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书生美女形象之比较讲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书生美女形象之比较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书生美女形象之比较 导入

大家好,我们小组今天要讲的题目是聊斋志异中书生美女形象的比较。聊斋,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都不陌生,可能不一定把四百九十多篇都看全,但经典篇目像聂小倩、花姑子,辛十一娘之类的也都能数的出来。唐传奇是一个大的归类,(后人常用“传奇”来代指唐小说。传奇之名,本来是元稹《莺莺传》的篇名。晚唐作家裴鉶将自己的小说集取名为《传奇》,后人因此便用以代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我们今天用来比较的唐传奇很大一部分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包括婚恋题材、侠义题材的唐名篇传奇,如《李娃传》、《霍小玉传》、《柳毅传》、《无双传》、《昆仑奴》、《聂隐娘》等。(P标题) 继承(P继承)

中国小说发展到了唐代,开始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这是中国文言小说第一个高峰期。而发展到清代,则又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即《聊斋志异》的问世。唐代以后文言小说创作日渐衰落,《聊斋志异》的出现无疑给中国文言小说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虽然说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产生在不同年代,但是二者在不同程度上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应该说这是蒲松龄有意借鉴的结果。 《聊斋志异》总计有四百九十多篇,作品内容纷繁,题材涉及多样,但是蒲松龄在文章结尾处效仿“太史公曰”的“异史氏曰”,给了我们暗示:《聊斋志异》有不少篇章的题材直接取材于唐传奇。比如说(P3、4)其中所说的倩女是唐传奇《离魂记》中的人物-张倩娘。“黄粱梦”是唐传奇《枕中记》的情节。这个李十郎就是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中的负心汉——李益。其中的妙手空空儿、磨镜者是《传奇·聂隐娘》中的人物。这个红线

是《甘泽谣·红线》中英勇的红线女。除了上述“异史氏曰”,小说中,蒲松龄还借用书中人物提到唐传奇,比如说:卷十一《促织》:“柳生曰‘??相传唐柳毅遇龙女,洞庭君以为婿,后逊位于毅??’”其中就提到了唐传奇《柳毅》中柳毅为龙女传书信之情节。在《聊斋志异》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直接从唐传奇中借用或是化用题材的篇章,下面的表格详细地将这些内容作了统计。(P45)大家可以大致看一下。 美女

从上述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大体看出聊斋对唐传奇的继承,接下来我们来具体比较一两者花费众多笔墨描写的人物形象,即书生与美女(P目录)

首先,我们来说说两者都侧重或者说是偏爱的众多美女们。(点P美女形象)

我们大致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聊斋中的美女形象(P聊斋美女)聊斋当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着重体现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崇尚自由平等的思想,他借助笔下女性们的丰满形象,热情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物画廊。这里只选取了其中一小部分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以婴宁、娇娜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形象

(P婴宁)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的负担和礼教的束博使千千万万的女子如小草一般,被压在封建专制的巨石之下,失去了生命的色泽。

(她嗜笑爱花,天真无邪,丝毫没有受到封建礼教、世俗人情的摧残、污染。她嗤笑、狂笑、一路笑来一路笑去,像一道纯净山溪,单纯得不曾沾有一丝世俗的尘埃,显露出活泼的野性。) 在封建社会,女子的一举一动都受到限制,所谓“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青年男女是不能随便接触的;所谓“女子第一是安贞”,大笑大叫,更是明令禁止的但婴宁大大方方地将花枝遗落在一个男子的面前,自由自在地在园中与姨兄共话,在她心目中哪有什么男女之别?她终日“嗤嗤笑不已”,甚至于爬树攀花,根本不懂得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情规矩,表现了一种没有受到封建礼教规范毒害的

少女本性 (P娇娜)

在封建社会里,男女授受不亲,不可能有公开的社交活动,也不允许有异性朋友。“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封建社会虽然是个进步的口号,但它把“有情人”的关系发展归结在夫妻 关系上,如果“有情人”不能结合,那便是爱情的悲剧。

它以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友谊见长,她自由自在的与男子正常交往,建立真挚的友情,毫不在意世俗的诽谤和礼教的束缚。当孔生生命垂危时,她当着松娘和皇甫公子的面,毫不羞怯,撮颐度丸,接吻呵气。在封建社会,对于一个少妇来说,这是很大胆也很了不起的举动,表现出一种敢于蔑视礼教,敢于与天较量、奋不顾身的叛逆精神。 (P其他)

除这两位之外,作品中还塑造了许多异彩纷呈而又具有“野性”的女子。如:在《封三娘》中,封三娘理直气壮地提出了“欲得佳偶,请无以论贫富”的观点;范十一娘自愿选择贫而好学的孟安仁为婿,坚决不嫁权势之家的浮浪子弟,以死抵制父母为其择偶,等封建叛逆女性。 以乔女、商三关为代表的女性豪杰 (P乔女)

乔女(《乔女》)是一个贫寒的寡妇,在有知己之谊的孟生死后,其家产遭无赖抢夺瓜分、遗孤落难之际,出于正义,她挺身而出,请状师、上公堂,帮孤儿胜诉。又义无反顾,抚养孤儿,克己为人,钱财泾渭分明,使孤儿成家立业发家致富。 (P商三关)

