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市九台区2020届中考语文压轴试题三(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吉林长春市九台区2020届中考语文压轴试题三(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精品文档!

22.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作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B.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23.下面图画是《西游记》中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三.综合实践与作文 (一)综合实践

校学生会开展“合理饮食与健康”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24.活动中,张强同学搜集了一段文字,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他修改。

在生活中做到以下两点,就可以控制肥胖:

控制饮食。饮食( ),吃得( ),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炭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以吃八九成饱左右为宜。

增强运动。每天要增加运动量,还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分,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体内的脂肪。

①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将“过饱”和“过量”填入语段中的空缺处。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一道题,请根据下面的诗词,指出加点词所指的食物。 ①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 .②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__________ .

(3)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和漫画,写出两条探究结论。

中学七~九年级学生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统计图

探究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精品文档!

(二)作文

25..下列作文任选其一

(一)春天来了,你看,轻柔的春风把小草吹绿了,融化的冰水让小溪灵动了,婉转的鸟鸣把花儿唤醒了。无论是娇艳怒放的牡丹,婀娜多姿的海棠,还是娇羞欲滴的桃花,清新淡雅的雏菊,每一朵花,总会开放,每一朵花总会留下一袭芬芳,令人动容。

请以“每一朵花总会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以上;④凡是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少年急于成名,便问道:“我决心勤学苦练,需要多久才能下山?”师父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问:“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又问:“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炼,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至少得跟我学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吉林长春市九台区加工河中心学校2020届中考语文压轴试题三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①处:B ②处:娑 2甲处:A 乙处:B 3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与自然共生,诗意栖居才会走进现实。 【解析】(1)“血”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xuè”,故选B。注意“娑”的书写。(2)“绿意盎然”鲜花盛开,春意盎然。“生机勃物”意思是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据此甲处应选A。“起点”是开始的地方或时间。“支点”指事物的中心或关键。据此乙处应选B。(3)该句存在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改为: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与自然共生,诗意栖居才会走进现实。 4古诗文默写 略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5.略

6

精品文档!

6.(1)离开(2)限制(3)通“叛”,背叛(4)所以 7.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8(1)人和(2)仁政 9.D

6.【解析】

7.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威”“以“兵革”“利”,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8.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根据题目中提示,理解文章内容,根据要求概括要点填答

即可。

9.试题分析:本题综合了几篇古文的知识内容,根据所学所读,了解各文的内容,分析各项语句表述的要

点,与文章内容比较,判断正误。D错,《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与“得道”无关,是对神灵的敬畏。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 C

11. 行者认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或行者认识到了自己当初对农夫耕田的看法是错误的)。 12. 示例一: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示例二: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或: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示例三:实践胜于说教。示例四:事非经历不知难。

(二)现代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7.(3分)C【解析】根据材料三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率为1.4^2.5但在病毒性致死方面要弱一些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中东呼吸症候群(MERS)的致死率为34.5%”可知“新型冠状病毒”的致死率不是很高,C项中关于“致死率”的表述有误。

8.(3分)①皆在第一时间动工建设;②医院规模大,用时短,参建人数多;③功能齐全,建造技术新。 【解析】结合材料一、二,从中寻找关键信息从材料一中“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10天10夜争分夺秒”可知规模大,参建人数多,时间短,“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可知运用了新技术,从材料二中“面对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可知第一时间动工,横向和纵向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数据,能发现规模、用时、参建人数、功能等有效信息,据此概括整合即可。 9.(3分)示例:①坚持科学的态度,相信科学的方法,做好协同配合。②加强自我保护,做好个人卫生工作。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④不信谣,不传谣,弘扬青春正能量。

【解析】关于疫情防控主要集中在材料三第二段,结合材料中“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及生活实际,从个人出发进行概括即可。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我”因为想家请假被拒,冲动之下逃学。最初“我”并未认识到错误,甚至因为父亲的责骂和母亲的冷淡—愤而离家返校,并在途中躲到小树林中以“报复”来寻找自己的父亲。但最终 “我”被父爱感动,及时醒悟,认识到错误,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精神成长。(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细读文章内容,抓住中心事件进行概括,要写出事件的发展、高潮和结果,即写清楚前因后果。本文中“我”因为想家而逃学是起因,父亲和

7

精品文档!

