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联合截面问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midas联合截面问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存为某施工阶段模型时,需要用户对保存后的某施工阶段的模型进行检查,调整其刚度。具体刚度的计算可用\截面特性值计算器\。 谢谢您的支持! 十一:Midas 的联合截面

请那位高手帮我解决Midas 的联合截面 里面 的板宽、梁数量、CTC是什么意思?

回复:板宽度:输入钢筋混凝土板的整个宽度(用于计算联合后截面的纵向弯曲刚度)。

梁数量:在整个钢筋混凝土板宽度范围内钢梁的数量。 CTC:钢梁之间的中心距。

十二:midas] 联合截面中无法采用变截面吗 比如I形梁组合截面,一片梁按截面不同分段,然后在 荷载 — 施工阶段分析数据 —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 中,只能选择一个截面类型,划分后激活的结构组不起作用吗。在分段中就出现问题,只好按分段取了个平均截面,无法渐变;

回复:按截面不同分段分段后,然后将相邻的两个变截面用变截面进行拟合就可以了,不知道说清楚了没。 十三:

主题 施工联合截面与双材料单元的区别 你好:

我在做一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时,将钢管和管内混凝土建为共节点的双单元,这样程序可以直接给出钢管和混凝土单元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便于施工控制。我不清楚MIDAS程序是怎么考虑同一位置双单元在受力时各单元内力的分配计算问题?另外,激活单元时,混凝土龄期我设为7天,在结果查看中,选“步骤”为“开始”,此时程序给出的结果是结构中混凝土已具有7天龄期的强度来参与结构受力的呢还是像施工联合截面中作为荷载而没有考虑其强度的呢?我希望得到的是浇筑初期,混凝土作为荷载时的钢管内力以及考虑联合作用后二者的内力情况。热切盼望回复!

十四:主题 联合截面

在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时候出现如此问题,请问是什么原因,算的是小箱梁的单片梁,湿接缝用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截面输入形式是用截面特性器从CAD导入后形成的.sec截面导入的。 [注意]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为数据类型时,应输入截面尺寸。

[错误]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 数据(号:1)内有错误。(项目:联合阶段) 您好!

这个问题您最好把模型附上。

当截面为任意数值型截面时,不能用于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定义。 谢谢!

十五:请问在进行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进行组合时,两个截面见的连接是怎样考虑的,比如我要进行一个哑铃型的钢管(内填混凝土)的钢管和混凝土截面联合时,能否真实考虑其间的连接呢!多谢!

您好!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假定是参与叠合的两个截面之间无相对滑移。因此不能输出两个叠合面之间的剪切力。

如果要考虑两个叠合面之间的连接关系,需要单独建立两组叠合构件,两组构件之间通过弹性连接模拟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两组构件之间的受力可以从后处理的弹性连接内力中得到。 谢谢!

十六:截面:在已经定义的截面中,选择要进行联合截面施工的截面名称。选择截面后,与该截面相对应的单元号会自动显示在“单元列表”中。该截面,其作用除为了在此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外,还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在模型窗口“消隐”时显示形状,二是为了确定联合后截面的形心位置。如果联合截面的形状不规则,无法在数据库中定义,可以使用“数值”的方法定义截面后,在截面特性的Center:y、Center:z项中输入正确的形心位置即可。

十七:组合结构两种模拟方法对比

今天给别人做了一个关于组合结构模拟方法的对比,一种方法采用midas自带的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一种方法采用分别建立单元模拟上下部结构,然后通过刚臂连接上下部结构。在相同的边界、施工方法、荷载作用下得到的结果都一致。所以证明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但从比较中还是发现了一些优缺点,就目前来看(目前最新是MIDAS/Civil720版本),使用上下部结构模拟的方法更直观,结果更详细些。 为说明方便,用上下部结构单独建模刚臂相连的方法简称方法1,用midas的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模拟简称方法2。

相同点:在自重和节点荷载下,两种方法模拟得到的组合结构各部分内

力、应力、变形、反力都是完全相同的。在温度荷载作用下得到的组合结构各部分截面应力也是完全相同的。 不同点:

1)对于温度梯度荷载分析,方法1不仅可以给出各位置的应力,还可以给出各部分的内力,当然在这个模型中因为内力为0,所以产生的上下部轴力互等。而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在温度荷载分析时如果内力合力为0则不再给出各部分内力结果。 两种分析方法的注意事项:

方法1:可以模拟分阶段施工组合结构(活载结合梁),也可以模拟组合结构预制成桥后的分析(静活载结合梁)。在模拟活载结合梁时,注意上部结构激活时,连接上下部的刚臂要选择变形后激活(即考虑钢量已发生变形的基础上浇注混凝土板)。 方法2:尽量保证建模所用截面的形心和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最终换算截面形心一致,因为温度荷载是加载在建模截面的换算截面形心上的。 总的来说,对于一般的分析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在便于理解方面以及结果提取方面显然方法1更好些,图形结果、表格结果都可以调取。 以上总结适用于720版本及以前的版本,因为在即将发布的730版本中增加了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分析结果图形查看的功能,其他的功能我还没见到,待续!欢迎指点!

1、使用两层单元模拟结合梁在收缩徐变计算上没有当作一个截面分层计算精度高。

2、而且两层单元剪应力的计算按照一般梁计算那结果是错误的,必须针对结合梁特点进行特殊分配处理。所以绝大多数软件对结合梁是使用统一截面处理,包括你们的midas(midas原版文档没看到这样的做法);国内大桥局的sdcs是当两层单元处理的,但它要求用户必须告诉系统这是结合梁桥,他内部进行分配处理。具体内容可以参见他们开发人员发表的关于这方面的论文。

froadewrote:

请问:你的施工联合阶段中的填的cy,cz数据是否有问题,不是应该为圆截面的半径,为什么都多出了0.04。是否是算上外面钢管的壁厚,可是这样输入电脑会像你想的这样处理吗?我看见的一个也是钢管砼的,他的施工联合阶段是以 钢管截面为基础截面,之后的cy,cz填的是0,这我不太理解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中的cy、cz是软件用来确定组合截面的各部分相对位置的参数,是指各部分截面的形心到联合后截面左下角的距离,

一般不能填“0”。

如果在“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截面”栏中的选择了已经定义好的组合截面,而且在“联合形式”中选择“标准”,那么在“施工顺序”中是不需要填这两个参数的。

如果在“联合形式”中选择了“用户”这一项,那么必须填写cy、cz。

楼主在这一栏的填写是正确的

MIDAS中结合梁分析中梁截面的建模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来谈几点,以抛砖引玉。

1.如果要模拟主梁与桥面板的分阶段施工,用联合截面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MIDAS中的联合截面与桥博士中的不同,不能分阶段作用。一般结合梁的设计思路是让钢梁承受砼板的自重,砼板自重对本身应力无影响,尤其对连续结合梁,这种做法对-M区的应力贡献很大。

2.用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解决分阶段施工问题比较容易,但是对建模截面和附属截面要有比较明确的概念。尤其在输入截面相对坐标时要注意是以建模截面为基准输入的。

3.至于截面的输入方法,建议全用自定义截面输入,因为程序中用的也是截面的那几个特性值,而截面库只是一种辅助输入方法而已,这样三室四室都不是问题了。BTW:可以用截面编辑器生成截面,但它生成的信息不完全,要手工修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