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真总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归真总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归真总义》

著者:印度阿世格译者:寒山张时钟

余生长边陲,驰驱国事三十余年,于吾教经典未逞研究,然以色世,妙世为天人合界之关,亦天人合界之径。间当浏览吾教先哲著作,如王贷舆、刘介廉、马文炳、马复初堵公译述经文,与湛深经典名宿详论天人浑化之理,深知经文所谓伊玛尼者,实真主之妙用,为人生之明德。但能明德常明,而造物之全体大用即在此矣!吾教以认主为根本,以敬事为工夫,以归真为究竟。追至反本还原,伊玛尼大显,毫无欠缺,则天人界合,物我浑矣。若徘徊观望,不勤操作,则天人必至分界,而背主而驰。分合之际,微乎其微,是在自为,责无旁贷。若是乎伊玛尼之为归真明灯,诚不可须臾离也。讲伊玛尼者多矣,然其最深切而著明者,厥惟张隐斋先生从印度师口授《伊玛尼解》一书,汉文译为《归真总义》。原经文只数语,而口授妙解至数万言,发挥尽致,巨细无遗。余既读而心好之,且见世道日下,人心日非,若不阐扬教旨以宗教济礼乐、政刑之不及,恐无以挽世道而回人心。兹复择要眉批,刊印以广流传,略述缘起如此。至于理解之精深,功候之专一,余虽极力形容,知无一当。谨就管见所及,略为之序。

中华民国十二年六月

陇右马福祥敬序于绥远都统公

伊玛尼解前言

谨按伊玛尼穆直默勒乃吾圣人不得已,从真主无征兆中逗漏一线,不可以寻常字义解释之,须是默会言表,始悟其宗旨,若犯商量,则经义昧矣,所以从上诸贤,未曾下只字注脚,恐障人悟门也,后之演说者,不过侧峰横岭,各凭见地而言,终不曾道着,兹为启发初学,强以不可解解之,亦不得已为是经逗漏一线耳。读是解者,须于无字句处着精神,久之自识经中蕴奥矣。

寒山七十八臾隐斋张时中漫书

印度师伊玛尼解缘起疏

师讳阿世格,系印度国人,因以印度师称之。从印度至大明之留都,计程数万里,是以遨游一十三载而至止焉。居数岁,复浩然而归矣。师乎,以十三载之勤劬,经数万里之程途,其间食霜吸露,不知几寒暑也,栉风沐雨,不知几劳顿也,梯山航海,不知几险阻也。其道路所经,崇岩峻岭,幽谷丛林,狂风怒浪,怪兽奇禽,啼猿啸虎,又不知几阅历也。经遐荒,履绝域,师乎,胡为而来此乎,余于崇祯戊寅春,游学南都,辛逢慈驾。观其仪表,隆鼻环眼,高额长髻,雄奇魁伟。人曰:“此胡憎也,云游其长技耳,乌足异。”独临潼少山张老师识之曰:“此有道之士,胡可以寻常测之耶!”余因徐叩其衷,聪明天纵,知颖达伦,每于松风月露之下,晤言性道,考证古今,或言天人之奥,或穷性命之微,或究理道之旨,或谈修证之功。抑有时剖身世之真幻,评圣贤之往事,以至经史百家。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豁然若发蒙,又遽然莫可窥者,余遂执弟子之礼,以师事之。谨奉教者三年,因言吾教最要莫先乎认主,而认主之最穷妙处曰伊玛尼。故凡师所口授,无非伊玛尼之义,余因以笔记之,集成一帙,曰《伊玛尼解》。非伊玛尼己也,意以千经万典,其理如是,盖将直指本源,与斯人同归大道耳,乃知十三载之勤劬,数万里之跋涉,直为彰明斯道而来者乎!迨至明末,国柞将移,师以几先之哲,复浩然而归矣,嗟乎!哲人既往,手泽犹存,不意兵灾之后,煨烬之余,仅存什之一。而此解首句,原稿缺五页;二句、三句,缺十一页;末句,缺十四页。遗失颇多,次序亦乱。意者伊玛尼原不可解耶!今余卧病半载,自分不起,乃命露儿亟将所存大略栉此检录之,奈何屡疏刊行不果。至是惧失师传,每一读而不觉破涕。适表兄马明翁见而悦之,默会心赏,抚染然叹曰:“是解也,乃发造化之玄机,明生人之理道,诚迷途之慧炬,道岸之慈航也。讵可湮没不闻,以负不世出之奇遇也。”遂欣然捐资,付刊行,以公同志。呜呼!师以一十三载之勤劬,数万里之跋涉,今一旦昭明于此,其塞瓦布(即主恩赐)与吾师西来之意,同垂不朽矣。

