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课程综合练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法制史》课程综合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中国法制史》课程综合练习

编者:复旦大学法学院 郭 建

第一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左传》中说“昏、墨、贼,杀”,意思是自己做了坏事而( ),( ),以及( ),这三种行为,都要处以( )。教材9页

2、商代的“五刑”是指( )、( )、( )、( )、( )等五种残损肉体直至剥夺生命的刑罚,其中前四种又统称为( )。教材13页 二、是非题:

1、 甲骨文中的“井”字大部分作“遵循、以为楷模”解。( )教材12页 2、 墨刑就是在罪犯脸上刺字。 ( )教材13页 3、商王死后就被尊奉为“上帝”。 ( )教材10页 三、单项选择题: 1、传说中国最早的法官是:①皋陶 ②周公 ③伯益 ④夏启 ( )① 2、神话中能够判断是非的神兽是:①飞龙 ②朱雀 ③玄武 ④獬豸 ( )④ 3、法律的“法”字原义为:①水平面 ②办法 ③去除 ④水利工程 ( )③ 4、“不孝”作为最重的罪名是从①夏朝 ②商朝 ③西周 ④春秋开始的。( )① 5、夏、商、周三代法有“三千条”,表示的是①实数 ②很多 ③三部分 ( )② 6、“刑名从商”是说在商代①形成刑罚体系 ②产生刑法 ③出现法官 ( )① 7、古代的“肉刑”是指:①责打身体 ②不许食肉 ③残害身体 ( )③

四、名词解释:

1、“刑起于兵” 教材7页 2、禹刑 教材9页 3、汤刑 教材11页 4、夏台 教材9页 5、圜土 教材9页 五、思考题:

1、从不同法学流派的视角探讨法律起源问题的意义。 教材2页 2、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和原因。 教材3-7页 3、商代王权不断强化的表现。 教材10-11页

4、归纳分析夏商时期法制的基本特点。 神权政治、习惯法为主、刑法为主

第二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西周法制指导思想“亲亲、尊尊”的核心是( )。 教材23页

2、西周初年统治集团对原来自发形成的社会习惯进行整理改造,后人称之为( )。 教材24页

3、西周“井田制”下,土地( )买卖,每三年实行( )。教材43页 4、周文王与各部族达成( )的协议,彼此引渡逃跑的奴隶,得到拥护。

教材44页 二、是非题:

1、西周的“九刑”既指所有的成文法、也指9种刑罚。 ( )教材27页

2、西周统治者发布的针对臣民的文告称为“命”。 ( )教材28页

3、西周时期的“野人”是指与周政权敌对的外族人。 ( )教材30页

4、西周时期的妻与妾完全依据丈夫的宠信来获取家庭中的地位。 ( )教材35页

5、西周实行父子兄弟互相担保、有罪连坐的制度。 ( )教材41页

三、单项选择题:

1、西周的“誓”是指:①战前动员令 ②诅咒发誓 ③祖宗的保佑 ( )①

2、西周时期的“国”是指:①领土疆界 ②国王 ③有城墙的居民点 ( )③

3、古代的“五听”是指:①听力测验 ②倾听意见 ③审讯方式 ( )③ 4、“井田制”是指①用水制度 ②土地制度 ③国家制度 ( )②

5、证券的“券”字的原义是指①书面凭证 ②官府命令 ③剖为两半的竹木片( )③

四、名词解释:

1、六礼 教材37页 2、七出 教材38页 3、三不去 教材38页 4、三宥 教材40页 5、髡刑 教材42页 五、思考题:

1、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的内容和形成背景。 教材21-24页 2、礼的内涵、历史沿革以及对后世中国法制的影响。 教材25-26页 3、刑的内涵、历史沿革以及在西周时期的表现。 教材12、27页 4、西周时期宗法制度的内容。 教材31-34页 5、儒家经典中所反映的西周婚姻制度的本质。 教材34页 6、西周刑法的基本原则。 教材39-41页

