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克里斯泰勒认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其腹地的服务中心,为其腹地提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如零售、批发、金融、企业、管理、行政、专业服务、文教娱乐等。由于这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依其特性可分成若干档次,因而城市可按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档次划分成若干等级,各城市之间构成一个有规则的层次关系。这样,高级中心地才有可能提供高档货物和服务,称之为:“高级中心地功能”,低级中心地则没有这种功能。根据是否提供高档货物和服务,可以决定某一中心地在中心地系统中的位置。

所以,中心地理论可以用来说明一个区域或国家内的城市等级极其空间分布形态。同时,该理论还认为,中心地的发展取决于中心地功能的专门化,而中心地的发展速度则取决于其腹地对中心性商品和服务需求量增长的快慢。因此,中心地学说也可用来说明个别城市的发展。但是,由于克里斯泰勒的理论并非现实的归纳,难免与现实差距甚大。 17、请你谈谈影响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综合了几乎所有社会经济因素,概括了各个要素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显示出的继承性、综合性、动态性、内聚性、扩张性等特征说明了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1、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政府行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方针与政策上。

·城市规划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其核心是解决城市土地利用的规模和空间结构问题。

·城市总体规划决策决定了城市整体层面上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土地配置的合理程度、用地功能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设的总体容量控制标准等。而城市局部的地块使用功能、开发强度和环境控制等取决于具体的规划控制要求。政府在某一时期内实施的城市建设发展方针与政策,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西方大城市的城市中心复兴计划是典型的政府干预促成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例子。

2、土地价格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区位地价级差是导致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之一,土地价格的分级体系决定了商贸、居住、工业等功能用地的布局。

·无论从一百多前杜能的土地标租学说和马克思的地租本质及划分理论,还是从现代城市地域空间利用特征来看,土地价格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地价格直接关系到城市各组成要素的空间区位分布及组合规律。如前所述的三大经典模式,无一不秉承了地租理论。

·观察现实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确实是不同性质的用地差价是普遍存在且差别很大。一般来说,金融、商业类用地地价最高,住宅次之,工业最低。

·土地价格的分级体系体现在城市空间结构的层次上,房地产价格总体水平和不同土地等级间价格差异幅度决定了商贸、居住、工业等功能用地的聚散程度,即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及用地功能混合情况

·而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结节性(是指城市地域中某些地段对人口流动和物质能量交换所产生的聚焦作用,这些具有聚焦性能的特殊地段称为结节点)、均质性(是指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性)和交通便捷性的空间分异与地价的空间结构互为影响。 3、社会结构、人文类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现实的城市空间结构物化形态沉淀着历史、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人文类型的印迹,它的演变既呈现出物质生产统一性所决定的一系列共同性特征,更表现出由于历史、社会结构以及人文类型等的多样性所塑造的相异性特征。这一点可以在世界不同的洲际区域,不同的种族制度、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人文类型背景下,充分显现出的各具特色、差异明显的城市空间结构中得以证实。如拉丁美洲。

9

? (1)、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的建立。 ? (2)、行政划拨、无偿使用的城市土地使用管理制度。 ? (3)、独特的经济发展战略。 ? (4)、独特的城市发展战略。 ? (5)、独特的单位社会。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空间结构显现出以下这些特点:

? 第一,功能分区明确的新区与功能混杂的旧区并存。 ? 第二,城市用地扩展由快速增长进入缓慢扩展。

? 第三,以商业零售、行政办公为主,兼具居住、工业等多种功能的混合市中心。 ? 第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占据支配地位的工业布局。

? 第五,居住社会阶层分化消失,以单位为基本组织单元的居住模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中的城市空间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采取了一种渐进式的制度变迁。计划经济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步瓦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这种制度的变迁中,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一方面,各种资源的空间流动和聚集不再由政府发动,而开始转为由企业和个人根据其经济利益和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通过市场自主选择。聚集效应和地租的差别成为居民和企业选址中考虑的重要经济因素。

另一方面,体制转轨时期,改革的不完善,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控制能力仍然很强。两种力量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力量大小不断变化,共同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时期的城市空间结构。

·首先,是随着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城市地域扩展迅速。 ·第二,是城市中心区商务功能加强。

·第三,随着大城市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土地有偿使用的改革,工业中不同行业、企业开始按效益情况自觉地调整区位,工业活动由市中心区向外延伸的趋势由弱变强,工业用地在大中城市中占主导地位的局面逐渐改观。

·第四,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居民在具有了住房空间选择权后,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选择居住空间 18、城市的本质和产生的根源及现代城市的特征是什么?

