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

2.请简答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查时对标本采集和送检的要求.

对进行细菌学检查的标本,在其采集和送检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标本被杂菌污染。

(2)根据疾病特点,适时采集适当部位的标本。采取局部标本处,不应使用消毒剂。 (3)采集标本原则上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对已使用过抗菌药物患者的标本,应注明药物

种类。

(4)标本必须新鲜,采取后尽快送检。除某些细菌(如脑膜炎球菌)在送检中要注意保温外,

大多数标本可冷藏保存送检。

(5)在检材容器上贴上标签,并在化验单上填好检验目的、标本种类和临床诊断等内容,以

供检测时参考。

3.根据培养基性质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类?每类各举一种常用培养基.

(1)基础培养基:含大多数细菌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如肉浸液培养基,琼脂培养

基。

(2)增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上填加一些其他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如血琼脂培养基。 (3)鉴别培养基:以鉴别细菌为目的而配制的培养基,如?固体双糖含铁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假如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能抑制某一类细菌的生长,而

有利于另一类拟分离的细菌生长。如SS琼脂培养基。 (5)厌氧培养基

4.简述革兰染色的原理、主要步骤,结果及其实际意义? (1) 原理:

+

①G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少,酒精不容易透入并可使细胞壁脱水形成一层屏障,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胞内渗出。

+++-②G菌等电点(PI2-3):比G菌(PI4-5)低,在相同pH染色环境中,G菌所带负电荷比G

菌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不容易脱色。

+

③G菌体内有核糖核酸镁盐与多糖复合物。

(2)革兰染色的方法:细菌标本固定后,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用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然后用95%酒精脱色,最后用稀释的复红复染。可将细菌分成2类,不被酒精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被酒精脱色后复染为红色者是革兰阴性菌。 (3)用途:细菌形态鉴定、菌种鉴定

(4)意义:鉴别细菌:可分为2类、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对结晶紫的敏感性、细菌的等电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第3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消毒 2.灭菌 3.防腐 4.无菌 5.无菌操作 6.正常菌群 7.菌群失调 二、填空题

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和。 2.干热灭菌法包括,,。

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和。 4.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和。 5.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导致细菌和。

6.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作用,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的杀菌力 7.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可采用法。

17

8.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法。

9.用于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常用的消毒剂是

10.葡萄球菌对其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

11.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有效。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和方可奏效。 12.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和等。 13.常用于消毒饮水和游泳池的消毒剂是和。 14.生石灰可用于和的消毒。 15.酚类消毒剂包括和。 三、单选题

1.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

A.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损伤细菌D.NA.构型

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E.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 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压力为2.05kg/C.m2 E.通常温度为121.3℃ 3.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流通蒸汽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间歇灭菌法 4.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B.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 C.经常用于皮肤消毒D.用于体温计浸泡消毒E.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 5.欲对血清培养基进行灭菌,宜选用

A.间歇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紫外线照射法 6.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 B.干烤灭菌法 C.间歇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流通蒸汽法 C.间歇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煮沸法 8.酒精消毒最适宜浓度是

A.100% B.95% C.75% D.50% E.30% 9.关于紫外线,下述哪项不正确

A.能干扰D.NA.合成B.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 D.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E.穿透力强 10.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

A.使菌体蛋白变性B.使菌体蛋白凝固C.使菌体酶失去活性 D.破坏细菌细胞膜 E.以上均正确 11.紫外线杀菌原理是

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B.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C.破坏D.NA.构型 D.影响细胞膜通透性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12.血清,抗毒素等可用下列哪种方法除菌

A.加热56℃30min B.紫外线照射 C.滤菌器过滤 D.高压蒸汽灭菌 E.巴氏消毒法 13.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

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B.芽胞被完全消灭C.鞭毛蛋白变性D.菌体D.NA.变性 E.以上都不是 14.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 ) 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C. 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

18

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 E. 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15.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B.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细菌;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 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16.关于菌群失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菌群失调进一步发展,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就可称为菌群失调症; B.菌群失调症又称为菌群交替或二重感染;