寒山张时中齐心具疏

伊麻尼穆直默勒启蒙浅疏

《伊麻尼穆直默勒》是本经之名,此云《归真总义》。乃吾圣人总万法而归一真之妙谛也。经文共四句,其间顿渐错综,天人互发,苟非明眼人,其孰能辨之。若夫说我、说真、说归、说顺处,有点铁成金之妙。读者更宜留神。颂曰:我为真照破,工夫依本做。于中一物无。那有归真路。

伊麻尼译归真二字,义意浑然。恐初学不识其妙,今附诸解以明之。

问:圣人谓舌念、心念、身行三事,谓之伊玛尼,其意如何?曰:此即伊玛尼。其意谓:舌念时,伊玛尼在舌显;心念时,伊玛尼在心显;若身遵行,则伊玛尼在当人浑身滚显矣。此深明伊玛尼乃隐现、内外合一的道理。故有是三者,乃以穆民称之。

圣人云:“穆民,是穆民之镜。”第二句穆民,乃真主尊名也。此言穆民能仰体真主要为,绝无背戾,能合本来清净,故尔云然,辟如月印寒潭,无些子欠缺,亦无丝毫不同处,所以名穆民之伊玛尼,为默格波勒,此云承领。

问:圣人又云,伊玛尼在指望恐惧其中者,何也?曰:人人本来面目皆同(即先天义理之性),是以指望;个个六门有贼(即后天气禀之性),还须恐惧。指望、恐惧,是边见,故圣人又拈一中字,治其偏病。夫伊玛尼,何物也,而可以中边妄拟哉!问:然则伊玛尼毕竟是什么。曰:阿卜哈尼法云,伊玛尼非受造化者。你道除却真主,还有什么不是受造化的?思之!序问有等第,先从实处问,次从虚处问,又从不虚不实处问。其答语,似乎全体不会,却又全体呈露,要人自去承当耳。问:何以承当。曰:归顺即是,故亦称归顺者为穆民。 《恩达》经云:滔黑得与伊玛尼,总是一理。既立两名,别有义乎?曰:江空水涸,孤月独明时(喻独一品显),谓之滔黑得。春潮浩森,月在万川时(喻万有品显),谓之伊玛尼。外教只见得川月,不复知有当空月,故以明心见性为了当耳。所以名其伊玛尼为卯过夫,此云等待。

经中凡云外教者,因其坠落危途,故用此儆策之辞,非外之之辞也,犹云,此途间语,非到家话也。此正大圣人慈悲度世处,所谓明驳而暗勉。不可不知。

妙谛对世谛言,妙谛谓从性天中流出(即天理)妙用是也。世谛,非但经营名利,而此心凡有所染即是(即人欲)。是浮太虚,自是灵光。才着于地,便成顽名。是以圣教戒著。 或问:教法中,有些小过失辄加叛逆之罪,通天大恶犹云可恕,其意如何?曰:按《教法启微》云,罪不在大小,惟论起念何如。辟如眼睛,以之藏天地万物,亦不为碍,其妙总在不着迹、无已有。所谓不我有兮实我有。纤尘入目,便天地易位,妙境顿收,逐化为黑暗地狱矣!故曰:毫逆关心天理无。无岂真无,只自昧耳。若肯去此一尘,还可复见天日。