母亲的过激反应让“我”心寒,“我”冲动之下又离家返校,并且负气不理来寻找“我”的父亲,“我”从他人口中得知,“我”的行为让多方寻找“我”的父亲担心受怕了很长时间;最终“我”感动于父亲对“我”的爱和付出,及时醒悟。根据以上分析,按顺序概括出前因后果即可。

17.“十五岁的月亮”既指在十五岁那年“我”逃学时见到的那轮圆月,同时也借月亮时而隐约恍惚,时而又圆又亮、恬静而饱满,时而碎裂如金比喻十五岁的“我”任性、易冲动,拥有丰富的情感世界,表现了“我”对自己十五岁时冲动、倔强、要强、任性行为的思考,以及对父爱的感念。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和把握。作答时,既要结合文中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要结合本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十五岁时逃学的经历,“我”因想家逃学,因父母的反应而负气离家,父亲的做法虽有待商榷,但那时的“我”的确是既倔强任性、又冲动,就像那夜“我”见到的月亮一样,一直在变化;“我”最终因悔悟而流泪就像碎裂如金的月亮,这表现了“我”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以及对父爱的感念。结合以上分析,分条作答即可。

18.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暗示当时的“我”倔强、冲动的特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逃学的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埋下伏笔,开篇点题,点明中心等。文章在首段通过比喻介绍了“我”当时在特殊年龄的性格特征,为后文“我”的逃学,以及负气离家返校埋下伏笔,这样的写法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的叙述。结合以上分析,分条作答即可。

19.①因为父亲的责骂而生气,并由此联想到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恶劣后果,作为一个优秀学生的自尊与要强心理充斥内心,让“我”留下了害怕和委屈的泪水。(意思对即可。2分) ②听到并看到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内心充满了愧疚,为自己的任性而悔悟,同时也感动于父亲对“我”无怨无悔的付出,最终流下了后悔之泪和感动之泪。(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前后文内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①句联系上下文可知“我”不是因为父亲打得疼痛而哭,而是因为父亲骂“我”的话,因为一次逃学父亲骂“我”不争气,而“我”也开始否定自己的过往,这表现了“我”当时的气愤、害怕和要强的心理。②联系上文可知,“我”从别人的话语中感受到了父爱,从父亲的行动中认识到了错误,由此为自己错误、任性行为留下愧疚泪水,这也是因父爱而流下的感动之泪。

20.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劳累了一天后又身负过重的枯树枝时疲惫的样子,表现了父亲的勤劳,以及作者对他如骆驼般任劳任怨品质的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句子着重描写了父亲劳累一天后身背枯树枝时的样子,再联系上下文可知,父亲是很勤劳的,而且作者把父亲比作单峰骆驼也表现出他对父亲如骆驼般索取少,付出多的任劳任怨的品质的赞美。据此分析,进行概括作答即可。

21.示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我”执拗和任性、易冲动,给他人带来极大的伤害:首先“我”在没有征得老师的同意下逃出学校,让老师担心,这也是不尊重师长,不遵守纪律的表现;随后,“我”因父母的责骂而偷偷离家返校,并且为了赌气不理会前来寻找的父亲,让父亲担心并寻找了一夜,这也是不对的,这些任性的行为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给家长和老师等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学会感念父母、师长的恩德。当然,在成长中,我们不是不可以犯错,而是要在犯错后知道因何犯错,并从中汲取教训,获得成长的力量。(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为主观题。作答时,要注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分析作答。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三)名著阅读

22.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知识积累。B项中,魏延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故选B。

23.【答案】唐僧师徒取经行至白虎岭前,白骨精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妇、老翁来吃唐僧肉,但每次都被悟空识破,最后被悟空打死。唐僧不辨人妖,盛怒之下,将悟空赶回花果山。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