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方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方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碳化深度测量 1、目的、适用范围 测量混凝土构件的碳化深度值。 2、依据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 3、碳化深度值测量 3. 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表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没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3.2碳化深度值测量,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应除净,并不得用水擦洗。同时,应采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 围岩内部位移量测 1目的、适用范围 1.1 判别浅埋。偏压和强构造岩体中隧道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1.2判别隧道围岩松弛范围,优化锚杆设计参数。 使用范围 2、依据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3试验步骤 3.1 量测原理 埋设在钻孔的各测点与钻孔壁紧密连接,岩层移动时能带动测点一起移动。变形前个测点钢带在孔口的读数为Sio,变形后第n次测量时各钢带在孔口的读数为Sin。测量钻孔不同深度岩层的位移,也就是测量各点相对与钻孔最深点的相对位移。第n次测量时,测点1相对与孔口的总位移量为S1n-S10=d1,测点2相对与孔口的总位移量为S2n-S20=D2,测点i相对与孔口的总位移量为Sin-Ai0=Di。于是,测点2相对与测点1的位移量是△S2n=D2-D1,测点i相对于测点1的位移量是△Sin=Di-D1。 3.2 量测方法 (1)量测断面选择 量测断面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地质地段。在一般围岩条件下(深埋均质岩体),每隔200~500m设一个量测断面比较适宜。在这同一量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量测 一、目的、适用范围 了解围岩压力的量值及分布状态;判断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分析二次衬砌的稳定性和安全度。 二、依据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三、试验步骤 1、 压力盒的布置与埋设 由于测试目的及对象不同,测试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观测设计,在根据观测设计来布置与埋设压力盒。埋设压力盒总的要求是:接触紧密和平稳,防止滑移,不损伤压力盒及引线,并且需在上面盖一块后6~8mm、直径与压力盒直径大小相等的钢板。 2、压力盒观测方法 压力盒按观测设计要求布置埋设号以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观测室,将每个压力盒的电缆引线集中与室内,并按顺序编排好号码,以防弄混。电缆线铺设一定要得当,切不可被压断、拉断。 观测时,根据具体情况及要求,定期进行测量;每次每个压力盒的测量应不少于3次,力求测量数值可靠、稳定,并做好原始记录。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现场观测,就可以根据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隧道烟雾浓度检测 1、 目的 检测隧道烟雾浓度。 2、 适用范围 通过烟雾浓度检测,评价煤烟对空气的污染程度。 3、 依据 按照《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60—2009)等相关规定。 4、 检测步骤及方法 4.1检测仪器及仪器技术参数 烟雾浓度检测主要采用光透过率,也可以通过测定光线在烟雾空气和洁净空气的照度比值确定光透过率。 4.1.1 光透过率仪器由稳压电源、投光部、受光部和自动记录仪四大部件组成。 4.1.2 技术参数:测定光路长度大于100m,光透过率量程5%~100%,精度为满量程5%。 4.2 检测方法 沿隧道轴线,每100m为一个测区,每个测区测定100m读取3次光透过率数据,记录并存储,然后取3次光透过率数值的平均值为光透过率值。 用照度换算光透过率的操作及检测方法参见隧道照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