C.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改变正常菌群成员的耐药性,从而引起菌群失调症; D.可使用生态制剂治疗菌群失调症;E.内分泌紊乱也会引起菌群失调症; 17.实验室常用干烤法灭菌的器材是( )

A.玻璃器皿;B.移液器头;C.滤菌器;D.手术刀、剪;E.橡皮手套 18.关于煮沸消毒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煮沸100℃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B.可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毒; C.水中加入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到105℃;D.常用于食具消毒; E. 不足以杀死所有细菌。

19.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A.灭菌;B.防腐;C.无菌操作;D.消毒;E.无菌 20.新洁尔灭用于皮肤表面消毒的常用浓度是( ) A.0.01~0.05%;B.0.05~0.1%;C.1~5%;D.10%;E.2% 四、问答题

1.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2.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

3.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4.什么是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其机制如何?

第3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案

1.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

2.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要求比消毒高。

3.防腐:防止、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如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 4.无菌:指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存在活菌的状态。

5.无菌操作:指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方法。医疗中的手术、介入治疗等。 6.正常菌群:是定居于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

7.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

二、填空题答案

1.破坏菌体蛋白,抑制或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2.烧灼法,干烤法,焚烧法。3.牛奶和酒类。

4.煮沸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间歇灭菌法,流通蒸气消毒法。 5.干扰细菌D.NA.合成,变异和死亡。6.保护,减弱7. 高压蒸气灭菌法。 8. 紫外线消毒。9.硝酸银10.龙胆紫。11.繁殖体,浓度,作用时间。

12.浓度和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环境中有机物对消毒剂的影响,消毒剂之间的拮抗。

19

13.氯,漂白粉14.排泄物,地面15.石炭酸,来苏儿 三、单选题答案

1.C. 2.D. 3.D. 4.E. 5.A. 6.E. 7.A. 8.C. 9.E. 10.E. 11.C 12.C13.B14.E 15.A 16.E 17.A 18.E 19.D 20.B 四、问答题

1.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就越好。但应

注意例外,酒精在70~75%时杀菌的效果最强,而其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表面的蛋白迅速凝固,使酒精无法渗入菌体内部发挥作用。

(2)温度和酸碱度:通常温度升高,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增强。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与酸碱

度有关。不同消毒剂有不同的最适酸碱度,如酚类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的效果比较好。另外,细菌在适宜的酸碱度抵抗力较强,如果偏离其最适的酸碱度,细菌就很容易被杀死。

(3)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细菌的数量越大,所需的

消毒剂浓度就越高,作用时间就越长。所以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

(4)环境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拮抗物的影响: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有其各自的拮抗物质。细菌也

经常与血液、痰液和脓液等有机物混合在一起。这些混杂物可和消毒剂结合,从而影响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2.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

原理:使细菌菌体蛋白质凝固和变性;使细菌核酸降解;使细菌的胞浆膜损伤。 类别:

(1)煮沸法:煮沸10分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若需杀死芽孢,应延长时间至1-3小时。可

用于外科器械、注射器、胶管等的消毒。

(2)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常压下用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通常10-15分钟可杀死细菌

的繁殖体,但不保证杀死芽孢。 (1) 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能够杀死细菌所有的繁殖体和芽孢,主

要用于不耐热的物质,如某些营养培养基的灭菌。 (2)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通常压力为

2

1.05kg/cm,温度为121.3℃,持续15-30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该方法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物品的灭菌,如生理盐水、普通培养基手术器械等。 (3) 巴氏消毒法:加热61.1-68.8℃30分钟或者71.7℃15-30秒,可杀死物品中的病原菌

和杂技菌,而不破坏物品的质量。如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3.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1)防御外来致病菌:如组成人体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学屏障,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和

粘附。正常菌群的酸性代谢产物,造成肠内酸性环境,抑制病原体生长。

(2)营养作用: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及吸收。合成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如烟酸、生物素、泛

酸等。

(3)免疫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作为非特异性抗原来刺

激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

(4)抗肿瘤作用:能产生一些酶类代谢产物作用于致癌物质;抑制硝胺的合成或降解硝胺;

作为抗原或免疫佐剂,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4.什么是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其机制如何?

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正常菌群各成员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