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离定律学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基因分离定律学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11.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

A.1∶1 B.1∶2 C.2∶1 D.3∶1

拓展练习,规律总结:

第一部分:相对性状显隐性及基因型的判断

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 紫花×紫花→紫花 ② 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 紫花×白花→紫花 ④ 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归纳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2.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为纯合体的是( )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3.有甲、乙、丙、丁、戊5只猫。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是长毛猫,甲乙为雌猫,其余是雄猫。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猫,乙和丁的后代,长毛和短毛小猫均有,欲测定丙猫的基因型,最好选( ) A.甲猫 B.乙猫 C.丁猫 D.戊猫

4.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 ...

A.甲与乙杂交 B.甲与乙杂交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乙分别自交

归纳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方法

总结一对基因组成的基因型的六种交配组合,预测后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交配组合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5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aa×aa 根据上表的推断结果总结规律:如果子代全为显性性状,则亲本之一必为________;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 :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演练:

5.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 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C. 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

D. F2中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6.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由显性基因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基因b控制。统计味盲家族,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的基因型最大可能是( )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 ⑤Bb×bb ⑥BB×Bb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④②⑤ D.④⑤② 7.将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另将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显性个体与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问隐性纯合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和玉米的显、隐个体的比例都是3︰1

C.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个体又有隐性个体

8.现有两瓶世代连续的果蝇,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个体。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个体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可以认为( ) A.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B.甲为乙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 C.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D.乙为甲的亲本,乙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

9.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基因R和r控制的,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试验结

果。

组合 序号 一 二 三 皱粒×皱粒 圆粒×圆粒 圆粒×皱粒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圆粒 0 125 152 皱粒 102 40 141 (1)根据组合________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各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组合一:_______________ 组合二:______________ 组合三:__________

6

(3)组合______为测交试验,写出遗传图解。

第二部分: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

方案一:采用_______________加以验证。

步骤: (1)首先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取F1杂合粳稻。 (2)让F1杂合粳稻与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预期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鉴定法。

步骤:首先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

(1) F1开花时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第三部分: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小麦的抗锈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现用Tt品种逐代自交,以此来培育稳定的抗病品种。用上述方法,当自交到第n代时,该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思考:请在坐标图中绘出杂合子自交n代后,第n代杂合子和纯合子及显(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横坐标为自交代数,纵坐标为所占比例)。该图给你的启示是?

7

2、医学实践方面

下图为舞蹈症某家庭遗传系谱,若图中Ⅲ7和Ⅲ10婚配,其生一个孩子出现该病的概率为

A.5/6

B.3/4

C.1/2

D.100%

本部分练习:

1.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

2.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的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 A.TT B.Tt C.tt D.TT或Tt 3.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代再自交产生F2代,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代。问F3代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A.3︰1 B.5︰1 C.8︰1 D.9︰1 4.如图为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有关遗传因子用A、a表示),请据图回答: (1)该遗传病是 性遗传病。

(2)Ⅱ2和Ⅲ1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 、 。

(3)Ⅲ2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Ⅲ3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__________。

(4)若Ⅲ2和Ⅲ3婚配,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可能性为 ,若他们已经生了一个患病男孩,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为 。

8

第1章第1节学案练习答案

基础练习答案:1-5:ABDDC 6-11:BDDCCA 拓展练习:

第一部分:1-5:BBBDA 6-8:DCD

9、(1).二 圆粒 圆粒和圆粒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圆粒为杂合子,杂合子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者杂交后代出现亲代没有的性状-----皱粒,则皱粒为隐性性状,圆粒为显性性状)

(2).组合一:rr×rr 组合二:Rr×Rr 组合三:Rr×rr (3).三 遗传图解如下: 测交: 圆粒 × 皱粒 Rr rr

↙ ↘ ↓

配子: R r r 测交后代: Rr rr 圆粒 皱粒

1 ︰ 1 第二部分:

答案:方案一:采用测交法加以验证。 (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 (2)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 实验预期现象为:测交后代应出现两种不同表现类型且比例为1∶1。解释: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则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配子,即M和m。结论:F1中必然含有M和m基因,在Fl产生配子的过程中M与m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方案二:运用F1花粉鉴定法。(1)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 (2)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实验的现象为: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实验现象解释:F1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蓝黑色)和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呈红褐色)。结论: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基因M和m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n n

第三部分:1、1-(1/2)(1/2)2、A 本部分练习:1、B 2、A 3、C 4、(1)隐 (2)Aa aa (3)1/3 Aa (4)1/6 1/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