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8.试述粗饲料的现行加工方法?

39.玉米、大麦、麸皮、米糠、胡萝卜的营养特点。 40.简述谷实类籽实饲料的营养特点。

41.常用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饲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2.简述减少或降低棉籽饼中棉酚毒性的方法。

43.简述食盐、石粉、贝壳粉、磷酸氢钙、骨粉的营养特点? 44.怎样防止牛羊饲喂非蛋白氮饲料时发生中毒。 45.简述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和种类。

46.简述添喂抗菌素促进动物生长的可能机理。 47.作为饲料添加剂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8.简述饲料青贮制备要点。

49.在生产上如何减少动物的维持需要?

50.以体重变化研究动物营养或生长有何不足? 51.影响家畜生长的因素有那些? 52.动物体组织生长的规律。

53.役用动物工作的能量需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54.概述产蛋鸡对钙、磷需要的特点。 55.动物的饲养标准、作用及如何使用? 56.配合饲料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7.简述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对蛋白质消化的差异? 58.配合饲料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59.动物营养需要量的表达方式有哪几种? 60.畜禽日粮配方的常用设计方法有哪几种? 61.试差法配合日粮的步骤。

62.影响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因素?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题库用于教师出试题,对外公开。一般本科班试卷内容不少于该题库的80%,专科试卷不少于90%。

本试题库目前仍为建题阶段,不尽成熟,请各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进一步充实为盼。

石河子大学动科院动物营养教研组

13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初水分:=(鲜样重—风干样重)/鲜样重 × 100%

2干物质:将饲料样品在100—105°C下烘干至恒重,所失重即为水分(吸附水)含量,剩余重量为干物质。 3粗蛋白质: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纯蛋白质和非蛋白氮。

4粗脂肪:饲料样品由乙醚提取的物质,其中除脂肪外,还含有磷脂、有机酸、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及蜡质等故称粗脂肪或乙醚提取物。

5无氮浸出物:饲料有机物质中的无氮物质除去脂肪及粗纤维外,总称之,或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6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多缩戊糖、木质素及角质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饲料中最难消化的营养物质。

7粗灰分:将饲料样品在550°C下灼烧后所得残渣即是。其中主要是氧化物、盐类等矿物质,也包括混入饲料的砂石、泥土等,故称粗灰分。

8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用酸性洗涤剂处理,不溶部分为酸性洗涤纤维,包括纤维素、木质素。 9中性洗涤纤维:饲料用中性洗涤剂处理,不溶部分叫中性洗涤纤维,是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10过瘤胃蛋白质:经过瘤胃,而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称之为过瘤胃蛋白。

11营养水平:指动物每天摄入营养物质的多少,常以维持需要为基础,表示相当于维持需要的倍数。 12理想蛋白质:是指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应为100%。 13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14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动物体内合成较多,或需要较少,不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15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在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16氨基酸互补:是指在饲粮配合中,利用各种饲料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过两种以上饲料蛋白质配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弥补相互氨基酸的缺陷,使饲粮氨基酸的平衡更理想。

17氨基酸平衡:指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在数量和比例上同动物特定需要相符合,即供给与需要之间是平衡的,一般是指与最佳生产水平的需要量相平衡。

18非蛋白氮:指非蛋白质形态的含氮化合物,包括游离氨基酸、氨、尿素、铵盐等。

14

19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指吸收的蛋白质转化为组织蛋白质的效率(即存留氮量与吸收氮量之比)。 20蛋白质净利用率:指存留氮与进食氮之比,亦即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与消化率的乘积。 21代谢氮:动物即便不喂蛋白,从粪尿仍排出稳定数量的氮。这种粪氮称为代谢氮。 22风干样本:不含游离水,仅含吸附水,且吸附水含量在15%以下的饲料样本。

23必需脂肪酸:动物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中供应的脂肪酸。 24能值:单位质量某养分或饲料完全氧化时所放出的能量,则称为该养分或饲料的能值。 25能量:即做功的能力。

26总能:又称为燃烧热,是饲料有机物质在测热器内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能。 27消化能:是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28代谢能:指饲料总能减去粪能、尿能和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29净能: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的代谢能扣去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

30尿能:是尿中有机物质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于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 31粪能:为粪中养分所含的能量。

32热增耗:是指绝食动物在进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33微量元素:指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下的元素。 34常量元素:指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上的元素。

35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是用化学分析法测定饲料成分的含量,包括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它们是饲料或饲粮营养成分的粗略指标。 36表观消化率:被消化的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比为消化率。 37内源氮:饲喂动物以非含氮日粮时,由尿液排出的氮。

38氮平衡:指机体每日食入的氮量与排出氮量之间的关系,它是从量的方面观察食入蛋白质与组织蛋白质分解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包括氮的正平衡、负平衡和等平衡。

39奶牛能量单位:1千克含脂4%的标准乳所含产奶净能3.138MJ作为一个奶牛能量单位。 40肉牛能量单位:以1千克中等玉米所含的综合净能值8.08 MJ为一个肉牛能量单位。 41TDN:= 可消化粗蛋白+可消化粗脂肪×2.25+|可消化粗纤维+可消化无氮浸出物

42淀粉价:又称淀粉当量,以1千克可消化淀粉在阉牛体内沉积248克脂肪,或2356千卡产脂净能作为一个淀粉价。

43饲养试验:是通过给予动物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日粮或饲料,观察其体重、体尺、产蛋、泌乳等的变化

15

和缺乏症的产生,产品与饲料消耗的关系,从而测定动物对某养分的需要量,比较饲料或日粮营养价值高低、饲养管理方式的优劣以及不同动物生产性能的差异等。

44粗饲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 45干草:是指青草(或其它青绿饲料作物)在未结子实之前,刈割后干制而成的饲料。

46青绿饲料: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新鲜 饲草及以放牧形式饲喂的人工种植牧草,草原牧草等。 47能量饲料:以饲料DM中CF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同时CP含量小于20%的饲料。 48蛋白质饲料:以DM中CF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而CP含量大于等于20%的饲料。

49抗营养因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生长和健康有害的物质,对动物产生抗营养作用的物质,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利用效率的物质。

50青贮饲料:以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为原料,以青贮的方式调制成的饲料。 51半干青贮:是将原料青草风干到含水量为40—55%,然后装入青贮窖中进行青贮。 52饲料添加剂:是指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

53综合法:即笼统计量为一目的或数目的某一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而不剖析构成此需要量的组分。 54析因法:通过剖析构成总需要量的各个组分,分别计算各个生理活动对营养物质的绝对需要量,然后相加即为总需要量。

55代谢体重:自然体重的0.75次方。

56基础代谢:是指体况良好的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57维持:维持是指动物体重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养分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 58维持需要:动物处于维持状态下的需要,称为维持需要。

59短期优饲:即在配种前的较短时期内(1—20天)提高饲粮能量水平(至少给母畜以高于维持50—100%的能量),以提高其排卵数。

60孕期合成代谢:在饲喂同样饲粮条件下,妊娠母畜的增重高于空怀母畜,这种现象称为孕期合成代谢。 61生长:是指动物通过机体的同化作用进行物质积累,细胞数量增多和组织器官体积增大,从而使动物的整体体积及重量增加的过程。

62肥育:是指肉用动物生长后期经强化饲养而使瘦肉和脂肪快速沉积。 63生长转折点:即动物的性成熟期。

64母体效应:即母畜对仔畜发育的影响,反映在胚胎发育和哺乳期发育两个阶段。 65标准乳:含4%乳脂率的乳称为标准乳。

66乳脂校正乳:校正后含乳脂4%的奶叫乳脂校正乳。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