1所谓城市的本质,是指城市本身具有的最基本的属性,这一属性决定着城市其他的特性,也决定着城市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规律。

2 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从生产力角度分析 1、比较利益

比较利益是城市形成的第一原动力,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如果各国(人)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会从贸易中获利。” 2、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当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比例投入的增加带来更大产出的经济现象。 3、聚集经济

聚集经济是指因企业或活动选址接近另一个企业或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中的成本节约。 城市形成的社会基础—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 19、城市发展的市场因素 讲义第二章:

一、城市发展的市场因素 (一)、比较优势 1、贸易和交通成本

10

比较优势会导致贸易,贸易只有在交通成本相对于生产力差别比较小时才有利可图。 2、 运输规模经济和贸易城市

由于运输规模经济,贸易公司在有利于收集和分发商品的地方建址,使市场在路口、港口、河流的对接处和其他转运点发展起来。贸易者的选址决策促使了市场城市的发展。 (二)、生产中的内在规模经济 1、 规模经济的原因

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 专业化因素(分工引起) 2、 规模经济与工业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规模由工人的数量决定,而工厂工人的数量依赖于工厂的总产出,如果工厂能够设法使价格低于各更多的家庭生产者,能够进一步增加产量,则工厂人数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三)、聚集经济理论

集聚意味着经济活动集中在某些特定而且是有限的范围,而如果集聚同时还带来了厂商成本的降低,那么我们就认为存在集聚经济。

该理论认为,城市地区一旦出现,集聚经济为城市的生存、发展创造了条件。

因为企业的区位选择除了受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中间运输等因素影响,还要受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约束 。

1、地方化经济(企业集群)

1)劳动力市场共享(2)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3)知识溢出 2、城市化经济

它外生于地方单个产业,而且其强度与地方经济的规模正相关。即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对城市中的每个产业产生正的外部性,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 第一、 城市化经济源于整个城市经济的规模,而不是某以行业的规模

第二、 城市化经济为整个城市中的企业带来利益,而非针对某一行业的中的企业。 (1)、劳动力市场的共享

(2)、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

(3)、城市范围内的知识外溢对厂商的生产和经营创新起到了有力的与动作用 (4)、企业之间增强责任感,促进合作,结成企业之间的网络 (5)、通过竞争,提高效率 20、城市土地特征、分类 城市土地特征

1、城市土地位置的特殊重要性2、城市土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依赖性

3、城市土地使用方向上的相对固定性4、城市土地的有限性5、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高 根据土地使用性质分,建设部把城市土地分为10类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绿地 特殊用地 其他

为方便城市内部土地收费和房地产价值的估算,把城市进行分级

网上??我国 1991年3月颁布的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将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表3.2-1表示了城市用地的大类,每一大类又可分为若干中类,例如居住用地大类分为四中类,即一、二、三、四类居住用地。一类居住用地为市政公共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低层为主的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为市政公共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中、高层为主的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为市政公共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工业等用地混合交叉的居住用地;四类居住用地为以陋房简屋为主的居住用地。多数中类又分为若干小类,例如公共设施用地大类下的体育用地中类,又分为体育场馆用地及体育训练用地两小类。详细情况可参考上述国家标准。

11

21、现代城市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是国家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是现代社会组织工业生产、服务和消费,实施社会管理的最有效的场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1、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2、\小城市的蓬勃发展,对促进广大农村剩余劳力的合理转化,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3、城市各项设施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城市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2、什么是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城市,主要研究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经济活动的特征及发展、演变规律。

·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城市内部经济社会活动合理组织的科学。前者是宏观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后者是微观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三、城市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 (一)、加速城市化进程,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极”作用 ? (二)、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 (三)、从实际出发,发展城市基础产业,避免城市产业结构趋同 ?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创造城市最佳效益 ? (五)、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四、城市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 1、揭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城市化和大城市化的规律 ? 2、揭示了城市区域差异先扩大后缩小的客观必然性 ? 3、揭示了城市发展的生长机制(主导产业)

? 4、揭示了城市合理规模与城市经济效益之间的内在联系 ? 5、揭示了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23、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 1、宏观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 宏观城市经济学将城市经济看成一个整体,研究它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它同区域经济和国民

经济其它部分之间的关系。

? 包括研究城市化现象的实质和基本规律,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预测,城市化的机制、道路

和进程等方面。

? 2、微观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 微观城市经济学侧重于研究城市内所特有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 包括研究城市经济的发展、结构、规模,建设与规划,人口与就业,环境与生态,土地开发

利用,基础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等方面。

24、中国当前推进城市化的意义

? 城市化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 ? 城市化有助于促进工业化,有助于扩大内需求 ? 城市化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 城市化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 城市化有利于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 城市化式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25、过度城市化与城市化不足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