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是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使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同步发展的学习方式。

(1)使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开放性,集中体现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开放。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跨时空、超链接的学习。

(2)使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自主性,主要是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习过程具有协作性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协作性,是学生个体的学习迫切需要小组讨论、交流和协商,进行互相学习、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和情感交

流。充分发挥小组、班级、身边的人群以及互联网后面的人网的力量,从而得到团队成员的帮助和启发,进行问题的研究和任务实践,共同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4)使学科教学具有问题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问题学习为载体,整体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的产生,可以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的优势在于课题比较成熟,理性成度高,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少,较容易指导,学生的想象力、兴趣和特长发挥受到一定局限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其潜力。这种模式增加了课程实施中的大量不确定因素,给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特别对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出了更高要求。

(5)使教师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

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借助于信息技术环境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力求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相关成果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整合的创新之路,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比较早提出“整合”思想的是美国“2061计划”。 2061计划指出:计

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扩大这种从经验出发的学习”,“打破现存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限制”。在“整合模式”里,“2061计划”并不是孤立地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而是在每个课题里都强调了“建议学生应获得亲身体验”,主要是实验和社会调查,还特别强调了“观察、测量和分析”在技术应用里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该项计划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没有专门的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内容。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整合教学的研究。但是,冷静的思考一下整合教学的开展情况,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在学科教学中,属于研究性的教学活动较多,常规教学偏少; 2、过于注重整合的形式,缺乏对教与学的理论研究;

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不够系统,导致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教与学的关键困难解决不够理想;

4、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数集中在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信息,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多停留在文字信息层面上,缺乏问题解决的信息化交流途径;

5、缺乏有效的学习、引导、监控、评价、反馈支撑体系; 6、缺乏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体系等。

鉴于以上问题,“十一五”期间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关注整合教学的深层次研究,即从不同的学科知识领域、不同的课程类型的角度出发,探索有效整合的规律和方法,实现多角度、多层面的整合教学。

该课题在国内外都有研究,特别是在国内以这个课题为总课题的研究,更是多乎其多,而能出成果,能够很好地应用推广的,却微乎其微。再者,以前研究的重点是放在与各学科的研究,我们重点研究的是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整合的教学、学习模式,这将有利于通过这个整合的信息发现其共性的规律,寻找其个性的特征,以更好地为建立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下的各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已有许多经验。由此,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整合信息技术、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体现三维目标,体现课堂价值,张扬学生个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学习理论

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条件。传统的教学理论是以传统媒体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以新的信息为教学媒体的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是一个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引下的强化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改革。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它是由认知主义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学习理论。它不仅关注知识的表征和意义学习的过程,而且还重视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构建知识的意义。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社会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