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人力资源配置 ............................. 82 十二、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标方案 ................... 84 (一)项目实施进度 ............................. 84 (二)招标方案 .................................. 85 十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88 (一)投资估算依据 ............................. 88 (二)投资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资金筹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总投资投入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四、财务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营业收入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成本费用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财务评价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不确定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财务评价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附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 论

(一) 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羊绒衫制纺有限责任公司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

2、建设单位概况

略。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3)《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刚要》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纲要》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7)《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

(8)国家及地方有关产业政策与行业标准 (9)工程设计建设相关规范和标准

(10)场址调研资料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 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根据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为了拉开城市框架、建设新型现代化城市、提升中心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市城市总体规划》并呈报自治区审议,并于2005年11月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批准,随即启动了新市区的规划建设。在该规划中,拟将*****市政务中心区西移,建成集办公、信息、商业、金融、体育、会展、居住为一体的城市行政中心,以缓解老城区日益加剧的城市扩张压力。而本项目现址——万丰工业园区处于新区规划范围之内,被纳入行政办公建设用地范围,因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本区域内的工业企业整体搬迁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使工业园区相对集中,为工业企业提供更为便利且完善的运营环境,也使工业园区同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和居民生活区域相对隔离,以最大限度降低相互影响。

因此,根据*****市政府的统一规划部署,本项目建设单位——内蒙古***羊绒制纺有限责任公司在市政府、开发

区管委会、规划局、国土局等部门的协调下,决定将现有工厂进行整体搬迁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厂房车间、仓库、办公宿舍楼及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并添置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丰富品种、扩大产能、提升品质,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加相应的就业机会。

另外,随着以资源开发、能源消耗为中心的全球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随之产生且逐渐恶化,甚至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挑战。我国作为占全球人口2/5的最大发展中国家,生态脆弱性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随着工业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更是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紧迫任务。

针对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联合国环境开发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于1989年提出的清洁生产的概念后便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实施,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随后在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提出清洁生产战略以来,成为全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战略、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此我国政府积极响应,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