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突出综合治理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4)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瓦斯突出综合治理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4)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小于10m。采煤工作面斜长小于100m时,应在下风道布置上向孔,且孔底距上风道不得大于10m。单排布孔时,孔间距一般为1~2m,双排三花眼布孔时,同排孔间距为2~4m。 3.预抽期应根据采煤工作面瓦斯含量和预抽防突指标进行计算确定,但预抽期不得少于6个月,并且开采后还应保持边采边抽。

第31条 采煤工作面采用交叉布孔预抽煤层瓦斯作为防突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适用条件:煤层瓦斯含量高、煤质较软、有突出危险的采煤工作面。

2.预抽钻孔布置:煤层倾斜方向钻孔和斜向工作面方向钻孔空间交叉布置,两类钻孔在交叉点处上下距离应为5~8d(d-钻孔直径),两类钻孔的夹角一般为15~20°,工作面斜长小于100m时,可在上下风道同时布孔,钻孔深度以工作面不留空白带为准。钻孔孔间距为3~5m。

3.预抽期应根据采煤工作面瓦斯含量和预抽防突指标计算确定,但预抽期不得小于6个月,并且开采后还应保持边采边抽。

第32条 采煤工作面采用网格布孔预抽煤层瓦斯作为防突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抽钻孔布置:回采工作面开切眼往外每隔150~200m布置一个横贯,在横贯左右两帮同时施工抽采瓦斯钻孔,从横贯的上、下10m处开始布置钻孔深80~110m。回采工作面上、下风道布置倾斜钻孔,钻孔孔径大于φ94mm以上,孔深大于70m,孔间距为2~3m,走向钻孔与倾斜钻孔在煤体中立体交叉,整个工作面不留预抽空白带。

3.预抽期应根据采煤工作面瓦斯含量和预抽防突指标进行计算确定,但预抽期不少于6个月,并且工作面在开采后还应保持边采边抽。 第六章 局部防治突出措施

第一节 石门和其它岩石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防治突出措施

第33条 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即石门自顶(底)板距突出煤层垂距不小于10m处开始,至穿过煤层进入底(顶)板的全部作业过程,都必须采取防治突出措施,并编制揭煤设计,报广贤公司或登封市煤炭局总工程师批准。

第34条 石门应尽量避免布置在地质构造复杂和地质构造破坏地带。也可利用揭煤地点附近已有的煤巷向揭煤处先掘出煤巷,该煤巷施工终点应达到石门距煤垂距2m以上,然后再由石门与煤巷贯通,煤巷必须保持正常通风。

石门与突出煤层中已有的巷道贯通时,该巷道应超过石门贯通位置5m以上,并保持正常通风。

第35条 石门揭开突出煤层前,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探明煤层赋存情况:

石门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垂距10m以前,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少于0.5m,并采集岩(煤)芯的前探钻孔.如施工前探钻孔取芯钻进有困难时,可采用无芯钻进。但必须补打一个垂直钻孔采集岩(煤)芯,取芯孔必须详细记录岩芯和煤芯资料,编绘揭煤地点煤层赋存情况的平、剖面图,以便掌握煤层赋存情况。

在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区域,石门工作面掘至距煤层垂距20m以前,必须在石门断面四周轮廊线外5m范围煤层内布置一定数量的前探钻孔,以保证能确切地掌握煤层厚度、

倾角、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等; 2.揭煤处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

采用综合指标法预测石门突出危险性时,在石门工作面距煤层垂距5m以外,至少打两个穿透全煤厚的测压钻孔,测定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P)、煤的坚固性系数(f)值和煤层瓦斯压力(P),为准确地测到煤层瓦斯压力,测压孔应布置在岩层比较完整的地方。测压孔与前探孔不能共用时,两者见煤点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m。

采用钻屑指标预测石门突出危险时,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2或K1值)的测定方法按本措施第16条规定执行。

3、为防止石门掘进误揭煤层,当石门工作面距煤层垂距5m向前掘进时,应在石门工作面顶(底)部和两侧打3个超前钻孔,其超前距不得小于2m,以保持导峒岩柱厚度(垂距)不小于1.5m。

第36条 石门揭煤前,矿总工程师应根据揭煤地点已探明的煤层赋存条件,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结果、巷道布置和通风系统等实际情况,组织通风科、防突科、抽探队、安监科和施工单位等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编制揭煤设计,并报广贤公司或登封市煤炭局总工程师批准。

第37条 揭煤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揭煤地点的地质概况

顶底板岩性、煤层倾角、煤层厚度及变化、煤质、瓦斯含量(Q)瓦斯压力(P)、瓦斯放散初速度(△P)、煤的坚固性系数(f)、突出危险性指标K值、D值或△h2(或K1值)。煤层赋存情况钻孔布置、测定瓦斯压力钻孔布置、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钻孔布置等 图纸(平、剖面图)。

2.揭煤地区巷道布置及通风系统

⑴巷道布置:由揭煤工作面到回风井的有关巷道布置平面图,并叙述揭煤石门附近巷道层位关系等;

⑵通风系统:揭煤工作面通风系统平面图,内容包括进风井、大巷、采区进风上(下)山、揭煤工作面、采区回风上(下)山、总回风巷、回风井等。通风系统图应分段表明巷道断面、风量、风速和通风设施等;

⑶局部通风:风机型号、安设位置、吸风量、供风量、风筒规格、反向风门建筑材料、规格和位置等。 3.防突技术措施

⑴预抽煤层瓦斯措施:抽采钻孔孔数、控制范围、抽采孔布置平剖面图、抽出瓦斯量、抽出率、煤层瓦斯压力、残存瓦斯含量、预抽瓦斯措施评价等;

⑵ 排放孔措施:排放孔孔径、孔数、孔深、排放孔布置平剖面图、排放瓦斯量、残存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压力和残存瓦斯压力、排放孔卸压措施评价等; 4.甲烷传感器安设位置及断电范围。 5.揭煤方案

本矿有突出危险的二1煤为倾斜厚煤层,应采用导峒震动放炮的揭煤方法。

⑴导峒长度:

为保证震动放炮能一次揭开石门全断面进入煤层前的全部岩柱,导峒长度应参照下式计算(如图5):

图5 导峒长度设计图 L=L1+L2=H/sina+1.5/tga 式中:

L-导峒长度,从石门底板起坡点算起, m; H-石门高度, m; A-煤层倾角, 度。

⑵导峒宽度与高度;导峒宽度应与煤石门宽度一致,高度应不小于1.6~1.8m。 ⑶炮眼数目及炮眼布置(如图6):

图6 震动放炮导峒炮眼布置及爆破图表

炮眼数目根据“部颁防突细则”第92条规定,震动放炮的炮眼数目应按照每平方米石门断面4~5个确定。并参照我矿和邻近矿导峒炮眼布置的排距0.5m为宜的经验,炮眼数目应参照下式计算: n计=B·L/a2 式中:

n计-计算炮眼数目, 个; B-导峒宽度, m; L-导峒长度, m;

炮眼排间距, m。一般取0.4~0.5m

根据计算出的炮眼数目和炮眼排数和列数,经实际布置,最后确定导峒实际布置炮眼数目n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