7、史籍记述的西周时期贵族官僚的司法特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教材48-49页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春秋末战国初各诸侯国纷纷公布成文法,齐国称( ),楚国称( ),韩国称( ),赵国称( ),魏国称( )。 教材53页

2、《法经》第六篇( ),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法律的( )部分。 教材54页

3、子产公布成文法后,晋国的贵族大夫( )特意写信批评子产。子产的回信只是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 )。可见当时已有要求公布成文法的( )。教材53页 二、是非题:

1、县字的原意是“孤悬在外”的危险地区的意思。 ( ) 教材59页 2、春秋时期实行郡县制度,郡统辖县。 ( ) 教材59页 3、《法经》是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 ) 教材54页 三、单项选择题: 1、《法经》的“贼法”内容是①处治窃盗 ②处治伤害 ③处治贪污 ( )②

2、战国时期的“司寇”是指:①朝廷法官 ②地方捕盗官吏 ③一种刑罚( )③

3、春秋时期承认土地私有的普遍做法是:①明确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②宣布保

护私有土地 ③对私人占有的土地征税,表示私人占有土地为合法。 ( )③

四、名词解释:

1、车裂 教材56页 2、初税亩 教材58页 3、鬼薪、白粲 教材56页 4、作爰田 教材58页 5、城旦、舂 教材56页 6、枭首 教材56页 五、思考题:

1、成文法的公布的过程及其意义? 教材53-54页 2、《法经》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教材55页 3、战国时期的刑罚制度有哪些主要变化?教材56页

第四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商鞅变法规定平民在战场上如果能够斩获敌方( )的首级一个,就可以晋升一级( )。

教材65页

2、商鞅变法后规定的连坐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 教材67-68页

3、商鞅变法创立的军功爵位,由低到高分为20等:与过去“士”相当的爵位分为4等,分别为( ),( ),( ),( );与过去“大夫”相当的爵位分为5等,分别是( ),( ),( ),( ),( );与过去“卿”相当的爵位分为9等,分别是( ),( ),( ),( ),

( ),( ),( ),( ),( );与过去诸侯相当的爵位分为2等,分别是( ),( )。 教材74页 二、是非题:

1、古代的“坑”是指将被屠杀者的尸体堆积成大土堆的处理尸体方式。( )教材81页

2、秦代法律已规定不得受理匿名告发的案件。 ( )教材83页

三、单项选择题: 1、秦朝时确定刑事责任以①身高 ②年龄 ③部族 ④性别 ( )① 2、秦朝法律中的“端”是指①案件起因 ②犯罪场所 ③犯罪故意 ( )③ 3、秦代的“坑”是指①活埋罪犯 ②堆积封存尸体 ③挖坑掩埋尸体 ( )②

4、秦代的“非公室告”是指①告发谋反 ②告发谋杀 ③告发盗贼 ④告发他

人擅自杀死奴婢。 ( )④

5、债权人不得向债务人索取人质的法律始于①秦律 ②汉律 ③唐律 ④明律 ( )① 6、法律的“律”字原义为:①刑罚 ②戒具 ③音律 ④天道 ( )③

四、名词解释:

1、开阡陌封疆 教材84页 2、改法为律 教材66页 3、轻罪重刑 教材69-70页 4、隶臣妾 教材75页 5、具五刑 教材78页 6、爰书 教材88页 五、思考题:

1、秦法制的指导思想。 教材68-71页

2、秦朝的法律形式。 教材71-74页 3、法家所提倡的、秦所实践的“法治”与现代的“法治”有何异同? 教材66-67、69-70页

4、秦朝的诉讼制度原则。 教材89-90页

第五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刘邦攻进秦都咸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的内容是( )。教材96页

2、汉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四种,即( )、( )、( )、( )。教材96页

3、据说萧何在《法经》六篇之外加( )、( )、( )三篇,谓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