她年仅16 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间女子,其父是个士人,因酒醉嘲笑本乡豪绅,被乱

棍打死,诉讼而不能申冤,两位兄长也感到束手无策。最后,商三官看透社会黑暗,并力排众议,悄然出走,扮为优伶,以近邑豪,从而最终以果敢的行为杀死仇人,为父报了冤仇。

表现出女性的自立、自强,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畏强暴、顽强斗争、疾恶如仇的女性形象。 (P其他)

张氏(《张氏妇》)面对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的满清兵,就象猎人捕捉野兽一样,在房中巧设陷阱,以席覆之,引其上钩坠井,然后放火烧房。又以大锥刺马,马狂奔从而拖死淫兵,手不举刃,敌不挨身而连杀贼兵,表现了强烈的民族仇恨和巧妙的斗争艺术。

她们不但正直,且有勇有谋,既没有不同于常人的奇形怪貌,也没有支配他人的权力。虽然她们是封建时代的普通女性,但是当其自身利益受到残酷的践踏和极端的屈辱之后,能最终冲破封建政权、夫权等束缚,进行不屈不挠的反抗,既为自己报仇雪恨,也为苦难深重的下层人民惩恶除霸,她们的壮举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闪烁着灼目的光芒。 以鲁公女为代表的爱情坚贞者形象 (P鲁公女)

《聊斋志异》中有不少作品是以爱情为题材的,塑造了许多对爱情纯真专一、忠贞不渝的感人形象。而其中的女鬼形象,可以说她们个个都是情鬼。这些具有姣好容貌的女子非常向往人世间的幸福,对人世也非常地依恋,特别是渴望能够拥有一份普通人的爱情,因而她们总是千方百计的去追求。 总的来说,这些女性人物往往自由择偶、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或在相识后经历磨难,互相帮助,产生爱情;或是一见钟情,热烈而真挚地追求自己的心上人。比如:鲁公女(《鲁公女》)死后为鬼,因为感动于书生张于旦的真情,“不能自己,遂不避私奔之嫌”,与张燕好,两人形影不离,共同生活了

五年。后由于阴界要让鲁公女投生,所以她便与张生签订了来世婚姻,即使投生长大后也非张不嫁,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两人终于走到一起,比翼双飞,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P其他)这样的女鬼还有众所周知的聂小倩,还有宦娘等等

然后让我们联系上唐传奇,比较一下两者的女性形象(直接往下点) 相同

第一点:美貌(P美貌)

唐传奇和聊斋中自然不乏对女子外貌的描写。她们大多拥有姣好的面容和娴静的姿态,她们的一颦一笑都让故事的男主人公魂不守舍,不能自已。 第二点:遭遇(P遭遇)

封建社会中女性境遇往往十分悲惨: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婚恋的自由,没有自主人生的权利,要是不幸生在乱世之中,她们更首先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例如唐传奇《柳氏传》的柳氏,先是由主入李生转赠与韩翊,安史之乱中欲寄身寺庙以求自保而不得,被番将沙吒利所掠,最后又被侠士许俊夺回送还韩翊。《柳毅传》中的龙女遭丈夫虐待,又为翁姑不容,竞至牧羊荒野,饱受欺凌。《聊斋志异》中这类作品也有许多,如被妖物胁迫而本质善良的聂小倩以及被婆婆凌虐遭丈夫休弃的淳朴女子珊瑚。她们的遭遇无一不体现着所在社会制度下广大女性的悲惨命运。

第三点:追求幸福(P追求)

无论是唐传奇还是《聊斋志异》,都有不少篇章描写了女性大胆反抗封建礼教,向往并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的生活。唐传奇《离魂记》中的女主角倩娘,为反对包办婚姻,与所爱的人结合,灵魂甚至追随恋人而去,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聊斋志异》中的狐女鸦头,被母逼为妓女。她性格刚烈,为争取自由的生活与长久的爱情,主动与爱慕的王生私奔。即使后来被母亲捉回,“横施楚掠”,“又欲夺其志”,而“女矢死不二”,终于等到一家团圆。 第四点:传统美德(P传统美德)

