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附加题10卷(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6届高三附加题10卷(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6届高三寒假限时训练(五)

语文附加

统稿人:卢小飞 审核人:刘云兰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

田生之文,稍融会六经,及先秦诸子诸史,尤契者蒙叟、贾长沙也。姑为近格,乃兼并昌黎、大苏,亦用其髓,弃其皮耳。师心纵横,不傍门户,故了无痕凿可指。诗亦无不可模者而亦无一模也此语良不诳_以世无知者故其语亢而自高犯贤人之病无怪也。

(徐渭《书田生诗文后》,有删节)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贾长沙、昌黎”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2分)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田生之诗”的特点,不超过20字。(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黛玉临死前去看几近疯癫的宝玉时两人都笑了,此时宝玉的笑是源于对爱情的希望,而黛玉意识到希望已经完全破灭,所以《红楼梦》中说黛玉“此时反不伤心,惟求速死”。 B.“司徒妙计高天下,只用美人不用兵”(毛宗岗评本第八回总评),说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只是巧用了一条美人计,就制造了董卓和吕布二人的矛盾,使父子反目,最终促使吕布下决心反董。

C.《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地亚哥在海上捕鱼,等到第85天才发现了一条很大的沙丁鱼,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沙丁鱼的心脏。 D.《茶馆》的每一幕都包含许多小的戏剧冲突,由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人物的命运紧密联系时代的变化。

E.《边城》中顺顺请了杨马兵来老船夫家为儿子说媒,当翠翠得知是为大老作媒时,内心的慌乱与失措使她“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地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地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 5.简答题(10分)。

(1)请写出下列各句话分别出自何人之口。

① ?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②?我并不曾疯,他们偏要说我是疯子。他们见了凤凰要说是鸡,见了麒麟要说是驴马,我也把他们无可奈何。?

③?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好女儿,我明白了。? ④?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4分)

(2)《茶馆》中的老北京裕泰茶馆在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后,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什么?茶馆掌柜王利发为什么不加以改变?(6分)

9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8题。(15分)

近读《胡适文存》中有关论诗之作,我觉得胡先生的意见前后几十年间一以贯之,很少变化。这大概也就是胡先生的坚定不移的性格之一个例证,一有所见,便终生以之。

到了民国十一年,胡先生评康白情的《草儿》说:?看来毫不用心,而自具一种有以异乎人的美。?评俞平伯《冬夜》说:?艰深难解。?为汪静之《蕙的风》作序说:?他的诗有时未免太露,然而太露究竟远胜于晦涩。?评诗的标准依然是着重在诗之是否?明白清楚?,换言之,即所谓诗之?可懂性?。

《尝试集》以后,胡先生自己没有多少作品,即使偶有所作,也不离《尝试集》的作风,论诗的标准也依然未变。可是在《尝试集》(民国八年)以后的一二十年间,新诗的风气已有了改变,?可懂性?已不复是唯一标准,而且有些人还故意地走向晦涩之途,有人说是受了晚近法国诗派的影响。这一现象是胡适先生始料不及的。他极力主张打破束缚自由的枷锁镣铐,没想到五言七言的形式固然打破了,可是又来了洋式的精神上的束缚。在形式上打破传统是比较容易的事,在这一点上胡先生是成功的,在诗的内容方面诱导诗人走上白居易的路线,而不是走上李商隐的路线,则比较难,胡先生似乎无能为力。所以,在这一二十年间,胡先生沉默了。这沉默可不是屈服。他仍然不变他的?明白清楚主义?。

(选自梁实秋《雅舍杂文·胡适之论诗》,有删改)

6.文中胡适先生有关新诗创作的主张主要有哪些?请加以概括。(6分)

7.如何理解材料画线句中的“白居易路线”和“李商隐路线”?请具体解释。(4分) 8.你是否同意胡适先生有关新诗创作的主张,试举例说明理由。(5分)

10

2016届高三寒假限时训练(六)

语文附加

统稿人:卢小飞 审核人:刘云兰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节选自《论语·泰伯》)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21.孔子所属的学派是 。(1分) 22.《论语》是什么体的著作?(3分)

A.国别体 B.纪传体 C.语录体 D.编年体

23.曾子认为君子应当重视哪三个方面的道德?请简要概括。(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跪下来,用鱼钩在船艄下找到了那条金枪鱼,小心不让它碰着那几卷钓索,把它钩到自己身边来。他从鱼钩上取下金枪鱼,再把鱼钩放回原处。

B.曹操刺杀董卓未果,逃走,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吕杀猪待客,曹操反以为是吕将加害于己,抄了吕的家。“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成了曹操的至理名言。 C.《家》中的瑞珏作为高家的长孙媳妇,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只能在这个家中和觉新一起维护着封建礼教的权威,但在某些事上,还是可以看出她对新生活的向往。 D.“炉中煤”比喻诗人像熊熊燃烧的炉火一样的爱国赤心,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正是“炉中煤”的喻义所在。用“活埋在地底多年”的煤比喻曾长期深深地埋藏在诗人心里的爱国感情,这爱国感情到了“五四”时期才从心里奔放出来,像煤一样“重见天光” E.《茶馆》中的松二爷是旗人,胆小而懒散。民国时期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 25.简答题(10分)

(1)请简要概述“宝钗戏蝶”的情节。(5分)

(2)东吴为要回荆州,宴请关羽,准备“就筵闯杀之”,关羽单刀赴会,全身而退。请具体说说关羽是如何脱身的?(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红楼梦》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

《红楼梦》的叙事时间运用了各种手法,如省略、停顿、场景。其中插叙大多以人物对

11

话的方式植入文本的。尤其是预叙的特征明显。它表现在以偈语、占卜、梦境、谶言等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作暗示预叙。

《红楼梦》的叙事空间直接以建筑为框架。明显的三处分别是黛玉进贾府,贾政巡园和刘姥姥游大观园。贾府和大观园的园林布局是对应小说故事情节的空间坐标系,成为叙事依托的载体和连接情节的媒介。叙事从黛玉进贾府开始。园林建筑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形象存在于小说情节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是以一系列的亭台楼阁组成园中有园、园外有园的建筑组群和空间主题,它的视觉形象是分散的,由此构成了小说叙事情节的相对独立,即场景式的故事叙述。一个个空间主题形成了一个个空间场景,每处景点都有一个或数个独立的场景描写。而空间边界的围隔与引导则构成了场景的转换。如第四十回写贾母在大观园设宴,一碧池水成了各个庭园的空间边界,把大观楼、潇湘馆、秋爽斋、缀锦阁、蘅芜苑等串联起来。显然,园林建筑成了小说故事依托的叙事空间。而从意义层面上分析的话,园林建筑还代表了人的生活空间和生存方式,规定了小说人物的本质属性。因此,建筑作为人的生存样式的标志,在于它的直观性。它是人的生活方式的凝固和放大。如写刘姥姥到蘅芜苑时,对其屋内设置的一任描述,明显地写出了宝钗素朴冷淡的特征,而对潇湘馆的描写又说明了黛玉酷爱读书的性格。

(节选自《语言文学论文》)

26.《红楼梦》在叙事方式上的时空特点是什么?(5分)

27.《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与小说情节有着密切的关系。何以见得?(5分)

28.你是否同意“建筑是人的生活方式的凝固和放大”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5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