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培训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实验室认可内审员培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明确如何进行对不符合的严重性的评估;

明确何时需要采取纠正措施,并对不符合可接受性做出决定; 规定必要时通知客户(4.4.4合同偏离通知客户),并取消工作; 规定批准恢复工作的职责。

4.9.2当不符合可能再度发生,对实验室的运行产生影响或异议时,应启动4.11纠正措施程序。

审核要点:

1、不符合控制程序及其执行情况与记录(识别、记录、评审、处置等)。 2、对不符合的(严重性)评价以及对应的纠正措施(4.11)。 3、不符合在内部审核(4.14)和管理评审(4.15)中的反映。

4.10改进 概述

质量改进是管理的一部分,改进的目的在于提高检测/校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是实验室不断发展进步的推动力。

条文

持续的改进应有计划和管理。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有对持续改进的承若,使实验室: 具备激励改进的氛围和环境 确立质量目标,以明确改进的方向

通过监督、质量保证、数据分析、内部审核等积极寻求改进机会和安排 通过纠正、预防措施等实现改进

在管理评审中提出改进建议、并评价改进效果,以及确定新的改进目标

审核要点:

1、质量手册对持续改进的要求和渠道的规定。

2、在数据分析、内部审核(4.14)、纠正和预防措施(4.12)、管理评审(4.14)中寻找持续改进的事例

4.11纠正措施 概述

纠正措施是依据产生不符合的原因有针对性事前准备的应对方案。 条文

4.11.1实验室应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并明确执行部门与权力,以便在确定出检测/校准不符合或在管理和技术运作中出现偏离时实施纠正。

4.11.2识别不符合,并查找出产生不符合的原因是实施纠正措施的关键。(其原因源于方方面面:客户要求/样品/方法/程序/员工/设备/消耗品等)。

4.11.3纠正措施可能有多个,应首先考虑选择最可能消除问题并避免再度发生的纠正措施,还应考虑纠正的风险和成本。

4.11.4纠正结果应进行跟踪、验证和评价,以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11.5当不符合或偏离性质严重时,实验室应就纠正措施进行审核或附加评审,以确认实验室政策、体系和程序的合理、有效性。

审核要点:

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及其责任部门和责任划分。 2、对实施纠正措施的评估、验证和记录。

4.12预防措施 概述

预防措施与事后被动的纠正措施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主动的,是为消除不期望发生或存在潜在可能发生情况所做出的应对预案,即所谓亡羊补牢和未雨绸缪。

条文

4.12.1当识别出改进机会或存在潜在的问题时,实验室应有制定、执行和监控预防措施的控制程序,以减小实验室的不符合风险。

4.12.2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通过(5.9)数据分析等,确定潜在的不符合及原因 评价潜在不合格对实验室的影响,以及对预防措施的要求 确定和实施所需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可能是多个) 跟踪和记录预防措施的结果 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审核要点:

1、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2、实验室是否知晓自身的薄弱关节,在这些环节上是否有预防措施 3、预防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4.13记录控制 概述

记录是“阐述所得结果或提供完成活动的证明性文件”,它为追溯提供文件性数据、信息、验证、预防、纠正提供证据。记录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两类。

条文

4.13.1质量记录

一般实验室涉及到约15种质量记录。

1合同评审记录(4.5.4);

2分包方注册和工作符合性证明记录(4.6.2); 3供应商的评价记录和供应商名录(4.6.5); 4服务供应采购符合性记录(4.6.2);

5客户或其他方的投诉、调查和纠正措施记录(4.8); 6审核发现的问题和因此采取的纠正措施记录(4.14.3); 7跟踪验证和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及有效性记录(4.14.4); 8管理评审发现问题和由此采取的纠正措施记录(4.15.2);

9所有技术人员的授权、能力、教育、专业资格、培训等信息记录(5.2.5); 10环境条件监测和控制记录(5.3.2); 11实验室的方法确认记录(5.4.5.2); 12重要仪器设备及其软件记录(5.5.5);

13客户要求偏离约定抽样方法时,其相应要求应与抽样一并详细记录(5.7.2); 14样品接受状态及其问题样品与客户交流的记录(5.8.3); 15与客户的重要对话的记录(5.10.5)。 实验室记录应做到(9个方面):

1应有唯一性标识(以便识别。类型编码、序号、发放号,版本、发布/执行日期等); 2文字清晰/数据准确/结果明确(避免误读、误用或歧义);

3储存保管应便于检索,并有明确的查阅规定及权限(保证记录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