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植物生理学重点课后题答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现代植物生理学重点课后题答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一、名词解释

花熟状态 植物开花前必须达到的生理状态称为花熟状态。 春化作用 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去春化作用 在春化过程完成之前,如果把春化植物再放加到25℃~40℃高温下,则低温的效果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再春化现象 去春化的植物返回到低温下,可重新继续春化,称再春化

短日春化现象在黑麦等某些禾谷类品种中,短日照处理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春化处理,这种现象称为短日春化现象

光周期现象 自然界昼夜的光暗交替称光周期。植物对昼夜相对长度的反应现象,称光周期现象。

短日植物 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临界值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 长日植物 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大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

临界日长 使长日照植物开花的最短日照长度,或使短日照植物开花的最长日照长度,称为临界日长

临界暗期 在光暗交替中,长日植物能开花的最大暗期长度或指短日植物能开花的最小暗期长度。

光周期诱导 达到一定生理年龄的植株,只要经过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在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而诱导植物开花,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诱导。

雌雄异株植物 在单个植株上,要么形成只具有雌蕊的雌花,要么形成只具有雄蕊的雄花,即同一植株上只具有单性花,这类植物谓之雌雄异株植物。

雌雄同花植物 大多数植物在花芽分化中逐渐在同一朵花内形成雌蕊和雄蕊,即两性花。 雌雄异花植物 有些植物,在同一植株上有两种花,一种雄花,一种雌花。(雌雄同株) 自交不亲和性 指植物花粉落在同花雌蕊的柱头上不能受精的现象。

群体效应 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表现出集体效应,即落在柱头上花粉密度越大,萌发比例越高,花粉管生长越快。 一、简答题

1、植物的成花包括哪3个阶段?

植物茎尖从营养生长到花形成的过程可简述如下。

25

感受阶段,对一定的发育信号具有预期的响应能力。 成花决定阶段,茎尖分生组织分化成形态上可辨认的花原基。 表达阶段,茎尖分生组织分化形成花和花序。 课件上的答案:

成花诱导:经某种信号诱导,启动特异基因表达,植物改变发育进程。 成花启动:分生组织分化成可辨认的花原基的过程。 花发育:花器官的形成和生长。

2、什么是春化作用?如何证实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 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栽培于温室内中的芹菜,由于得不到花分化所需的低温,不能开花结实。如果用胶管把芹菜茎尖缠绕起来,通入冷水,使茎的生长点得到低温,就能通过春化而在长日下开花;反之,如果将芹菜植株置于低温条件下,向缠绕茎尖的胶管通入温水,芹菜则不能通过春化而开花。上述结果能证明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或其它能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3、什么是光周期现象?举例说明植物的主要光周期类型? 自然界昼夜的光暗交替称光周期

植物对昼夜相对长度的反应现象,称光周期现象。

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反应,将植物分为三种主要的光周期类型。

(1)长日植物 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某临界值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 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天仙子等。

(2)短日植物 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临界值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 如大豆、苍耳、菊花、晚稻、美洲烟草等。

(3)日中性植物 只要其他条件满足,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都能成花的植物。如月季、黄瓜、番茄、四季豆、向日葵等。

(4) 中日照植物 中等日照(开花),较长或较短均保持营养生长, 如甘蔗要求11.5?12.5小时日照。

(5) 长-短日植物 需要先长(花诱导)后短的日照型(成花)双重日照条件,如大叶落地生根、芦荟、夜香树等。

(6) 短-长日植物 需要先短(花诱导)后长的日照型(花器官)双重日照条件,如风铃草、鸭茅、瓦松、白三叶草等

(7) 两极光周期植物 与中日照植物相反,这类植物在中等日照条件下保持营养生长状态,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下才开花,如狗尾草等。

26

4、为什么说暗期长度对短日植物成花比日照长度更为重要?

光暗周期中,只有当暗期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才引起短日照植物的成华反应。以临界日长为13-14小时的短日照植物大豆为材料时,如果将光期长度固定为16h或4h,在4-20h范围内改变暗期长度,观察到只有当暗期长度超过10h以上时才能开花。由此可见,暗期长度比日照长度对植物开花更为重要。

5、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春化:(1)春化处理,闷麦法:把湿润的种子闷在罐里放冷处40~50天。(2)调种引种,南北方地区之间引种。(3)控制花期,低温处理促进开花,如香石竹。 光周期:(1). 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引种载培

(2).育种:人工调节花期,加速良种繁育。 (3). 控制花期(4)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十一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一、名词解释

呼吸跃变 随着果实的成熟,呼吸速率最初降低,到成熟末期又急剧升高,然后又下降,这种现象叫果实的呼吸跃变

后熟作用 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

层积处理 是解除种子休眠的一种方法,即将种子埋在湿沙中置于1-10度温度中,经1-3个月的低温处理就能有效的解除休眠。

单性结实植物不经受精作用而子房膨大形成无籽果实的现象。单性结实可分为:(1)天然单性结实,是指不经授粉或其它任何刺激而形成无籽果实的现象。(2)刺激性单性结实,在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下而形成无籽果实的现象。

衰老 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的生命功能衰退,最后导致自然死亡的一系列老化过程. 休眠 指植物在一年中,不良环境或季节来临时,植物的某些器官或整株处于生长极为缓慢或者暂停的状态,并出现保护性结构或形成贮藏器官,以利抵抗和适应恶劣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现象。

脱落 植物器官自然离开母体的现象称为脱落

自由基 又称游离基,是带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等。是指生物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

活性氧 指性质极为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的总称。

衰老相关基因 运用差示筛选和减式杂交分离、鉴定这些与衰老相关的基因,发现一些未曾在

27

功能叶片中表达的基因在衰老期间被激活,一些低水平表达的基因表达得到增强,这一类基因被称为衰老上调基因或衰老相关基因。

程序性细胞死亡 植物体内存在特定基因控制细胞衰老事件。---DNA降解为特征 二、简答题

1、种子成熟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种子发育,受精卵到胚,胚珠到种子,子房壁到果皮,子房到果实。种子成熟,胚从小到大,营养物质在种子中的积累与贮藏。

主要有机物质的变化:变化总趋势,可溶性糖——不溶性糖和脂肪;氨基酸或酰胺——合成蛋白质;脂肪变化,糖——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非丁的变化,钙,镁,磷离子同肌醇形成非丁。

其他生理生化变化:呼吸作用先升高后降低;内源激素的变化,CTK-GA-IAA依次出现高峰,脱落酸在籽粒成熟期含量大大增加。 2、果实成熟期间在生理生化上有哪些变化? 甜味增加:淀粉转变为糖;

酸味减少:有机酸转变为糖,离子中和;

涩味消失:单宁被过氧化物酶氧化或凝结成不溶性物质; 香味产生:产生酯类,如乙酸乙酯、乙酸戊酯、甲酸甲酯等

果实由硬变软:果胶水解为可溶性果胶、果胶酸等;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 色泽变艳:叶绿素降解,类胡萝卜素显现,花青素合成; 内源激素的变化

乙烯含量增加,质膜透性提高,呼吸速率升高,刺激水解酶类合成,促进不溶性物质水解为可溶性物质。

3、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破除休眠?

(一)种皮限制,种皮不透水、不透气;种皮太硬等;物理、化学方法破除; 氨水(1:50)处理松树种子, 98%浓硫酸皂荚种子—冲洗—浸泡

(二)种子未完成后熟,后熟(after-ripening):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 可用层积处理的方法破除休眠。 (三)胚未完全发育

(四)抑制物质的存在,有些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可通过水洗等方法去除抑制物质。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