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100问(教学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课改100问(教学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88、新教材的本质是什么?

传统的观点认为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因此,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必须是定论、共识或某一领域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排除有争议的问题,不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和研讨的余地。因此,教材就是要罗列学生应掌握的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法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这种远离学生情境的“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的教材观,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去甚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材实质的认识呈现出新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根本特征是“示范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而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获得发展。

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媒介,教材的存在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有用纸质印刷品构成的图书教材,有用各种视听媒体构成的视听教材,有借助电子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电子教材,还有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转化而成的生活教材。 89、新教材具有哪些特点?

1、教材管理由“国编制”转变“国审制”,教材呈现方式多样性。以前我国为国家统编教材,全国一个版本,课改后,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由各地编写并通过国家审定了20个学科几十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

2、适当降低了知识难度 ,大量引进现代信息

一方面新课程注意控制教材内容的总量,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要求。另一方面新教材大胆更新了“双基”的概念和内容,删除了陈旧的、用处不大的信息,充实了学生能够接受、适应现代生产与生活的信息。如有的教材引进了“神舟五号”、克隆等内容。 3、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经验。

传统教材的弊端之一是把学生定格在设定的“书本世界”和“科学(知识)世界”之中,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恰恰远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致使儿童与现实生活的疏离感日益增强,社会意识逐渐淡化。新教材不仅关注那些客观的、系统的、逻辑的“共同知识”而且关注那些主观的、情境的“个人知识”,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力图把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纳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努力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融合。

如人教社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新教材处处强调从生活中的科学讲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物理的导言“有趣有用的物理”中讲到了变速自行车,公交车中的新宠――清洁燃料车等。化学则从“我们周围的空气”和“自然界的水”两个单元讲起。生物课第一章就有“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等实践活动内容。地理教材的开篇言“与同学谈地理”中两个小标题分别为“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通过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的体验,对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是鲜活的。 4、重视活动设计,鼓励学生探究创造

传统教材编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精选那些确定无疑的知识或理论,教材对学生无异于一个权威的发布知识的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质疑、求异的心理取向。新教材注重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天性,通过提供与学生背景有关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出发,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说法、事例,以及丰富多彩的探索性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以“讨论”、“观察”、“调查”、“练习”、“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制作”等形式出现,

着力加强探究的力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5、尊重师生个性,给师生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课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教师能够将其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大胆的阐述自己的看法。过去的教与学都是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的理解和开发教材,现在教师可以“改”教材了;新教材还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及不同的思维取向。总之,新教材让不同的教师、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极大的拓宽师生的发展空间。

90、新教材在呈现形式上和传统的教材有什么区别?

传统的教材(特别是教科书)呈现形式单一,基本上以文本形式呈现,版面不活跃,很少出现图画,板着面孔迎接学生,纸张及印刷也不是很好。教材的编写者和出版者很少思考教材的形式美以及呈现形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的激励作用。这次出版的新教材在上述方面都有了极大的突破,无论从哪个方面的表现形式来看,都是传统教材无可比拟的。

首先,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对教材的呈现形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促使教材的编写者和出版者要去思考教材的呈现形式。比如,一向逻辑性强、版面严肃、内容严谨的物理教材在内容和版式的呈现上也有了很大发展,在内容方面提出“应传递多种有益的信息”。一是注意与科学内容相伴的大量其他信息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如教科书图片中人物的性别角色,不能是搞实验的,开机器的都是男性,唱歌跳舞的都是女性。同时还要注意少数民族形象的多少及其角色;二是在选材上既要注意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又要注意世界上多种文明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在教科书的形式上要求生动活泼,明确提出图片是呈现科学情境的重要形式,凡是能能用图片表达清楚的,不必再以文字重复,在版式上可以以版块的形式来区分各个栏目。

其次,充分运有现代媒体来表现教材内容。比如,音乐教材在学生用的教科书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教师用的参考资料除了有文本资料外,还开发有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同时,音响教材紧密配合教科书的选曲,采用了录音带、录相带、VCD等。又如,美术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做出了五方面的努力,一是以教科书为主,辅以画册图片、标本实物、作品以及相关的视听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软件等;二是在重视美术教材的内容时,还关注了体例和版式设计,体现视觉特色和可读性;三是教材的主体内容包括了课题、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习活动图片、文字内容、作业方式和评价要求;四是教材编写采用了单元式、单课式或单课组合式的结构;五是把文本与电子媒体相结合,形成集成和互动优势,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91、新教材具有哪些功能?

各省、市、自治区依据《纲要》和《课程标准》,开发出了不同版本的新教材,推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那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教材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它和以往的教材是否具有不同的功能? ⑴新教材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教材作为一种“文化中介”,很好的发挥了范例作用,内容的编排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具备进一步学习的能力。这是因为,在信息社会中,人们都需要不断地自学来实现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人人都应具备查找、分析、综合和分辨真伪的能力,这种能力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锻炼。 ⑵新教材具有符合实际的思想教育功能

以往的教材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具备基本技能的方面关注得比较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则重视不够。而现在的新教材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学生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具体说来,新教材注意加强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情感及科学太度,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