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中考议论文常见考点及基本答题模式》(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中考议论文常见考点及基本答题模式》(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主次,或数据的大小。

3、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常见题目:A、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说明其作用。 B、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1)、举例论证。用……这个事例证明了……这个论点(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

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2)、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利地证明了……的观点,增强

文章的说服力。

3)、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同时又能使

文章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三、课堂例题精讲

例1:《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

绝境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

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永远是坦途,必然会遇到令人无奈的困境,甚至是人生绝境。

如果你已经陷入绝境,那么就证明你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垂爱,将获得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你已经取得了成功,你要由衷感谢的不应是你的顺境,而应是你绝境。

顺境中,你收获的仅仅是代表财富的东西,然而大部分时间里,你是在不断地丧失,丧失着生命中原始的豪迈与激情。顺境是一种麻醉剂和腐蚀剂,让你完成从呼啸山林的兽中之王到懒猫的转化,让你经历从将军到囚徒的蜕变。

绝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更是人生的一种醒悟和升华。

置身人生绝境,你必然会饱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反观自身的内心和灵魂,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触摸心灵中最脆弱的部分,对生命进行深层的、近乎本质的思考,正视这突如其来的人生绝境,把它当做一块磨炼人的砺石,锤炼自己,激发生命活力。

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人生大耻,痛定思痛,卧薪尝胆,终成复国大业;音乐巨匠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人生厄运,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演奏出了辉煌的《命运》绝响;海涅面对手足瘫痪、视力微弱的人生绝境,信念不倒,笔耕不辍,吟唱出了誉满人间的不杇诗篇……由此可见,在绝境中成功者往往会突破思想上的樊篱,超越世俗常规,书写连自己都不曾想过的神话。 巴尔扎克说:“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5

其实,要想取得成功,仅有清醒的认识还不够,要把想法变为现实,还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失败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忍耐了一分钟,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走了一步路……因而,在不断地努力中成功者就多了一分坚强,多了一条途径,多了一次机遇……而失败者在逆境中怨无尤人,在绝境中慨叹命运不济,最终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努力。

所以说,绝境是你错误想法的结束,也是你选择正确做法的开始。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

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分感悟;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多一次超越。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难度分级:○A类 ○B类 ○C类

解题思路:

本题要求同学们找出文章的论点,判断论点有一个标准,论点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可能出现在开头,先提出论点,再论证;可以由某件事引出论点,出现在文章的中间;也可能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有时题目就是论点。通过阅读会发现本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 第六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难度分级:○A类 ○B类 ○C类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同学们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辨析和作用的理解。从“越王勾践面对亡国的人生大耻”等句子,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例论证的作用有固定的套路:用……这个事例证明了……这个论点(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我们将这一句具体代入,答案就很容易得出了。

例2:《书与人的随想》

书与人的随想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

6

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从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②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对世界。以后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世界。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

③读书之后还要实践。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古话说:读书明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读书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④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说的吃进草,挤出牛奶与血,这是一种创造。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

1、第①段的主要观点是 ;第③段阐明了 的观点。 难度分级:○A类 ○B类 ○C类

解题思路:

本题由两个问题组成,都是考查学生概括文段观点的能力。作者观点的提出有一定的套路,可能在文段的开头提出观点再论证,可能先论证最后提出论点,也有少数在中间提出,我们只要用心地在这些位置找一找就不难发现。本文第①段的主要观点是在最后提出的,而第③段的主要观点是在开头提出的。

7

2、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哥白尼的例子有何作用。

难度分级:○A类 ○B类 ○C类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举例论证的作用。举例论证的作用有固定的套路:用……这个事例证明了……这个论点(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我们将这一句具体代入,答案就很容易得出了。

例3:《谈潜能》

谈潜能

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次,不是很可笑吗? 其实不是。

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17世纪的英国人威仁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与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但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业,开始过另外一种陌生的生活,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事业。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了城市建设。他在后半生的四十年中,一共建造了五十三座教堂与坐堂,单单伦敦的保罗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称誉他的人都说,威仁爵士活了两次。

中国唐代诗人温庭筠年轻时放荡不羁,出入于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声,为侧艳之词”,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他人到中年之后,一改旧习,先后任方城尉与国子监助教,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为人师表,作风严谨。连他昔日的朋友都说温庭筠完全变了一个人。

威仁改变职业,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另一项成就;温庭筠再塑人生,从风流才子变成了诲人不倦的老师。对他们来说,不是等于活了两次吗?

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活了三次,甚至四次都是可以做到的。美国博士史威原来研究宗教,是神学院博士,他后来改学音乐,成为音乐学院博士,又成了当时最杰出的风琴师之一。他中年之后,舍弃舒适的物质生活,去毒蛇猛兽出没的蛮荒野林之中考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学博士。

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我们不妨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之后,改变一下自己的爱好,把其他方面的潜能表现出来,让生命之舟驶向另一个成功的彼岸。由些可见,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这对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必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