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六章 钢结构工程

(一)钢结构生产制作 1、材料管理

1.1钢材检验

建筑结构钢材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塑性、韧性、耐疲劳性及优良的焊接性能。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牌号 钢材主要对应设计型钢,除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的要求外,尚需进行必要的工艺性能试验。

(2)证书 钢材应附有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的质量证明书,如对钢材的质量有疑义时,应抽检,其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3)表面质量 钢材表面锈蚀、麻点或划痕的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一半;断口处如有分层缺陷,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4)平直度 钢材矫正后应符合下列的允许值 项目 允许偏差 L/1000且不应大于5.0 钢板、型钢的局部挠曲失高 F 厚度T ≤14MM ≥14MM 1.2材料管理

(1)材料进厂,按品名、规格、数量,会同供应人员清点入库。并应认真核对镑码单、装箱单、运单、材质证明书及合格证等,并详细做好

- 12 -

失高F ≤1.5MM ≤1.0MM 入库时的质量记录。

(2)对入库材料按其性能做到下垫、上盖、中通风,按规范进行堆放,材料员应随时检查落实情况。

(3)材料使用应按节约原则实行定额领料,由工段长根据加工预算和材料损耗系数签发定额限料卡。

(4)在使用材料时,必须做到专料专用,其原则时在该工程材料必须用于该工程中。

2、主要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

工艺流程:

钢材复验─→钢材矫正→放样号料→切割下料→组装成型→部件焊接→变形矫正→划线钻孔→喷砂除锈油漆→结构验收→提议安装

2.1钢材的复验:

为确保焊接质量, 在备料前对所用的钢材进行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复验,保证符合图纸要求的材质。

2.2钢材矫正: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轻钢用板多为薄型钢板,在焊接钢柱、钢梁要求板材平直,但由于薄型钢板易产生凹凸不平再加之剪切下料也易变形,焊接面型时必须进行矫正。

2.3放样号料:

钢结构下料是第一道工序, 该工程采取图纸下料法, 直接按图纸所示的尺寸在钢材上按1:1的比例划线下料, 允许偏差不超过1MM。

(1)号料前必须了解原材料的钢号及规格,检查原材料的质量,如有

- 13 -

疤痕、裂纹、夹灰、厚度不足的现象时应调换材料或取得技术人员同意后方可使用。

(2)加强计量管理,严禁使用未检验、检验超期、无检验合格证的计量器具和非法计量单位。

(3)钢板或型材采用气割切割时,要放出手动气割或自动气割的割缝宽度:

自动气割割缝宽度为3MM 手动气割割缝宽度为4MM

(4)在号料的过程中,应随时在样板、样杆上记录下已号料的数量,号料完毕则应在样板和样杆上记下实际数量,写上“完”或“全”字样和号料日期。并妥善保存好样板和样杆。

(5)号料所画的石笔线粗细以及在弹线时的粗细不得超过1MM。号料允许的公差如下表:

号料公差 序号 1 2 3 4 5 6 2.4切割

- 14 -

项目 长度 两端孔心距 对角线差 相邻孔心距 两排孔心距 冲点与孔心距 公差值(mm) ±1.0 ±0.5 1.0 ±0.5 ±0.5 ±0.5 (1)下料前必须按图纸要求复查材料规格、型号、材质炉号和批号。 (2)下料时必须严格按技术人员的交底下料单下料,每件料必须用工整、明显的字样标明图号、件号数量。

(3)各构件下料数量一定要记录清楚、准确,并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4)切割前,应将钢板表面的油污、铁锈清除干净。切割时如发现断面裂纹或夹渣等缺陷应及时向技术人员处理。

(5)零件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手工切割 ±1.5MM 自动切割 ±1.0MM 精密切割 ±0.5MM 2.5组装成型:

(1)该工程的梁、柱设计型钢, 在组装前必须熟悉图纸和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

(2)零件拼装时翼板与腹板的对接焊缝要错开200MM。

(3)点焊缝长度不小于40MM,间隔不大于350MM,焊脚不应小于焊缝的1/4。

2.6部件焊接:

(1)组装成型后采用门式埋弧自动电焊机MAZ-1000焊接, 焊缝要求按图纸所示要求进行。

(2)焊接过程中如发现气孔、夹渣、未焊满等缺陷时 应及时修补,发现裂纹及时向技术人员报告。

(3)做好自检、互检、复检,准确做好记录。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