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附加题10卷(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6届高三附加题10卷(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6届高三寒假限时训练(七)

语文附加

统稿人:卢小飞 审核人:刘云兰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掌道方慝以诏辟忌,以知地俗。王巡守则夹王车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令万民时斩材,有期日。

(节选自《周礼·地官司徒》)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21.《周礼》又称 ▲ 。(1分) 22.《周礼》作为经典著作,它是(3分)

A.道家经典之一 B.佛家经典之一 C.儒家经典之一 D.法家经典之一 23.诵训的功能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不超过45个字)(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老人与海》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B.《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于禁、庞德两员大将去增援,两人均被杀。

C.《子夜》中,双桥镇农民暴动成功时,吴荪甫与杜竹斋等人正在筹建“益中信托公司”,妄图一举吞并一系列中小企业,但抽回双桥镇资金的计划落空。

D.巴金《家》中的鸣凤是高家的一个小丫鬟,在家中地位低下,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有“灰姑娘”心态。她暗恋觉慧,但觉慧不爱她,最终没成功。

E. 《女神》中自我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即“五四”时期人们心目中觉醒的、新生的中华民族形象(如《凤凰涅槃》中的凤凰,象征民族的新生)。 25.简答题(10分)

(1)请简要概述《红楼梦》中凤姐借刀杀人的情节。(5分)

(2)《茶馆》中的刘麻子是个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反映了什么?(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造境?可以说是创造之境,?写境?是模仿之境,?造境?反映的是艺术与心灵的关系,是心灵所造;?写境?反映的是艺术或者说诗与现实的关系,现实就是?合乎自然?,即合乎自然已经给予的,包括自然界、人世间。但心灵与现实本就是相互关联的,王国维还未达

13

到西方现代思想的高度,因为他基于主客二分而区分理想、现实,还限于唯物、唯心的对立,他所说的境界被境界之外的东西即心灵和现实规定,因此境界还没有自身独立自足的根据。那么如何确定王国维?境界?在中西思想史上的归属呢?中国。诗是抒情诗,关键在于情从何出?是从感受之中,由心、由人与其外部世界(物)的交感而生。西方。古希腊是?模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从现实与诗的关系出发论诗。

近代。黑格尔从艺术与理念的关系,认为艺术是理念发展的一个阶段,并且必然被理念自身的发展扬弃,并在这一基础上对艺术做出形式与内容的区分,规定其关系。现代。马克思认为艺术是意识形态,是对生活的反映,这只是近代哲学的翻版,将精神替换为形式。

尼采认为艺术是权力意志的表达、生命力真相的显示。

所以现代思想不再设定艺术与其之外的东西的关系,艺术就是存在、生命本身,就是真理自身。那么王国维就仍处于中西传统思想之中,没有走入现代,因为他仍然将境界之外的东西作为根据,从而产生或造或写等境界。

(选自彭富春《王国维<人间词话>解读》,有删改)

26.请简要概括“造境”与“写境”的不同之处。(4分)

27.为什么说王国维还没有达到西方现代思想的高度?(5分)

28.这段文字涉及哪些关于“艺术”的看法?(6分)

14

2016届高三寒假限时训练(八)

语文附加

统稿人:卢小飞 审核人:刘云兰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节选自《大学·第六章》)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3分)

21.《大学》是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 》中抽出编辑而成的。(1分) 22.朱熹将《大学》与另外的三部著作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与《大学》合称为《四书》的另外三部著作是(3分)

A.《中庸》、《论语》、《列子》 B.《论语》、《孟子》、《周易》 C.《中庸》、《论语》、《孟子》 D.《孟子》、《周易》、《尚书》 23.怎样理解文中所说的“致知”与“格物”的关系?(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却又绝对相信自我的力量。相信他纵然是失败依然勇敢无比,相信在精神上并没有败给鲨鱼。

B.《红楼梦》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目第一次对贾府做了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C.哈姆莱特的悲剧深刻说明了他作为唯美主义者的思想局限性,在那样的时代中,反动势力过于强大,美和丑是颠倒的,唯美主义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D.《狂人日记》是日记体小说,全部都是狂人神经质的精神妄想。表面看好像很荒诞,不过是一些梦呓式独白,但是这种梦呓暗示着对封建文化的深刻否定。

E.在《边城》中,沈从文以如椽巨笔,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的湘西世界。这里的人民热情豪爽,吹打弹唱样样能行。 25.简答题(10分)

(1)请简要说明《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事件。(5分)

(2)《茶馆》中的松二爷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15

论教育

当人的全部抽象概念和他自我感觉的事物之间完全取得一致时,人的知识才可以说是成熟的,即他达到了一个个体所能达到的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他的每一种抽象概念,直接或间接地建立在了观察的基础之上,只有它才赋予概念以真正的价值;还说明他能够把他的每一种观察归纳到它应隶属的抽象观念中。成熟是经验的结果,且需要时间。通过自己的观察所获得的知识,与通过抽象概念的媒介所获得的知识,一般说来是有差距的。前者是自然取得,后者则是从他人处获得的。从所受教育中得到的东西,不管是有用还是有害,我们都全盘接受,结果就是,年轻时,抽象概念与真实知识间缺乏一致的联系,这里的所谓抽象概念亦即头脑里的词句而已,真正的知识却需我们自己通过观察而获取。只有当以后两种知识通过相互纠正谬误的情况下,才能逐渐接近,这种结合一旦实现,知识才称谓成熟。不管是高级的还是低级的,这种知识的完善与另一种完美的形式没有密切关系,我指的是个人能力的完美程度,这后者并不能用两种知识是否一致来加以衡量,却是由每一种知识所达到的完美程度来决定。

要处好各种关系,所需要的是有关世道常情知识的正确与深邃。它虽必要,但也是所有学问中最枯燥无味的。导致一个人即使到寿终的年龄时,也无法完全掌握这门知识,但他在科学领域里,即便年轻,却也能掌握较重要的事实的。当一个人尚不了解世界,也就是还处于童年或青年时代时,接受这种常识的艰难的课程就开始摆到眼前,而且常常是到了晚年,还觉得有数不完的常识应该学习。

(节选自叔本华《论教育》)

26.人的知识的成熟应具备怎样的条件?请简要概述。(5分)

27.为什么说“成熟是经验的结果,且需要时间”?(5分)

28.作者是怎样看待“最枯燥无味的学问”的?(5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