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古代作品原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韩国古代作品原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韩国古代作品原文

第一部分 韩国古代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

一、古代神话传说

(一)檀君神话

在韩国文学史上把古朝鲜的建国神话称为“檀君神话”, 它收录在高丽中期的高僧一然(1206~1289)编撰的《三国遗事》(一然《三国遗事》纪异,卷一, 古朝鲜),转录原文于下:

《魏书》云:乃往二千载有檀君王俭,立都阿斯达(经云,无荼山,亦云白岳。在白州地,或云在开城东,今白岳宫是。),开国号朝鲜,与高同时。古记云:昔有桓因(谓帝释)庶子桓雄数意天下,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伯, 可以弘益人间,乃授天符印三个,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于太伯山顶(即太白,即妙香山),神檀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将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

时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常祈于神雄,愿化为人。时,神遗灵艾一炷、蒜二十枚,曰:?尔辈食之,不见日光百日,便得人形。?熊、虎得而食之,忌三七日,熊得女身,虎不能忌而不得人身。熊女者无为婚,故每于檀树下,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曰檀君王俭。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都平壤城。始称朝鲜,又移都于白岳山阿斯达,又名弓(一作方)忽山,又今弥达。御国一千五百年。周虎王即位乙卯,封箕子于朝鲜,檀君乃移于藏唐京,后还隐于阿斯达为山神,寿一千九百八岁。

(二)朱蒙神话

朱蒙神话收录在公元5世纪高句丽广开土王的陵墓碑文、《三国史记》、《三国遗事》、《帝王韵记》、《东明王篇》等韩国古代金石文和各种典籍,以及《论衡》、《三国志》、《晋书》、《搜神记》等中国各种典籍,其中《三国史记》(金富轼《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第一,始祖东明王)中的有关记录较为详细:

始祖东明王,姓高氏,讳朱蒙(一云鄒牟,一云象解。象解,恐当作众牟)。先是,扶余王解夫娄,老无子,祭山川求嗣,其所御马之鲲渊,见大石相对流泪。王怪之,使人转其石,有小见金色蛙形(蛙一作蜗),王喜曰:?此乃天赍我令胤乎??乃收而养之,名曰金蛙。及其长立为太子。

后,其相阿兰弗曰:?日者天降我曰:‘将使吾子孙,立国於此,汝其避之。东海之滨有地,号曰迦叶原,土壤膏腴宜五谷,可都也。’阿兰弗遂劝王,移都於彼,国号东扶余。

1

其旧都有人,不知所从来,自称天帝子解慕漱来都焉。及解夫娄薨,金蛙嗣位。於是时,得女子於太白山南优渤水,问之曰:?我是河伯之女,名柳花。与诸弟出游。时,有一男子,自言天帝子解慕漱,诱我于熊心(心,遗事作神)山下、鸭绿边室中,私之,即往不返。父母责怪我无媒而从人,遂谪居优渤水。?

金蛙异之,幽闭於室中,为日所炤,引身避之,日影又遂而炤之。因而有孕,生一卵,大如五升许。王弃之与犬豕,皆不食;又弃之路中,牛马比之;后弃之野,鸟覆翼之。王欲剖之,不能破。遂还其母,以物裹之,臵於暖处,有一男儿,破殻而出,骨表英奇。年甫七岁,嶷然异常。自弓矢射之,百发百中,扶余俗语,善射者为朱蒙,故以名云。 金蛙有七子,常与朱蒙游戏,其伎能皆不及朱蒙,其长子带素言於王曰:?朱蒙非人所生,其为人也勇,若不早图,恐有后思,请除之。?王不听。使之养马。朱蒙知其骏者,而减其食令瘦,驽者善养令肥。王以肥者自承,瘦者给朱蒙,后,猎于野,以朱蒙善射,与其矢小,而朱蒙殪兽甚多。王子及诸臣又谋杀之, 朱蒙母阴知之,告曰:?国人将害汝。以汝才略,何往而不可,与其迟留而受辱,不若远适以有为。?

朱蒙乃与鸟伊、摩离、陕父等三人为友,行至淹淲水(一名盖斯水,在今鸭绿东北),欲渡无梁,恐为追兵所迫,告水曰:?我是天帝子、河伯外孙,今日逃走,追兵垂及如何??于是,鱼鳖浮出成桥,朱蒙得渡,鱼鳖乃解,追骑不得渡。

朱蒙行至毛屯谷,遇三人,其一人着麻衣,一人着衲衣,一人着水藻衣,朱蒙问曰:?予等何许人也?何姓何名乎?? 麻衣者曰:?名再思。? 衲衣者曰:?名武骨。? 水藻衣者曰:?名默居。?而不言姓。朱蒙赐再思姓克氏,武骨仲室氏,默居少室氏,乃告於众曰:?我方承景命,欲启元基,而适遇三贤,岂非天赐乎!?遂揆其能,各任以事,与之俱至卒本川(魏书云,至纥升骨城)。观其土壤肥美,山河险固,遂欲都焉。而未遑作宫室,但结庐於沸流水上居之,国号高句丽,因以高为氏(一云,朱蒙至卒本扶余,王无子,见朱蒙,知非常人,以女妻之,王薨,朱蒙嗣位)。

