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十二五”规划(2011年7月15日修改印刷稿)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吉安市“十二五”规划(2011年7月15日修改印刷稿)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关键领域、重点区域率先发展 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着眼于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关键领域、重点区域率先发展,为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培植新的增长点和辐射源。

(一)全力打造“四基地一枢纽”

——打造以吉泰走廊为主轴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实施“依托市场,主攻整机,带动配套,链式发展”的产业战略,以吉泰走廊为核心,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周边产品、数字视听产品、新型显示器件、电子元器件和零部件、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为重点,坚持招大引强和扶优扶强并举,促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吸引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所在园区集中,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带动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把吉安建设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

——打造全省电力能源基地。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合理布局、综合提升”的原则,坚持水火风核生物质能并举、厂网并重,以电源点建设为重点,着力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推进现有电源点项目的扩产改造,加快在建电源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大力加强新增电源点的布局建设,努力构建以水、火、核发电为核心、生物质发电和风力发电为补充的电力能源供应体系,把吉安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到2015年全市电力装机接近700万千瓦,实现五年翻一番。

——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观光休闲基地。整合全市“红、绿、古”旅游资源,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大资源整合

17

和资金投入,开发精品景区景点,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以井冈山红色旅游为核心,以庐陵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为特色,促进“红、绿、古”旅游全面发展,全力推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把吉安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观光休闲基地。到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达到3000万,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打造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利用我市良好的农业资源优势和绿色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草食畜禽、水产养殖、绿色蔬菜、优质水果、高产油茶、有机茶叶等优质高效农业,大力推进粮食、油茶、乌鸡、板鸭、果蔬等传统特色产品的精深加工,促进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向重点农业产业带、产业区和产业基地集聚,加速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和水平,加快农副产品绿色通道、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力争把吉安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全省有位次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到2015年,全市绿色农产品商品产值突破260亿元,商品率达到75%以上。

——打造江西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高速铁路建设为标志,加快形成十字型铁路干线通道;以峡江水利枢纽建设为契机,以渠化整治赣江航道为重点,着力打造赣江中段黄金水道;以105国道为主轴,以高速公路、京九铁路、赣江航道为两翼,着力打造水陆并举的吉泰走廊快速通道,以吉安西站、井冈山机场、大型互通、大型物流园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物流、人流运输换乘平台,努力构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重点,以民航、水运为补充,以大型场站、物流园区为节点,辐射周边、快速便捷的区域性

18

综合交通枢纽。到2015年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县县通铁路,形成中心城区出省3小时、省内2小时、市内1小时经济圈。

(二)加快推进吉泰走廊建设

集中优势资源,聚集优势力量,倾斜优势支持,强力推进吉泰走廊建设。有序推进吉泰走廊先行先试工作,逐步扩大吉泰走廊区域发展自主权。把吉泰走廊打造成优势产业的聚集区、加快发展的优强区、统筹城乡的实验区、绿色崛起的带动区。

——强化吉泰走廊规划引导。以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编制吉泰走廊城乡一体化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争取吉泰走廊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科学划分吉泰走廊重点开发区、重要功能区,加快推进走廊区域产业发展、城镇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进程,实现走廊区域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创新走廊以城带乡、以公促农长效机制、土地集约利用制度、户籍管理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人才保障制度“五大体制机制”。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现代服务业向中心城区集中“四个集中”,推动走廊区域联动发展、互补发展、特色发展和集群发展。

——加快吉泰走廊产业集聚。多渠道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大走廊区域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加强能源、环保、物流、通关等公共服务建设,打造功能完善的产业承接平台。支持吉泰走廊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先行先试,鼓励吉泰走廊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沿海发达地加强联系与合作,推行“飞地政策”、“股份制园区”等模式,建设“飞地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并在财政税收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走廊区域工业园区支持力度,促进园区超常规发

19

展,将吉泰走廊建设成为科技含量高、支撑能力强、发展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及通讯终端产业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技术产业基地,绿色照明、生物新医药〃微生物农药产业基地,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赣中工业脊梁和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到2015年,吉泰走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

——着力建设吉泰城市群。从资源共享、制度对接、差距缩小、城乡统一等方面入手,建立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破除走廊区域行政区划,加快完善走廊内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依托吉泰走廊内现有城镇和产业基础,加快人口向走廊沿线城镇集聚,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吉水、泰和为两翼,以周边镇为卫星镇的吉泰城市群即“大吉安”城市格局。到2015年,吉泰走廊城镇人口占全市城镇人口的比重接近50%。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的原则,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吉泰走廊城镇为重点,把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体制和机制创新,完善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体系,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全面提高吉泰走廊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城乡产业布局,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积极引导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大力扶持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与近郊农业、新型工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