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题目精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论语》选读题目精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对此你怎么认为?(3分)

24.(4分)(1)(1分)有道/有德/为政以德

(2)(3分)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禹、稷,但他赞美的主要是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通过道德教化来积极地建设理想社会。优秀高尚的道德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它应该成为人类的永恒精神。因此,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观点1分,分析说明2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4.(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2分)

(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分)

24.(1)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写出3个给1分,3个以上给2分)(2)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三)阅读《论语》中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24.(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2分)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24.(1)管仲非仁;管仲为仁(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知权达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之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4分)

答:24.安贫乐道。(1分)“浮云”的比喻义可以是:(1)聚散无常,喻不义之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不义之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3)浮云轻飘淡然,

喻“不义之富贵”无足轻重。(2分,答出任何一点即可)孔子在这里运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1分,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予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⑦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元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④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

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4.(1)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名言,来概括“忠”、“恕”的内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