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赤潮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中国近海赤潮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汉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hildebrandtii Gomont

藻丝体束为浮游型,长约2~4mm,细胞宽为15~17μm,藻丝体直,在藻丝体束中各藻丝体几乎平行排列并且等粗,边缘等粗似麦杆。同一丝状体上相邻的两个细胞无明显凹隘,藻丝体末端细胞略小。细胞长常为宽度的三分之一左右。略呈黄色,大量繁殖后有时海水略呈褐红色。有腥臭味。

主要分布于印度洋、斯里兰卡、新加坡、马达加斯加、泰国邻海等暖水水域中。1972年本种成为东海赤潮的优势种。

3.薛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 Gomont

藻丝体束浮游型,长约2mm,藻丝体束中部常被扭转为绳状,藻丝体束常较乱,但顶端游离,两细胞间无明显的凹隘,束端较细巧或相反,细胞变为粗大,细胞宽为5~14μm,细胞长可为宽的2倍,有些细胞长,宽近乎相等而成正方形。长约6~20μm,干燥时呈褐色。

~21~

本种与Trichodesmium contortum wille为同种异名。

本种系热带性种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的热带海区、马来西亚邻近海域、加勒比海、爱尔兰南部沿海。1959年我国海洋普查时曾发现过,在1972年东海赤潮中,数量较前种少。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硅藻纲Bacillariales

圆心硅藻目Centrice Sch?tt 盘状硅藻亚目Diacoideae Sch?tt

圆筛藻科Coscinodiscaceae K?tzing 1844 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Ehrenberg 1839

1. 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 Ehrenberg 1841

细胞扁盘形,壳面平坦,壳环面薄。细胞直径30~198μm,一般为100~133μm。壳面中心无玫瑰区,但孔纹较大,偶有类似玫瑰区的构造。壳面孔纹作鲜明的辐射状排列,孔纹粗糙,近圆形,亦有多角形;内孔不明显;孔纹间隙较大,较他种略有稀疏;一列之中孔纹大小不一,相互掺杂,每10μm中有孔纹3~4个;壳缘孔纹骤然缩小,10μm中4~8个。壳缘狭,10μm有辐射条纹 6~9条。无真孔及缘刺。不经酸处理的标本,在低倍镜下为棕黄色,最外缘为深棕色。

本种是沿岸和外洋种类,分布很广,从寒带至热带皆有,特别是温带最多。该种是我国最常见的种类之一,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均有分布。

~22~

~23~

2. 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 Ehrenberg 1844

细胞大型,盘状至短圆柱形,直径180~300μm,壳面中央由大而明显的网纹组成玫瑰区。内孔明显,表面膜上有一圈小点,网纹的辐射列和螺旋列排列整齐,网纹大小几乎一致,或向外围略有缩小,每10μm 3~5个;最外围有二、三行小网纹,10μm有5~6个;外缘孔纹小而孔壁加厚。壳缘狭,具辐射条纹,10μm有4~7条。真孔小,在最边缘相距约100度,只有边缘小孔纹的2倍大。缘刺不明显,色素体小而多。

本种为广温性外洋种,适应盐度在30%以上,从寒带到热带皆有,世界各海洋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分布甚广,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为最常见的种类之一。各季节均有,数量也大。

3. 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 Grough 1905

壳面圆形,壳环面一边高一边低(相差2~3倍),呈契形,细胞直径30~150μm,最高达200μm。壳面有明显的中央玫瑰区,玫瑰区中央有小孔纹,壳面网纹辐射列、螺旋列明显,纵横交错,从中央向周

缘逐渐缩小。中央10μm有8个,外围10μm有10~11个。

壳缘有小刺,从小刺向中央有射出的无纹线,最外围有2个向着中心的小真孔,相距120度。

本种分布广,远洋及近岸均有,我国南海、东海及黄海均有记录。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