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心理上的音高主要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大小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由刺激频率决定的,它也取决于声音刺激的强度。当强度改变时,各频率的音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于低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降低,对于高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升高,对于中等频率的声音来说,两种影响都有轻微程度的表现。例如2000赫的声音,当强度初增加时,音高略有升高,但强度再增加时,其音高略微降低了。音高随强度改变的曲线叫等高线。 4.视知觉组织的基本法则有哪些?

视知觉组织从本质上来说是区分图形与背景的过程,明视知觉组织主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接近法则,接近法则是指视野中接近的对象容易被组合在一起。相似法则,相似法则指在形状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以及在亮度和色彩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图形倾向于合成一组构成一个图形。良好图形法则,视知觉组合的一个倾向是知觉良好图形,这被称为良好图形法则。良好图形一般是同一组刺激显示的各种可能组合中最有意义的图形。构成好图形的五个因素为:(1)共同命运,即运动方向相同,(2)对称,对称有利于组合(3)平行,(4)连续,视野中有延

续倾向或连续的刺激往往被看成为一条直线与一条波浪形的曲线,(5)封闭,封闭轮廓被看成是一个对象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同步法则,同步法则指我们倾向于将在同一时刻发生的视觉事件组合在一起。

上述法则都是刺激本身结果对视知觉组织的影响,除此之外,过去的经验和定势也会对知觉的组织产生影响,可逆图形和双关图形就是典型的例子 5、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都有哪些? 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主要有:

(1)回忆法(再现法或复现法),是指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试者再现出原来识记材料的方法,包括系列回忆法、对偶回忆法和自由回忆法; (2)再认法,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旧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新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3)节省法(再学法),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

(4)重建法(重构法),要求被试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排列;

(5)部分报告法,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6)记忆广度法,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

(7)分散注意法,在记忆的保持阶段。为防止被试者利用刺激间隙进行重复练习,必须把他的注意从记忆的材料转移开来。 6、什么是听觉掩蔽现象?

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一个可听声由于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发生困难,前者必须增加强度才能重新听到,这种阈限强度增加的过程和强度增加的量就叫声音的掩蔽效应。要听的声音叫做被掩蔽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叫掩蔽音,影响掩蔽效果的有频率、强度等因素。听觉掩蔽包括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 言的掩蔽。

7、反应时新法。

应用反应时间分析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减数法和加因素法。减数法又称唐德斯反应时 ABC或唐德斯三成分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加因素法是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上提出的。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另外,科学家为了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时间在这两种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开窗”实验,即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8、传统心理物理学中测定阈限的三方法。

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

(1)极限法 ,又称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极限法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极限法既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也可用于测定差别阈限。

(2)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虽然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但也可用以测量差别阈限。此方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比较刺激也可由实验者调节,由被试判

断。这个方法是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相等。被试判断为与标准

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并不总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的一个数。这个变化的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通过对主观相等点和不肯定间距的测量,就可以估计差别阈限。把平均误差作为差别阈限,与差别阈限的定义并不相符,但因为平均误差和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也作为测量差别感受性的指标。

(3)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此法的特点是: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具体作法如下:首先,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接着,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然后,呈则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即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 9、听觉定位。

听觉的方向定位,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一般来说,听觉的定向与定位不如视觉准确。双耳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器官。它主要通过三种双耳线索来实现:双耳强度差、双耳时间差、双耳周相差。

双耳强度差,是指声音与双耳间距离之差,根据这个强度差可以为声音方位判断提供线索。当声音来自耳轴水平面上,和前方成60度和120度时,双耳强度差最大。

双耳时间差,来自非正中面的声音,不仅会产生双耳强度差,而且还会产生双耳时间差,这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线索。

双耳周相差,声波是由一系列的正压和负压组成的,因此任何时候,最大的正压到达两耳的时间都是不同,声调在两耳就可能产生周相差。

上述三种双耳线索总是融汇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各自提供着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的信息。三种双耳线索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正确地进行听觉定位。 10、费希纳对心理学有哪些贡献?

费希纳认为自然科学中行之有效的实验法也可用于研究感觉生理学,这种信念最终导致他创立出影响深远的心理物理学,并由此成为实验心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归纳起来,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采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生理,以探讨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他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

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 对实验心理学而言,费希纳定律深刻地反映了某些本质规律。首先,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其次,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感觉的强度。这反映了人类心理必定具有某些独特的、不同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规则。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迄今为止,这些方法以及它们的变式仍被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11、冯特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冯特所开创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其核心正是以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其本质也就是实验心理学。所谓冯特对心理学的开创性贡献,若从冯特心理学的实质和大部分内容来看,也同样催生了实验心理学。 (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这些学者回国后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创办期刊杂 志,设立心理学课程,编写本土的心理学教材,为本国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心理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12、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所作的重要贡献,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他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艾宾浩斯突破了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只能研究感觉这一基本心理过程的框定,采用实验法研究学习、记忆及遗忘等高级心理过程。而且其中一些研究方法直到现在仍被采用。 (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艾宾浩斯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从此导向了人工实验情景。此后实验心理学中出现的各种人工概念、人工语法、以及各种错觉材料的不断涌现,正是实践了艾宾浩斯对心理学实验进行人工的规范控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