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部分 实验探究(练习)【共2套12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部分 实验探究(练习)【共2套12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株低,A项正确。与低氮肥组相比,高氮肥组突变型植株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没有增加,B项错误。由柱形图中看出,增施氮肥可以提高野生型植株的叶绿素a含量,从而提高光合速率,C项正确。与突变型植株相比,高氮肥条件下限制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Rubisco酶的含量,D项正确。

6.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部分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

CC

B.乙形成甲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X

C.丙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图像,无突变情况下不会产生该基因型的子细胞 D.用蟾蜍的睾丸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图像 答案B 解析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DNA分子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6个DNA分子,A项错误。乙细胞形成甲细胞

CC

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与亲代细胞相同,即AaBbXX,B项正确。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则会产生图示基因型的子细胞,C项错误。根据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因此用其卵巢作材料制作装片,才有可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中三种图像,D项错误。

7.蛙类的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传入神经纤维与传出神经纤维的粗细不一样,局部麻醉药对细的神经纤维比粗的起效快。实验人员准备了脊蛙,将麻醉药处理其中一侧腿的坐骨神经,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刺激其左腿和右腿感受器,观察刺激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用药前 用药后5min 用药后10min 用药后15min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 + + + + + - +

注 “+”有缩腿反应,“-”无缩腿反应。

A.脊蛙用药前神经传导通路正常

B.局部麻醉药的用药位置在左腿坐骨神经

C.用药后10 min,左腿的传入神经纤维已经被麻醉 D.蛙类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纤维比传出神经纤维粗 答案D 解析由表格可知,脊蛙用药前,刺激左腿和右腿,左腿和右腿都有缩腿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神经传导通路正常,A项正确;用药10 min后,刺激左腿没有缩腿反应,而刺激右腿有缩腿反应,说明左腿的传入神经纤维已经被麻醉,局部麻醉药的用药位置在左腿坐骨神经,B、C项正确;用药10 min后,刺激左腿,左腿和右腿都没有缩腿反应,说明麻醉药先麻醉的是传入神经

- + - + - + 刺激 + 左腿 刺激 + 右腿 纤维,用药10 min后,刺激右腿,左腿、右腿均有反应,说明左腿传出神经没有被麻醉,由于局部麻醉药对细的神经纤维比粗的起效快,因此蛙类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纤维比传出神经纤维细,D项错误。

++

8.Na—K泵是一种常见的ATP—驱动泵(如图所示),是在动物细胞的能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

+

的载体,也是能催化ATP水解的酶。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

+

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由此可知( )

A.该载体不一定能催化ATP水解,但一定能促进物质的运转

++++++

B.Na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转运,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易化扩散

++++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Na和K通过Na—K泵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同

++

D.Na—K泵对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答案D ++

解析根据题意,“Na—K泵是一种常见的ATP—驱动泵,也是能催化ATP水解的酶”,所以该

++

载体一定能催化ATP水解,A项错误。Na和K都是逆浓度运输,所以属于主动转运,B项错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易化扩散,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18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三3月选考模拟)下图是黑藻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用字母代表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发生的场所是 ,其中产物A是 。

(2)在反应Ⅱ中RuBP不断被利用,但含量仍能保持稳定的原因是 。光合作用合成的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蔗糖,还有一部分在叶绿体中转变成 。

(3)若要分析黑藻叶绿体的色素种类,制备色素提取液时需要加入 可使研磨充分。将提取到的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条件下2~3 min后,试管内氧气的含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818

(4)给黑藻提供CO2和H2O,释放的氧气中含有O是由于

答案(1)类囊体膜(或光合膜、叶绿体基粒) O2 (2)RuBP可以再生 淀粉、蛋白质和脂质 (3)二氧化硅(SiO2) 不变 (4)CO2经光合作用产生H218O,然后光合作用利用H218O产生含18

O的氧气

18

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Ⅰ过程需要光照、光合色素、水的参与,代表的是光反应,其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或光合膜、叶绿体基粒)。其中产物A是O2。(2)RuBP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三碳酸分子,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形成一分子三碳糖,三碳糖就进入卡尔文循环,在卡尔文循环中,一部分三碳糖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再生为RuBP,从而保证卡尔文循环继续进行。因此RuBP不断被利用,但含量仍能保持稳定的原因是RuBP可以再生。光合作用合成的三碳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蔗糖,还有一部分在叶绿体中转变成淀粉、蛋白质和脂质。(3)若要分析黑藻叶绿体的色素种类,需要提取与分离色素,制备色素提取液时,加入二氧化硅(SiO2)可使研磨充分。由于研磨时叶绿体的类囊体结构被破坏,导致光反应不能发生,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条件下2~3 min后,试管内氧气的含量不变。(4)给黑藻提供CO2和H2O,释放的氧气中含有O是由于CO2经光合作用产生H218O,然后光合作

18

用利用H218O产生含O的氧气。

10.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结果如图1。

1414

实验二:用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 h时侧芽附近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结果如图2。

18

18

18

(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 方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 。

1414

(3)实验二中,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C的有机物是 ,该物质被还

14

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 。a、b两组侧芽附近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 。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 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Ⅲ组;去顶8 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此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 。

答案(1)信息 主动转运

(2)人工涂抹的IAA起抑制作用 (3)三碳酸 ATP和NADPH 增加

(4)大于 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的效果被解除

解析(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向下运输。(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去顶后人工涂抹IAA,导致

14

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起到抑制作用。(3)实验二中,CO2进入叶绿体后,与一个五碳糖结

14

合形成一个六碳分子,该六碳分子随即分解成两个三碳酸分子,故首先能检测到含C的有机

14

物是三碳酸,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NADPH。a、b两组侧芽附近C信号

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加。(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 h时,Ⅰ组、Ⅱ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Ⅲ组>Ⅱ组;去顶8 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原因是Ⅱ组去顶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的效果被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