启蒙浅说解

蒙,盲也。吾人本明,智慧未开,必有物所蒙也。是解不厌再三,多方启发,惟冀初学识此一大事也。浅说者,姑浅其说,就人而引之,未至其甚深处也。 人之贵于万物者,以其不昧本明智慧也。不假见闻,不俟学识,本来自明,故谓之本明。然有不明,行道者固不可偏执,然亦不可偏废。惟假以达性灵,识真主已耳。如鸳鸯绣出,无与金针。若落窠臼,则受累非小。即所谓闻聋、见瞽、能言哑;假活、行尸、知识狂,是也。大都今世学人,所离者不过声,所见者不过色,所言者不过糟粕,则所行者,皆非真实之道,持其一时己见耳。何常识取此妙谛耶!有志于斯者,尚身勉之,祈主佑之。

《归真总义》便蒙浅说

经文第一句:阿满图,宾俩希,克谟乎挖。

(我归顺真主就如他)

右译经义,记八字。福格哈曰。此经乃吾圣人化工妙笔,一字一海也。古今教典,总不外是,解悟浅深,存乎其人。

经文开口拈一我字,昔贤皆云,其旨甚深,难于解释。然蠢虽不可以测海,大约言我,便见非关外物,不用借资,推开万法,合下承任的话头耳。通章当以我字贯。

从上诸贤,非不能解我字之义,正恐解之不能臻其阃奥,故每每至此搁笔。惟满素尔尊者识之,惜乎不得其传。或曰:若云可传,便非识之者。继良子论我字,其大略云:心性是内我,万物是外我,耳目、肢体是幻我,本来、自如是真我。归顺则无内、外、真、幻之可言矣,亲、疏、物、我一体同条。顺受归全,端然不动,故曰如之。

学者须默会经文,便得我字冠首之意。世人千错万错,只在一寻字。是经先止初机,勿向外求,令从切近处下手耳。所谓当机一拨,口耳俱丧是也。下文许多说话,不过指出我人本地风光原来如此。

非非子曰:圣教以无我为宗,是经独以我字起,盖欲人直追无始。顾我本是何物?而今必欲无之,却又为何?是教人时刻体认,昼夜较勘,使一点灵源中,跃然触发,一翻翻转来耳。所谓辩达忽锋依舍挖得。

经文曰我曰他,此等字面,不可不究。盖他者,未见之称,因除我见,故以他名。而时论乃谓,我能归顺真主,则能享天国、脱地禁。只此罪福两言,甚非设教引人意。即有更进一筹者论之,得一归字,正解究其所以,不过指人向主上躲根而已。均非经旨,兹义始置,今且就俗论我。《密而索得》经云,世人有生,即有我相。既具我相,脚下就有此三条路,中道也,左、右两边也。故曰天堂本,地狱种,通身放下是真宗。悉我所为急须检别。

既检矣,何以要别?盖检则易染能所,须时时返照以别之。人人避左趋右,不知左、右两边皆是傍门,非中道也。脱却湿布衫,穿上虱皮袄,如何如何。或诵天经之句,有欲今世者,有欲后世者。施卜里尊者闻之,谓然叹曰:“欲真主者何处耶?”前两欲字,便是无量罪根,天经特为忘本者指出,尊者就将一欲字救之,是要人推开己欲,确证其本真耳,惜乎会其意者少也。配贤阿补百克尔云:人须省察己躬,为石槽乎为雕笼乎。彘卧槽边酣己欲,鸟凄笼内想原窝。(贪世味而忘道味,如彘卧槽边酣己欲;重道味而轻世味,如鸟凄笼内想原窝。云亭注)。可见染、净在心,非关今世与后世也。《密而索得》经云:苦不有是欲,则世无一复归于主矣!奈何世人不欲此而欲彼!所以谓之流浪,谓之颠倒。可见欲之一字,穆理得与穆乐得攸关所在,岂可误用之耶。

经旨单重通身放下,余无暇及。予不敢昧人因果,先将罪福两途,略节表明,兹非解经之体,乃论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