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68 讨论( )问题,是为了认识生活应有的意义,明确人生应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意义 人生价值 A

269 ( )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信仰 人生价值 B

270 每个人在人生实践中都会遇到义利、荣辱、善恶、苦乐、得失、成败、祸福、生死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 )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人生目的 人生信仰 人生态度 人生理想 C 271 人生态度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 )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 认知、情感、态度 认知、情感、意志 情感、态度、意志 认知、态度、意志 B 272 ( )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 实用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 为人民服务人生观 D 273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 )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人生贡献 C 274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 )的性质和方向。 社会经济 社会生活 社会意识 社会价值 C

275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 )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经济 政治 文化 价值 D 276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 )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物质 精神 内在 自我 D 277 人的( )决定了人生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主体性 能动性 实践性 社会性 D 278 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 ) 新的大学生活带来的不适应 学习负担和就业竞争造成的压力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 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 C 279 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 )关系。 道德 思想 人际 利益 D 280 “求同存异”反映了人际交往的( )原则。 平等 诚信 宽容 互助 C 281 “以人为善”反映了人际交往的( )原则。 平等 诚信 宽容 互助 D 282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 )的关系。 人与社会 人与人 物质和意识 动物与植物 B 283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 )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 十八大 C 28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是( )。 个人是完全独立的,与社会毫不相干 社会上存在什么,个人就会怎样 个人与社会始终是矛盾的 个人与社会既对立有统一 D 285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是( )。 讲竞争就不能谈合作 讲合作就没有竞争 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 竞争与合作是完全对立的 C

286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为其培养良好的( )素质奠定基础。 生理 心理 文化 技能 B

287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 )相一致。 社会价值目标 个体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C

288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 )。 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一个人的能力大小 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一个人动机的善恶 C 289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机会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选择 C 290 对人生态度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 人生态度就是人生价值观 人生态度就是低层次的人生观 人生态度就是指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是人们对待人生较为稳定的心理意识和行为倾问 D 291 科学的人生观是( ) 自保自利的人生观 及时享乐的人生观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 C

294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属于()的范畴。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传统习俗 基本信念 B 295 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指道德的()。 认识功能 调节功能 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A

296 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道德准则 道德行为 道德意志 道德实践 A

297 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指道德的()。 认识功

能 调节功能 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B 298 ()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道德准则 道德行为 道德意志 道德评价 D 299 下列哪一个功能不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 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沟通功能 实践功能 D

300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 实践作用 内在动力 社会作用 社会效果 C

301 关于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不正确的表述为()。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是一样的 D

302 关于道德发展的规律,错误的理解是()。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 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复杂的,有进有退 D

303 ()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优良传统 A 304 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形成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为服务人民为荣,以危害人民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保护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C

305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错误认识是()。 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正统一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强调既重视集体利益又要关注个人利益 D

306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哪一个不是其中的层次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公私兼顾、先己后公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C

307 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B

308 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人类的道德理想,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下列不是其表现的是()。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刻苦学习、艰苦奋斗 D 309 一个社会道德风尚的转变和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总是() 由先进分子倡导,影响道一般民众 由先进分子倡导,影响所有民众 由众多民众倡导,影响先进分子 由一般民众倡导,影响全体民众 A 310 忘记共产主义道德的远大理想,只谈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最低要求,就会失去()。 前进的目标 发展的方向 前进的方向 发展的动力 C

311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要求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要服从民族的各人民群众的利益。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A 312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提出中国人民应该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B 313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强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不忘历史,牢记国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奉献社会,报效国家。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C 314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勤俭自强 奋发自强 C

315 关于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锤炼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表述不正确的是()。 大学生掌握并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大学生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大学生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性 D 316 ()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公民道德 公民意识 道德准则 道德规范 A

317 ()是人们判别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也是人们在行为选择中应当怎样做和不应当怎样做的基本标准。 道德规范 行为规范 道德准则 道德标准 A

318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守法为本 诚信为基 诚信为本 尊重为本 C 319 孔子认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其中“信”是指 信用 信念 诚信 信任 C

320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这是因为()。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以上三项都是 D

321 实践证明,把()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来抓,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际效果和实质进展。 诚信教育 诚信建设 诚实守信 守信意识 B 322 关于大学生与诚信道德的正确理解是()。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诚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以上三项都是 D 323 ()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高度的自觉性 高度的责任感 高度的责任意识 高度的诚信 A 324 与()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 社会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 社会行动 A 325 关于道德修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要与道德主体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相联系 与道德主体具体的道德行为相联系 与道德主体的全部道德实践过程相联系 不参加社会实践,也可培养出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 D

326 关于进行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下列哪项内容不符合()。 学思并重与省察克治的方法 慎独自律与积善成德的方法 知行统一的方法 实事求是的方法 D

327 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 道德准则 行为品质 道德意志 A 328 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社会关系的形成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分工的不同 C

329 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 经济基础的形成 社会舆论的形成 社会关系的形成 风俗习惯的形成 C 330 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 社会意识 生产实践 社会认可 社会规范 B 331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时,道德才得以产生。这说明( )。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条件 动物是没有道德的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条件 道德是伴随人类出现而产生的 C 332 ( )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劳动 意识 社会关系 社会规范 A 333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 )等形式表现出来。 谦让合作 互相斗争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D 334 道德最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由( )决定。 经济关系 社会实践 经济基础 社会生产力 C 335 以下哪个不是道德的功能( )。 认识功能 调和功能 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B 336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是以( )。 集体主义为原则 享乐主义为原则 等价交换为原则 公平竞争为原则 A

337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 )的过程。 曲折上升 不会停滞 不应该倒退 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完全一致 A

338 关于道德的本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可能会引起道德的变化 D

339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功能。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道德能处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道德能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道德能实现自我完善,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道德的功能都是建立在其认识和调节功能之上的 D 340 关于传统的表述,错误的是( )。 传统是一个民族时代积累下来的历史经验 传统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传统具有相对稳定的属性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

341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表述不恰当的是( )。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这是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 这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这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B 342 《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体现了( )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A

343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体现了中华民族( )优良道德传统。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C 344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荀子认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 )优良道德传统。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B 345 社会主义道德核心是( )。 为人民服务 尊老爱幼 童叟无欺 利己不损人 A 346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属于( )范畴。 政治制度 文化传统 传统习惯 上层建筑 D 347 ( )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为人民服务 人民当家作主 推崇“仁爱”原则 社会共同富裕 A

348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 )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个人主义原则 爱国主义原则 国家主义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 D 349 长期以来,( )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 个人主义 爱国主义 国家主义 集体主义 D

35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集中表现为( )的冲突。 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 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 C

351 共产主义道德是对少数先进分子的要求。除一般要求外,还有特殊要求。对于特殊要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大公无私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热爱祖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 352 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表述,错误的是( )。 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为人民服务着重要求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而不是全体人民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狐疑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不是不然对立的 B

353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处理( )的关系。 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个人利益和民族利益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 C

354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D

355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就是从价值导向上引导人们坚持以( )为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集体利益和民族利益 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 B

356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 )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 五四运动 建国 建党 建军 A

357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 )总书记提出的。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D

358 以____为荣、以____为耻。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 ( ) 以热爱民族为荣、以危害民族为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热爱中华为荣、以危害中华为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叛祖国为耻 B 359 以____为荣、以____为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所在。( ) 以热爱和平为荣、以挑拨离间为耻 .以热心公益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热爱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C

360 以____为荣、以____为耻。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 ) 以好学上进为荣、以不学无术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热爱科学为荣、以相信迷信为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