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译文与赏析 赠从弟(其二)【东汉】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 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赏析: 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 亭亭立与山上。

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 瑟瑟谷中风。

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

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

冰霜正惨凄,先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 终岁常端正。

1 / 16

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

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 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鉴赏: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最新资料推荐------------------------------------------------------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译文与赏析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海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请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 首句点明地点渭城。 第二句写客舍。

这两句诗,虽说无一句送别,但几乎都暗藏着一个别字。

诗人将送别安排在一个清爽适人的环境中,使被送者产生留 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译文与赏析 恋之情,使送者能达到挽留之意,更能体现两者的友情。

3 / 16

三、四两句,明言送别。

最后一句承前句而来,说明在渭城这样好的环境里,有朋友和你交流感情;要是出了阳关,满目荒凉,没有那一个是你旧日的朋友,还能有谁同你饮酒谈心?同时也向朋友暗示:

阳关之外,没有朋友了,你可要多多保重啊!殷勤的叮嘱,深切的关怀,在这两句里显得十分深沉真挚。

这首诗由写景和抒情两部分组成,但两者又不可分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前两句写景,但写景之中又寓有留恋难舍之意。

后两句主要是抒情,但抒情之中,却可以使人窥见未写之景。 读了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人们无论如何也会想到阳关之外广漠荒凉的景色,即使在唐代,人们读到最后一句,也颇有凄凉之感。

诗中表现的感情很集中,很强烈,诗句也显得平易精练,易于表达送者朴素真挚的情感。

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