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1--15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1--15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6、雪 鲁迅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 )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笑(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4,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如何划分课文层次?

合作交流 在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2、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3、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4、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 ,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 。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探究质疑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3

导学提纲:

1、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2、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精读品析 1、理解重点语句含义: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2、文章写法。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 及 ,由 到 ,逐渐展开。②强烈的 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课堂小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 ,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 ”,因为“朔方的雪 ”、“ ”、“ ”、“ ”。体现了一种 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作业:

14

7、雷电颂 郭沫若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象,有力地抒发了战斗的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

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一、检查预习《雷电颂》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伫立( ) 睥睨( ) 咆哮( ) 波澜( ) 污秽( ) ......

犀利( ) 劈开( ) 稽首( ) 虐待( ) 驰骋( ) .....雷霆( ) 踌躇( ) 鞭挞( ) 忏悔( ) 罪孽( ) ......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 污秽: 犀利: 播弄: 虐待: 雷霆: 踌躇: 鞭挞: 祈祷: 忏悔: 罪孽: 拖泥带水: 3、作者档案和背景介绍。

(1)、本文选自历史剧《屈原》,屈原是我国最_______的大诗人,是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诗人,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者_______,是进步文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历史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景介绍。《屈原》创作于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____________一生的故事。以____________为情节线索,构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戏剧冲突,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____________这个悲剧典型。 合作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雷电颂》

1、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15

a、风雷电:

b、洞庭湖、东海、长江: 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

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e、“土偶木梗”的群像: 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是指 ,其二是指 。 2、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举例分析。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探究质疑 1、《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精读品析 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运用批注式阅读法,将你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吧。 .............

作业: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