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徽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甲】诗“西北望,射天狼”中的“天狼”是星名,也称犬星,旧说“主侵掠”。词中以之喻指 。

9

2.【甲】【乙】两首诗词的作者都已是盛年不再,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以具体词句结合人物身份加以分析。

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2.“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10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龚自珍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①。 春住!春住!黦②了人家庭宇。

【注】①浓絮:柳絮。②黦(yuè):色败坏。污迹。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2.词中“春住!春住!”,从句子语气而言,是一个祈使句。应读出什么情感?

十三、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是词人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中的“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是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将士们的矛盾心理。 2.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十四、阅读下面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