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尉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马文尉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为一定值,而??l,式中l 为两灯间距,d 为人与车之间的距离.d 越大或l 越小,θ 就越dl??1.22 ,此时,人与车之间的距离为 dDDld??4918m

1.22?*

小,当θ <θ0 时两灯就不能被分辨,这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符合.

解 当θ =θ0时,

11-31 用一个1.0mm 内有500 条刻痕的平面透射光栅观察钠光谱(λ=589nm),设透镜焦距f =1.00 m.问:(1) 光线垂直入射时,最多能看到第几级光谱;(2) 光线以入射角30°入射时,最多能看到第几级光谱;(3) 若用白光垂直照射光栅,求第一级光谱的线宽度.

10?3m,式中N 为刻痕数,然后由光线垂直照射光栅时分析 (1) 首先确定光栅常数d?N的衍射条件,即可解得结果.

(2) 如同光线倾斜入射单缝一样, 此时光栅衍射的明纹条件改变为d(sini?sin?)??k?(详见题11-25 的分析),由于两侧条纹不再对称,令sin??1,可求得km1 和km2 两个值,其中一个比垂直入射时的km 值小,另一个比km 值大,因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倾斜入射时可以观察到较高级次的条纹.

(3) 用白光照射光栅,除中央明纹仍为白光外,其余处出现一系列光谱带,称为光栅光谱.每个光谱带是由同一级次不同波长的明纹依次排列而成.所谓第一级光谱的线宽度是指入射光中最小波长(取?min?400nm)和最大波长(取?max?760nm)的第一级明纹在屏上的间距,其余波长的第一级明纹均出现在此范围内.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较高级次的光谱会出现相邻光谱间的交错重叠的现象.

解 (1) 光波垂直入射时, 光栅衍射明纹的条件为dsin???k?,令sin??1,可得

km??取整数km =3,即最多能看到第3级光谱.

(2) 倾斜入射时,光栅明纹的条件为

d???3.39

d(sini?sin?)??k?

令sin??1,可求得位于中央主极大两侧,能观察到条纹的最大km 值分别为km1 =5和km2 =1(已取整数值).故在法线两侧能观察到的最大级次分别为五级和一级.

(3) 白光的波长范围为400 nm ~760 nm,用白光垂直照射时,由dsin??k?可得第一级(k =1)光谱在屏上的位置.对应于λ1 =400 nm 和λ2 =760 nm 的明纹的衍射角为

?1?arcsin?1d;?2?arcsinx可得明纹的位置为

dfx1?ftan?1?0.2m,x2?ftan?2?0.41m

,利用tan???2则第一级光谱的线宽度为

?x?x2?x1?0.21m

11-35 使自然光通过两个偏振化方向相交60°的偏振片,透射光强为I1 ,今在这两个偏振片之间插入另一偏振片,它的方向与前两个偏振片均成30°角,则透射光强为多少?

分析 设入射自然光强为I0 ,偏振片I对入射的自然光起起偏作用,透射的偏振光光强恒为

I0,而偏振片Ⅱ对入射的偏振光起检偏作用,此时透射与入射的偏振光强满足马吕斯定律.若2偏振片Ⅲ插入两块偏振片之间,则偏振片Ⅱ、Ⅲ均起检偏作用,故透射光强必须两次应用马吕斯定律方能求出.

解 根据以上分析,入射光通过偏振片Ⅰ和Ⅱ后,透射光强为

?1?I1??I0?cos260o

?2?插入偏振片Ⅲ后,其透射光强为

??1??I2???I0?cos230o?cos230o°

??2??两式相比可得 I2?2.25I1

11-36 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当它通过一偏振片时,发现透射光的强度取决于偏振片的取向,其强度可以变化5 倍,求入射光中两种光的强度各占总入射光强度的几分之几.

分析 偏振片的旋转,仅对入射的混合光中的线偏振光部分有影响,在偏振片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时,透射光强最大;而相互垂直时,透射光强最小.分别计算最大透射光强Imax 和最小透射光强Imin ,按题意用相比的方法即能求解. 解 设入射混合光强为I,其中线偏振光强为xI,自然光强为(1-x)I.按题意旋转偏振片,则有最大透射光强 Imax???1?x??x?I

?2?最小透射光强 Imin???1?x??I ?2?按题意Imax/Imin?5,则有

?1??1?11?1?x??x?5??1?x? 22解得 x =2/3 即线偏振光占总入射光强的2/3,自然光占1/3.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13 -8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空气,开始在状态A,其压强为2.0×10Pa,体积为2.0 ×10m ,沿直线AB 变化到状态B后,压强变为1.0 ×10Pa,体积变为3.0 ×10m ,求此过程中气体所

5

-3

3

5

-3

3

作的功.

分析 理想气体作功的表达式为W?应的面积.

解 SABCD =1/2(BC +AD)×CD 故 W =150 J

13 -10 一定量的空气,吸收了1.71×10J的热量,并保持在1.0 ×10Pa下膨胀,体积从1.0 ×10m 增加到1.5×10m ,问空气对外作了多少功? 它的内能改变了多少?

分析 由于气体作等压膨胀,气体作功可直接由W =p(V2 -V1 )求得.取该空气为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ΔE +W 可确定它的内能变化.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热量、功、内能的正负取值.

解 该空气等压膨胀,对外作功为

W =p(V2 -V1 )=5.0 ×10J

其内能的改变为

Q =ΔE +W=1.21 ×10J

13 -14 如图所示,系统从状态A 沿ABC 变化到状态C 的过程中,外界有326 J 的热量传递给系统,同时系统对外作功126 J.当系统从状态C 沿另一曲线CA 返回到状态A 时,外界对系统作功为52 J,则此过程中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热量是多少?

32

-2

3

-2

3

3

5

?p(V)dV .功的数值就等于p -V 图中过程曲线下所对

分析 已知系统从状态C 到状态A,外界对系统作功为WCA ,如果再能知道此过程中内能的变化ΔECA ,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该过程中系统传递的热量QC A .由于理想气体的内能是状态(温度)的函数,利用题中给出的ABC 过程吸热、作功的情况,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由A 至C 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ΔEAC,而ΔEAC=-ΔECA ,故可求得QCA . 解 系统经ABC 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及对外所作的功分别为

QABC =326 J, WABC =126 J

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由A 到C 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量

ΔEAC=QABC -WABC=200 J

由此可得从C 到A,系统内能的增量为

ΔECA =-200 J

从C 到A,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为

QCA =ΔECA +WCA =-252 J

式中负号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252 J.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CA 是一未知过程,上述求出的放热是过程的总效果,而对其中每一微小过程来讲并不一定都是放热.

13 -15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 过程时吸热700 J,则经历ACBDA 过程时吸热又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