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8简答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8简答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若植株全为正常植株,则乙水稻矮秆性状的产生原因与甲水稻相同。

答案:(1)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 (2)隐性 抑制 减少 (3)随机性 (4)①隐性 ②正常 矮秆

14.科研工作者用LCM病毒分别感染A或Q品系小鼠,7 d后杀死小鼠,取其脾脏细胞(含效应T细胞),再取以Cr标记的经LCM病毒处理的A或Q品系小鼠的吞噬细胞,将获得的脾脏细胞与吞噬细胞混合培养一段时间,测定Cr的释放率,结果如表所示。

效应T细胞的来源 吞噬细胞 组别 品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A A Q Ⅰ Q 是否注射LCM 否 是 是 否 是 是 的来源 毒 A A Q Q Q Ⅱ 49.6±2.5 77.5±4.2 44.0±2.9 46.5±3.6 72.5±5.2 52.9±3.0 43.5±1.6 47.0±3.5 41.0±2.4 44.4±6.2 40.0±2.9 48.6±3.9 感染了LCM病未感染LCM病毒 吞噬细胞的Cr的释放率(%) 515151

(1)表格中Ⅰ是________,Ⅱ是________。小鼠体内的吞噬细胞是LCM病毒侵染的______________,①、④组中的吞噬细胞在实验期间由于自然死亡等原因裂解而释放Cr。②、⑤组实验说明,经免疫后的效应T细胞对__________________的吞噬细胞没有裂解作用。②、③组及________组说明,经免疫后的效应T细胞只能裂解______________中受病毒感染的吞噬细胞。

(2)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效应T细胞表面受体识别靶细胞的过程,除了与靶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外,还受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类分子)的限制。MHC类分子是细胞膜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依据上述实验,科学家提出两种假说:

51

假说一:效应T细胞表面可能有两种受体,分别和特异性抗原及MHC类分子结合,只有两种受体都和相应的抗原匹配时,效应T细胞才能裂解靶细胞。

假说二:效应T细胞表面只有一种受体,识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的复合物。为了证明上述假说,有人获得了表中的两种效应T细胞:

识别的MHC类分子 识别的病毒抗原

将效应T细胞A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的基因导入到效应T细胞B中,结果效应T细胞B也能裂解带有X的被病毒(带有M抗原)感染的靶细胞,此结果支持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细胞的监控,与正常细胞相比,这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HC类分子数更________。 解析:(1)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效应T细胞来源于3个A品系和3个Q品系,因此Ⅰ是Q。吞噬细胞来源于3个A品系和3个Q品系,则Ⅱ是A。根据题干中信息“取以Cr标记的经LCM病毒处理的A或Q品系小鼠的吞噬细胞”可推知:小鼠体内的吞噬细胞是LCM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①、④组中的吞噬细胞在实验期间由于自然死亡等原因裂解而释放Cr。②、⑤组实验说明,经免疫后的效应T细胞对未感染LCM病毒的吞噬细胞没有裂解作用。②、③组及⑤、⑥组说明,经免疫后的效应T细胞只能裂解同一品

答案:(1)Q A 宿主细胞(靶细胞) 未感染LCM病毒 ⑤、⑥ 同一品系 (2)特异性抗原 MHC类分子和特异性抗原 假说二 (3)少

51

51

效应T细胞A X M 效应T细胞B Y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