在封建制度下,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但在艰难的处境中,她们仍保持着善良、坚忍、忠贞的传统美德。唐传奇《谢小娥传》描写谢小娥的父亲、丈夫都经商被害。小娥为报仇雪恨,女扮男妆,行遍江湖,誓要寻出仇人,后潜入仇家两年有余末露行藏,终于伺机手刃仇敌。谢小娥的坚忍、刚烈、聪慧、从容在整个复仇过程中展露无遗。《聊斋志异》中表现女性传统美德的作品有《青凤》、《细侯》等,它们则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善良与忠贞。《青风》描写青凤与耿去病相爱,遭到叔父的严厉责骂与阻挠,但当叔父遭逢不幸时,她仍不计前嫌求耿去病搭救叔父,这里作者表现的是青风的善良。《细侯》中的妓女细侯爱慕满生,欲赎身嫁与满生,在满生离去筹措赎金的日子里闭门谢客,苦等满生归来。一个商人为得到细侯,欺骗她说满生已死,细侯仍不予理睬。直到商人伪造了满生的绝命书托人转寄给细侯,细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嫁给商人。而在知道受骗后她又决然地抛弃了欺骗自己的商人,回到满生身边。这里描写的是细侯的忠贞。(回到P相同点) 在以上所列举这些女子身上,集中表现出广大女性所具备的美好品质的共性。唐传奇、《聊斋志异》虽然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具有共同点,但因为作品产生的时代阶段、思想状况、政治背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形象也因此存在着相异之处,具有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独特风貌。(直接点到P不同点)接下来我们从聊斋与唐传奇继承的篇目来对比一下不同之处 1身份(P不同) 简介柳毅(P刘毅)

在唐代仪凤年间,有个落第书生柳毅,在回乡途中路过泾阳,遇见龙女在荒野牧羊。龙女向他诉说了受丈夫泾川君次子和公婆虐待的情形,托柳毅带信给她父亲洞庭君。柳毅激于义愤,替她投书。洞庭

君之弟钱塘君闻知此事,大怒,飞向泾阳,把侄婿杀掉并吞下,救回了龙女。钱塘君深感柳毅为人高义,就要把龙女嫁给他,但因言语傲慢,遭到柳毅的严词拒绝。其后柳毅续娶范阳卢氏,实际是龙女化身。他俩终于成了幸福夫妇 织成(P织成)

故事讲述的是柳生落第回乡,在洞庭湖的船上醉酒不省人事。此时有水神借舟,柳生恍惚间见到满船皆是美色,其中有一位侍女名为织成,姿色姣好,柳生顿生爱慕,于是咬住织成的袜子,洞庭龙君发现后,欲怒斩柳生,柳生自述身世,并做奇文令龙君大悦,释放柳生,柳生携带洞庭君所赠珠宝回到家中。不久,龙宫遣一崔姓老媪送来织成,柳生遂与织成成就良缘,并借助龙宫所赠之物成为富豪之家。

比较身份不同,

(因着蒲松龄创作视角与唐传奇作者有所不同,也导致了《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与唐传奇有所差异。《聊斋志异》取材立足于民间,这是迥异于唐传奇的独特之处。《聊斋志异·自志》中,蒲松龄说道:“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与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这点明了作者写作的素材多来自民间,而蒲松龄本人则可以说终其一生都置身于乡村环境。无论从素材来源、还是作者本身都决定了《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乡村性。) 2地位(P不同)从相同离魂题材的两篇来比较 简介离(P离魂记)

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倩娘父张镒也常说将来当以倩娘嫁王宙。但二人成年后,张镒竟以倩娘另许他人。倩娘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赴长安,与倩娘诀别。不料倩娘半夜追来船上,乃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 阿宝

广东一个叫孙子楚的名士,为人憨厚,手有六指。别人怂恿他向一大富商王员外提亲,娶其女儿阿宝。阿宝开玩笑叫他把六指砍断,他果然照做了。清明这天,他在路上遇见阿宝,魂魄便呆呆地靠在她的衣带上跟着去了,在阿宝的梦中不顾一切地像她求婚。孙家通过喊魂才把他叫醒,阿宝很受感动。到了浴佛节,子楚再一次遇见阿宝,相思更重。化作一只鹦鹉朝夕守在阿宝身边,终让阿宝下决心嫁他为妻。谁知不久,子楚病死。阿宝哭得死去活来,不吃不喝,绝食三天,悬梁自尽。这一切终于感动阎王,让子楚复生与阿宝团聚。子楚活转过后,不久,高中进士。

个人地位,两者离魂者不同,女性在爱情当中的地位,倩娘比较弱势,阿宝占据主动 3性格(P不同) 简介霍

霍小玉系霍王府庶出,沦为艺妓,与名门出身的新进士李益相爱。李益以缣素书永不相负之盟约,霍小玉遂和李益两年日夜相从,之后离别之时,小玉向李益请求八年相爱之期,李益再申皎日之誓,并答应八月来娶。李益归家觐亲,其母已为他订下甲族卢氏之女,李益惮与母亲严威,知必负小玉之盟,遂与小玉断绝书信及往来,并自秘行踪,断绝小玉想望。小玉日夜悬想,多方赂遗亲知,打探李益消息,资财用尽,变卖妆奁,身染重病。终有一黄衫豪客携李益至小玉家,小玉历数自己的不幸和对方的负心,长恸数声而绝。后李益因小玉冤魂作祟,三娶皆不谐,终生不得安宁。 窦

南三复,是晋阳地方的官宦之家,一日出门见到农家女窦女,一见钟情,便和她私定终生。南三复负心要另娶与窦女分手,但窦女以有身孕多次托人告知南三复,南三复皆置之不理,窦氏深夜抱着孩子去找,被拒绝后母子在门前被冻死,窦氏冤魂报复,南三复最终身死 从动作细节,一个更为含蓄柔弱,一个更为主动泼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