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年产10万吨玉米淀粉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新建年产10万吨玉米淀粉厂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潜力没有充分释放,那么工业化、城镇化也是危险的。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看,一些国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注重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平稳较快地迈进现代化国家行列。相反,一些国家没有协调好四化关系,忽视了农业现代化,结果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出现了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贫困的局面,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现代化进程受阻。

201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三产融合凸显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被称为“第六产业”(1+2+3)=6,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业附加值的增加和农民的增收。

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已经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农业发展正向这一阶段靠近。这是我国迈向农业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的新机遇。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

8

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县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有丰富的玉米原料。该公司的成立可以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经过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改变长期存在的丰产不丰收,卖粮难,总陷于不得不贱卖的窘境。助农民减损增收,实现我县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和农民增收,促进**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二)优化农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

玉米深加工产业,将促进玉米生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释放土地资源的潜力。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玉米深加工生产,除生产主产品食用玉米淀粉的同时还生产蛋白粉、粗玉米油、纤维饲料等副产品。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形成种植业、养殖业、玉米深加工业的封闭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9

三、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该项目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该项目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3〕70号)要求所制定的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

(二)国家将出台农产品加工扶持政策

2014年12月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公布,2015年将扩大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补贴范围和规模,出台农产品加工扶持政策,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

(三)该项目所具有的5大优势 1、资源优势

**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县生态环境极佳,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地环境优良,是国家级生态环境示范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位于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西部,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2亩,远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大农业条件得天独厚;水资源丰富。县城内松花江东西横贯**全境,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水系流经乡镇,松木河、勃力河、中心河等18条

10

小河、112条小溪纵横交错,117处泡泽、28处涌泉星罗棋布。多年平均地表水年径流量9.43亿立方米,是黑龙江省水资源最富集的县份;农业科技力量雄厚。全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500多人,开展常年技术服务指导外,每年还承担国家、省市农业科技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和研究项目的余项;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范围逐年扩大。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4.2万亩,是全县耕地面积的28.2%,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78.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3.5%。**县2014年玉米种植面积230万亩,玉米原料丰富。

2、区位优势

**县位于省会哈尔滨市东253公里,黑龙江省东部,产品辐射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鹤岗、七台河、鸡西、牡丹江市等7个市范围内的广阔市场。

**可与对俄贸易绥芬河保税区、东宁口岸、同江、抚远等市(县)开展对俄出口贸易,是黑龙江省打造国家陆海“东丝路带”的重要区域和枢纽。**还可经大连、丹东等港口,产品出口韩、日、美等国创汇。

3、交通优势

**县位于黑龙江东部地区,**县城松花江南岸,同三公路(G010)、哈同公路(G221)、依七高等级公路、依勃公路(S30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