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河南中学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方案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房山区河南中学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方案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选修一是国家设置的课程,选修二是学校课程。学校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如下:

必 修 选 修 Ⅰ 选 修 Ⅱ 学习领域 科 目 学学分 学时 学分 学分 学时 时 10 180 根据社会对学校根据当语 文 语言与文学 10 180 人才多样化地社会、文外 语 10 180 的需求,适化发展的需数 学 数 学 8 144 应学生不同要和学生的思想政治 6 108 潜能和发展兴趣,开设历 史 的需要,在若干选修模人文与社会 6 108 共同必修的块,供学生地 理 基础上,各 选择。 6 108 科课程标准 物 理 6 108 分类别、分科 学 化 学 6 108 层次设置选生 物 4 72 修模块供学信息技术 技 术 (约4 72 生选择。通用技术 73个模块或 艺 术 3 54 系列) 艺 术※ 音 乐 3 54 美 术 198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高一上学期每周安排2学研究性学习 时学习基础知识,其余每15 270 活 动 周安排2学时供学生开展研究活动。 综合性活动 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2 社区服务 高一、高二各安排5个工 作日)。 每学年1周,共3周;集6 社会实践 中安排。 144学分 高中毕业要 116 1944 22 396 6 108 2952学求 时 2、课程管理:

(1)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每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如每周安排2学时,则在两学段完成;如每周安排1学时,则在四学段(一学年)完成。

每周按5天计算,每天8学时(上午5节、下午3节),每学时为40分钟,每周共40学时,其中机动时间2—5学时(包括班会、团队活动、教研活动以及学校其它集体活动),实际每周教学时间为35—38学时。

(2) 每个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经过规定的学时、规定的方式学习,并达到质量要求,可获得2学分。必修课全部开设,选修一开出率不少于80%,在高一下学期和高二学年,开出10至16门选修二供学生选修,保证每生取得不少于6学分。

(3)在高一和高二学年第一学段,将开设物理与化学、历史与地理的必修和必选课程。高二学年第二学段起,政、史、地、理、化、生六门课全部开设选修,供学生选择相应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进行学习。

(4)研究性学习:每周安排2学时,共安排10个学段。第一学段,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知识学习,其余学段进行专题研究,要求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3—5个课题的研究,至少获得15学分。

(5)社会实践:每学年安排一周,高一安排一周军训,高二、高三各安排一周社会调查。

(6)社区服务:高一高二学年各安排五天,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性义务劳动,共得2学分。

(7)对于学校开出的课程计划,高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课,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作出调整,定出课程表。学生再根据学校课程表调整个人的修习计划,派生出学生个人课表以及教学班课表、教室课表、教师课表等。

(8)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学科类型的校本课程,每门校本课程安排18学时,认定1学分,一类属于综合实践类型的校本课程,每门校本课程安排三天时间,认定1学分。

(9)挖掘社会课程资源。要实施新课程,必须挖掘和调用社会课程资源,并将社会课程资源与学校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一年的时间内,建立与附近兄弟学校师资及其他教学资源共享关系;拟聘任一支稳定的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设立教学实践或综合实践基地。

(10)重新审查和修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使之与新课程实验的课程管理相适应。

3、毕业要求与学分认定:

(1)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一中至少获得22学分,在选修二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2)学分由学校认定。学科类课程由学校或教师根据考试成绩或考核结果,结合学生成长记录来认定。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由教师依据学校制定的有

关标准或规定来认定。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定标准和学分认定的具体实施细则。

(3)学校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的学分,通常情况下三年内获得的学分不超过180分。

(4)对于未能在某些学科、模块学习中获得最低毕业学分的学生,允许补考、重修或另选其它模块,但必修模块的修习未达到要求时(未获得学分时),必须重修。

(5)对于未经在校修习已经达到课程修习水平要求的学生,允许通过相应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转学学生在原校修习获得的学分,经审查核实,转为我校的累计学分。选修网上课程、大学课程及相关社会资源所提供课程的修习学分,由学校作出相应规定后予以认定。 六、课程编排的原则和程序

(一)课程编排的原则

(1)学校设有两课表:必修课表和选修课表。先排必修课表,再排选修课表。高一年级只开必修课,故只有一张课表。

(2)高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从高二年级开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学校要求绝大多数同学在高三上学期完成毕业所需达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以获得毕业资格。高三下学期,学校除安排必要的体育课外,主要安排高考复习课。

(3)学校课程规划:按学科课程进度安排必修课,在保证必修课的基础上安排选修课。选修课中某一个学科、某一模块的知识需要其它学科知识支撑时,则按知识层次关系开设,选修课的系列之间、模块之间、专题之间没有递进关系的实行平行开设。

(4)每门课程的周课时规划: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高一年级语文、英语、数学预计每周开六节;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每周三节;生物在高一年级不开,通用技术在高一年级上学期不开;信息技术、体育每学期完成一个模块,每周两节;音乐、美术每学期各完成一个模块,每周各一节。

(5)学生选课以学期为单位,即一次选定本学期内两学段所有想修习的课程。学生选课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校在下学期开学前基本完成排课。

(6)实验初期,学校在保证开设所有必修模块课程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优先开设所提供选修模块80%以上的选修课程;同时,学校将制订规划,创造条件,力争多开设高质量的选修模块课程。

(7)选修模块开设的要求:20名以上学生选修的课程,学校保证开设;11—20名学生选修的,学校有条件就开设,没有条件暂不开设。

(二)课程编排程序

(1)各学科组讨论并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意见以及课程说明,报学校教务处审定。

(2)教务处对各学科上交的方案进行汇总和调整,排出学校必修课课表,列出下一学期供学生选修的选修课清单,报校长批准。

(3)学生根据学校的必修课表和选修课清单,在导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

的意愿进行选课,并填写选修课单。

(4)班主任对本班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并报教务处。

(5)教务处对全校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统计、调整,编排出下一学期的选修课课表。

(6)学生依据学校必修课课表和选修课课表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七、组织实施(2007年9月-2010年6月) 1、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安排课程,在按计划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更多可供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丰富多彩、高质量的选修课程,逐步提高选修模块的开设比例。 2、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规范、高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培养兴趣、促进发展。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3、认真规范的实行学分管理。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以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

4、建立并完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根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和学校实际,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鼓励学生选修更多的模块,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学会自主选择,制定个人有效的学习规划,并学会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学习计划,使其更适合学生自己发展的需要。

5、高度重视新开设的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保证开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充分利用、挖掘、拓展教师潜能,积极开发场地、设备等学校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和重组,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的特点要求及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新机制。

7、合理利用本校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发展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

8、及时总结我校的排课选课方案、学分管理、课堂教学、校本培训和学科教研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等一系列课程实验过程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构建富有时代精神和本校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 八、工作重点

1、强化教师培训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制定《房山区河南中学实施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方案》,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者组织推进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重点,对有关人员进行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使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