牛、高产蛋鸡及重役役畜的需水量均较多。妊娠动物、哺乳动物比非妊娠、哺乳动物的需水量高。 (3).饲料因素:一般情况下,动物的饲料干物质采食量与饮水量高度正相关。日粮成分,尤其是日粮中的粗蛋白质、矿物盐及粗纤维的含量高时,因动物体排出多余的矿物盐和蛋白质代谢尾产物,需要有较多的水加以稀释及溶解,动物的需水量增加。 (4).环境因素:环境温度与动物的饮水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气温升高对动物需水量的影响最显著,气温升高动物需水量增加。当气温高于30℃,动物饮水量明显增加,低于10℃时,需水量明显减少。

17.维生素E与维生素A、D有何关系?

维生素E能促进维生素A、D的吸收,以及维生素A在动物肝脏中的贮存,并保护其免遭氧化。

同时,维生素E对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也有促进作用。

18.简述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的关系。

维生素E与硒对机体的代谢与抗氧化作用有相似之处。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E可替代部分硒的

作用,但硒不能代替维生素E。饲粮中维生素E不足时易出现却硒症状,只有硒存在时,维生素E才能在体内起作用。

19.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为什么呈增加趋势?

(1)动物生产水平提高。

(2)高密度的工厂化饲养,动物时常处于应激状态。 (3)饲料在加工贮存过程中部分维生素已损失。 (4)为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5)饲料中各养分间的关系,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必须要求高维生素水平。

20.简述动物发生佝偻病、软骨症和骨质疏松症的营养性原因。

钙、磷主要功能是和钙构成骨骼和牙齿,缺乏钙、磷,幼龄动物表现为佝偻病;骨端粗大、关节肿大、腿骨弯曲,成年动物患骨软症或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主要与钙、磷代谢有关,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壁对钙、磷的吸收,同时还可调节肾脏 对钙磷的排泄,控制骨骼中钙磷的贮存,改善骨骼中的活动状态,进而影响动物骨骼与牙齿的正常发育。维生素D缺乏时,对生长动物常表现为佝偻病,成年动物骨软症、骨质疏松症。

23

21.试述微量元素硒与维生素E的缺乏症状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微量元素硒缺乏症:(1)白肌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多见于幼龄动物(图),而以羔羊的发病

率最高。(2)雏鸡渗出性素质病:胸腹部皮下有蓝绿色的体液聚集,皮下脂肪变黄,心包集水。(3)营养性肝坏死:猪、兔常见。(4)生长停滞:缺硒动物生长缓慢,不能达到正常体重。(5)繁殖机能紊乱:缺硒地区大量母羊空怀,母羊妊娠末期易发生胚胎死亡。

维生素E缺乏症:维生素E缺乏时,幼龄动物可发生肌肉营养不良,患白肌病,雏鸡出现小脑软化症和渗出性素质病,猪肝坏死,动物繁殖机能障碍,母畜受胎率下降,鸡产蛋率、孵化率降低。

两者的相互关系:维生素E与硒对机体的代谢与抗氧化作用有相似之处。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E可替代部分硒的作用,但硒不能代替维生素E。饲粮中维生素E不足时易出现却硒症状,只有硒存在时,维生素E才能在体内起作用。

22.简述粗纤维和有机营养物质间的关系?

饲粮中粗纤维的含量和其它有机养分的利用有关。饲粮中适量的粗纤维,有填充、稀释其它养分,

延缓蛋白质和淀粉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吸收,提高其在体内的利用率的作用。但粗纤维含量过高时,则会影响饲料养分的消化率。据对猪的试验结果表明,大致每增加粗纤维1%。同时,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0.3% 。粗纤维水平提高,使动物对干物质的需要增加,同时氮的需要量也增加。反刍动物如长期缺乏含氮物质,则影响粗纤维的分解。

23.简述家畜维生素D的来源及在体内的活化过程。

VD2是由存在于植物及酵母中的D2元(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VD3是皮肤中无活性的D3元(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

维生素D在体内必须先转化为具有活性的物质才能发挥作用。进入体内的D3,在肝脏中被羟化成为25羟维生素D3,随后进入肾脏,在其中进一步氧化成为具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因此肾功能衰竭时,能造成维生素D的不足症。

24.作为理想的研究动物消化用的标记物,应具备那些基本条件?

不被消化、不被吸收、不产生、无毒性、可定量回收、测定方法简单和被标记的物质同步运动。

25.试述影响饲料消化率的主要因素。 (一)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和个体

1.动物种类:由于消化器官的结构和机能的不同,各种动物对于同一种饲料的消化率不同。不同种

类动物的胃肠道适于消化不同性质的饲料。如牛、羊对粗糙的、大容积饲料消化较好,猪、禽类的消化器官适于消化浓厚的谷实类饲料。

2.品种:用不同培育方法所形成的各种品种,在外形、体质和消化器官发育方面有所差别,可能使

不同品种在消化能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3.年龄:动物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依年龄的大小亦不一致。幼龄动物的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

此不能象成年动物那样很好地更多利用粗料。衰老动物,由于牙齿不好,消化力亦低。 4.个体:同一品种和年龄相同的动物,消化率常有很大的差别。对粗饲料消化的差别最大(可达14%)。

生长期间的饲养,显然会影响到消化器官的发育与机能。 (二)饲料日粮的组成

1.饲料日粮的成分:饲料养分中以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对消化率的影响最大。饲料中粗纤维越多,则

所有养分的消化率越低。由于饲料化学成分不同,不同饲料中同一名称的养分消化率也不同。

2.蛋白质水平:足量的粗蛋白质可以防止饲料日粮消化率的降低。反之,粗蛋白质不足,碳水化合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