时,朱蒙年二十二岁,是汉孝元帝建昭二年,新罗始祖赫居世二十一年甲申岁也。四方闻之,来附者众。其地连靺鞨部落,恐侵盗为害,遂攘斥之,靺鞨畏服,不敢犯焉。

王见沸流水中菜叶逐流下,知有人在上流者,因以猎往寻,至沸流国,其王松让出见曰:?寡人僻在海隅,未尝得见君子,今日邂逅相遇,不亦幸乎。然,不识吾子自何而来??答曰:?我是天帝子,来都於某所。? 松让曰:?我累世为王,地小不足容两主,君立都日浅,为我附庸可乎。?王忿其言,因与之斗辩,亦相射以校艺,松让不能抗。二年夏六月,松让以国来降,以其地为多勿部,封松让为主,丽 语谓复奋土为多勿,故以名焉。

……

十九年夏四月,王子类利自扶余与其母逃归,王喜之,立为太子。秋九月,王升遐,时年四十岁,葬龙山,号东明王。

2

(三)朴赫居世神话

如果说檀君神话与朱蒙神话是有关北方的建国神话,那么朴赫居世神话则是南方的建国神话了。三国之中的新罗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南部,其始祖是朴赫居世。在《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均有记载,虽详略不同,但其内容大同小异。 《三国史记》(金富轼《三国史记》,卷第一,新罗本纪第一)中的原文如下:

始祖, 姓朴氏,讳赫居世,前汉孝宣帝五凤元年甲子四月丙辰,即位,号居西干,时年十三,国号徐那伐。

先是,朝鲜遗民分居山谷之间为六村:一曰阏川杨山村、二曰突山高墟村、三曰觜山珍支村、四曰茂山大树村、五曰金山加利村、六曰明活山高耶村。是为辰韩六部。高墟村村长苏伐公, 望杨山麓,罗井旁林间,有马跪而嘶则往观之,忽不见马,只有大卵。剖之,有婴儿出焉,则收养之。及年十余岁,歧薿然,夙成。六部人以其生神异,推尊之。至是,立为君焉。辰人谓,瓠为朴,以其大卵如瓠故,以朴为姓。居西干,辰言王(或云呼贵人之称)。

……

五年春正月,龙见於阏英井,右胁诞生女儿,老妪见而异之,收养之,以井名名之,及长有德容,始祖闻之,纳以为妃,有贤行能内辅。时,人谓之二圣。

二、新罗殊异传中的民间故事

新罗时期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但是已经出现了小说的前身----新罗殊异传。《新罗殊异传》的原本现已散失,但有若干篇什分别收录在《太平通载》、《大东韵府群玉》等典籍之中。关于《新罗殊异传》作者,说法不一。《大东韵府群玉》的作者权文海(1534-1591)认为《新罗殊异传》是新罗末期的著名文人崔致远(857-?),而《海东高僧传》的作者觉训(高丽中期的高僧,生卒年不详)则认为《新罗殊异传》是高丽初的文人朴仁亮。从《新罗殊异传》的内容来看, 除“崔致远”和“仙女红袋”像个人创作外,其他作品似乎是以当时民间故事为基础,经文人记录、加工而成的。

殊异传的大部分篇什转录鬼怪灵异之事以及求仙得道的仙人、道人,还有一些是信史人物或神话传说的转录。传至今日的《新罗殊异传》遗文共13篇,如以下表格:

现存《新罗殊异传》遗文的篇名和出处 篇名 阿道传 宝开 崔致远

3

出处 觉训《海东高僧传》卷一 成任《太平通载》卷二十 成任《太平通载》卷六十八 圆光法师传 迎乌细乌夫妇 脱解王 唐太宗牡丹子并画花 首插石楠 竹筒美女 老翁化狗 仙女红袋 虎愿 心火烧塔

一然《三国遗事》卷四 徐居正《笔苑杂记》卷二 徐居正、卢思慎《三国史节要》卷二 徐居正、卢思慎《三国史节要》卷八 权文海《大东韵府群玉》卷八 同上书 卷九 同上书 卷十二 同上书 卷十五 同上书 卷十五 同上书 卷二十 (一)《竹筒美女》、《老翁化狗》 《竹筒美女》是一则神人异术的奇诡故事,其原型来自佛经故事集《杂比喻经》,中国汉魏六朝志怪中的《阳羡鹅笼》、《竹筒长人》也与它有着直接的授受关系。兹录《竹筒美女》的原文于下:

金庾信自西州还京,路有异客先行,头上有非常气,息于输树下,庾信亦息佯寝。客伺绝行人,探怀间出一竹筒,拂之,二美女从竹筒出,共坐语。还入筒,藏怀间,起行。庾信追迅之,言语温雅,同行入京。庾信与客携至南山松下,设宴。而美女亦出忝,客曰:?我在西海,娶女于东海,与妻归宁父母已而。?风云冥暗,忽视不见。

《老翁化狗》原文于下:

新罗时,有一老翁到金庾信门外,庾信携手入家设宴,庾信谓翁曰:?变化若旧也??翁变为虎,或化为虎,或化为鸡,或化为鹰,终变为家中狗子而出。

(二)《心火烧塔》、《首插石楠》、《虎愿》

新罗后期是中国文化与佛教双管齐下对整个社会文化产生极为深远影响的历史时期,因此这两者对《新罗殊异传》也给予深刻的影响,我们在《心火烧塔》中能够清晰地看到佛经故事的直接影响。为了便于对照起见,将佛经《大智度论》中的《心火烧塔》与《新罗殊异传》中的《心火烧塔》(《大智度论》卷十四,“初品”,二十四),转录于下:

〖印度〗国王有女,名曰拘牟头。有捕鱼师,名术波加,随道而行,遥见王女在高楼上,窗中见面,相像染著,心不暂舍,弥历日月,不能饮食。母问其故,以情答曰:?我见王女,心不能忘。?母喻儿言:?汝是小人,王女尊贵,不可得也。?儿言:?我心愿乐,不能暂忘。若不如意,不能活也。母为子故,入王宫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