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1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 次、主楞梁抗剪强度计算

1)在主平面内受弯的钢实腹构件,其抗剪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4.5P0.5PPPPPPPPP0.5P6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

4.5P

6004200600图5.2.2-3 可调桁架跨长计算简图示意 ??VSo?fv (5.2.2-6) Itw式中 V——计算截面沿腹板平面作用的剪力设计值; S0——计算剪力应力处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 I——毛截面惯性矩;

tw——腹板厚度; f v——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查本规范附录A表A.1.1-1和表A.2.1-1。

2)在主平面内受弯的木实截面构件,其抗剪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VSo?f (5.2.2-7) Ib式中 b——构件的截面宽度;

A.3.1-5;

fv——木材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查本规范附录A表A.3.1-3、表A.3.1-4和表

其余符号同公式(5.2.2-6)。 3 挠度计算

1)简支楞梁应按本规范公式(5.2.1-4或5.2.1-5)验算。 2)连续楞梁应按本规范附录C中的表验算。

3)桁架可近似地按有n个节间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和简支梁(根据集中荷载布置的

不同,分为集中荷载将全跨等分成n个节间,见图5.2.2-4和边集中荷载距支座各1/2节间,中间部分等分成n-1个节间,见图5.2.2-5)考虑,采和下列简化公式验算:

当n为奇数节间,集中荷载P布置如图5.2.2-4,挠度验算公式为:

(5n4?4n2?1)PL3?[v]?L (5.2.2-8) v?31000384nEI当n为奇数节间,集中荷载P布置如图5.2.2-5,挠度验算公式为:

(5n4?2n2?1)PL3Lv??[v]?1000 (5.2.2-9) 384n3EI

当n为偶数节间,集中荷载P布置如图5.2.2-4,挠度验算公式为:

(5n2?4)PL3Lv??[v]? (5.2.2-10)

384nEI1000当n为偶数节间,集中荷载P布置如图5.2.2-5,挠度验算公式为:

(5n2?2)PL3Lv??[v]? (5.2.2-11)

384nEI1000式中 n ——集中荷载P将全跨等分节间的个数; P ——集中荷载设计值; L ——桁架计算跨度值; E ——钢材的弹性模量;

I ——跨中上、下弦及腹杆的毛截面惯性矩。

5.2.3 对拉螺栓应确保内、外侧模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刚度和整体性。 对拉螺栓强

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abFs (5.2.3-1)

C/2CCnC图5.2.2-5 桁架节点集中荷载布置图(中间等分)CC/2CCnCCC图5.2.2-4 桁架节点集中荷载布置图(全跨等分)nPNtb?Anftb (5.2.3-2)

Ntb?N (5.2.3-3)

式中 N——对拉螺栓最大轴力设计值;

bNt ——对拉螺栓轴向拉力设计值,按本规范表5.2.3采用;

a——对拉螺栓横向间距; b——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Fs——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上的侧压力、

振捣混凝土对垂直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或

倾倒混凝土时作用于模板上的侧压力设计值:

Fs?0.95(rGF?rQFQ3k)或Fs?0.95(rGG4k?rQQ3k)其中0.95为荷载值折减系数;

An——对拉螺栓净截面面积,按本规范表5.2.3采用;

ftb——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附录A表A.1.1-4采用。

表5.2.3 对拉螺栓轴向拉力设计值(Nt)

螺栓直径(mm) M12 M14 M16 M18 M20 M22

5.2.4 柱箍应采用扁钢、角钢、槽钢和木楞制成,其受力状态应为拉弯杆件,柱

螺栓内径 (mm) 9.85 11.55 13.55 14.93 16.93 18.93 净截面面积 (mm) 76 105 144 174 225 282 2B

重 量 (N/m) 8.9 12.1 15.8 20.0 24.6 29.6 轴向拉力设计值 Nt(kN) 12.9 17.8 24.5 29.6 38.2 47.9 b箍计算(图5.2.4)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箍间距(l1)应按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取其小值: 1)柱模为钢面板时的柱箍间距应按下式计算:

l1?3.2764EI (5.2.4-1)

Fb式中 l1——柱箍纵向间距(mm);

E——钢材弹性模量(N/mm),按本规范附录A的表A.1.3采用;

I——柱模板一块板的惯性矩(mm),按本规范表5.2.1-1或表5.2.1-2采用; F——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柱模板的侧压力设计值N/mm按本规范公式

(4.1.1-1)或(4.1.1-2)计算; b——柱模板一块板的宽度(mm)。

2)柱模为木面板时的柱箍间距应按下式计算:

3 l1?0.7832

4

2

EI (5.2.4-2) Fb2

式中 E——柱木面板的弹性模量(N/mm),按本规范附录A; 的表A.3.1-3、A.3.1-4和A.3.1-5采用; I——柱木面板的惯性矩(mm) b——柱木面板一块的宽度(mm). 3)柱箍间距还应按下式计算: l1?4

8Wf(或fm) (5.2.4-3)

Fsb 式中 W——钢或木面板的抵抗矩;

f——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附录A表A.1.1-1和A.2.1-1采用; f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附录A表A.3.1-3~表A.3.1-5采用。

P

2

2 21

1

l

1

3l

q l

P

RA

l2 RB 图5.2.4 柱箍计算简图

1-钢模板 2-柱箍

2 柱箍强度应按拉弯杆件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当计算结果不满足本式要求时,应减小柱箍间距或加大柱箍截面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