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Marker的实验室制备演讲稿-陶鹏飞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DNA Marker的实验室制备演讲稿-陶鹏飞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图是2000bp电泳结果,条带亮度稍显暗淡,但条带单一。 B图是1500bp电泳结果,条带亮度很高,超过商品marker。 C图是100bp电泳结果,亮度不是很亮,条带单一。 B图是750bp电泳结果,亮度很好,条带也单一。

E图是500bp电泳结果,条带单一,与商品指示条带亮度相当。

F图是250bp电泳结果,条带亮度很好,但单一性不是很好,估计是PCR过程中的引物二聚体影响电泳结果。 2 PCR产物浓度计算结果A B C D E F 产物长度 OD值 产物浓度

250bp 0.0034 170ng/μl

500bp 0.0042 210ng/μl

750bp 0.0028 140ng/μl

1000bp 0.0036 180ng/μl

150bp 0.0041 205ng/μl

2000bp 0.0026 150ng/μl

3 实验室制备DNA marker的电泳结果

如图可以看出,整体混合后的各条片段的亮度降低,是因为混合时造成2000bp 了各个片段的稀释,所以亮度会变淡。与商品marker相比,实验室制备1500bp 的marker,杂质太多,并且亮度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长度片段的浓1000bp 度各不相同。其中,500bp亮度最高,750bp亮度最低,可能原因是,500bp750bp 所对应的引物与模板特异性高,而750bp的刚好相反,所以在PCR过程500bp 中,500bp合成量高,而750bp合成量相应的减少。总的来说,制备出250bp 的marker可以用于普通分子生物学实验。 三 结论

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所制备的DNA Marker与商品化的质量相当,条带清晰,分布均匀,可用于标志DNA大小,可用于分子生物学试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包括稳定性,条带亮度,以及杂质的进一步除去等的研究。 四 讨论

利用天然基因组进行酶切所得到的DNA marker其条带不规律,而且亮度差异较大。其应用范围有限;PCR方法生产DNA marker主要限于小片段的制备1000bp以下,但是由于要合成引物和消耗 dNTP以及PCR仪的制备能力,注定这种方法是高成本和劳动密集型的活动。通过 PCR扩增获得DNA分子量标准,主要围绕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即如何提高

5

PCR扩增的效率,同时最大程度地利用引物和dNTP从而降低成本。利用人工构建的载体,通过大肠杆菌发酵和质粒DNA的分离纯化,获得目标 DNA片段,优点是大肠杆菌作为反应器提供了 DNA 聚合酶和培养基转化的dNTP,不需要合成引物,其制备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是一种多片段式的按照设计DNA扩增,所需设备也比较简单,发酵装置或摇瓶即可,但是一般只适用于制备大于500bp的 DNA片段,小于500bp的DNA片段由于与载体DNA分子量差异较大4~30倍,所以单纯的载体制备效率不高。总之DNA分子量标准的制备应该根据目标DNA片段的大小,选用适当的方法。对于应用广泛的 PCR marker小片段较多最好采用PCR扩增和载体发酵两者相结合。同时不论是PCR方法还是载体发酵的方式都有待于更高效更好的策略的出现来提高目前 DNA分子量标准制备和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韦柳静,韦宇拓,黄小凤等.一种新型可用于DNA分子量标准的质粒构建. 生物技术, 2004, 14 (5): 33~35

[2]张颖,刘发珍,李强,叶春江等.DNA分子量标准制备技术:方法与进展

[3] 刘慧娟,冯志国,何光源.利用PCR技术快速制备DNA分子量标准物. 生物技术, 2008, 18 (2) : 38~39

[4] 张守峰,邱薇,扈荣良.1个新的DNA分子量标准物.中国兽医学报,2000, 20 (3) : 227~229 [5] 张守峰, 扈荣良, 赵君. 1 个改进的DNA分子量标准物———pT13 /Hind IIIMarker. 中国兽医学报, 2000, 20 ( 6) : 611~612

[6]Hartley J L, Gregori T J. Cloning multip le cop ies of a DNAsegment. Gene, 1981, (13) : 347~353

[7]Invitrogen Corporation. Nucleic acid ladders: US patent(Patent No. :US6924098B2

[8]Invitrogen Corporation. Nucleic acid marker ladder for estimating mass: US patent (Patent No. : US 7132520B2)

[9]J.萨姆布鲁克,D.W.拉塞尔著,黄培堂等译.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2版 .科学出版社,1992

[10]Martin, F.H., Castro, M.M., and Tinoco, Jr. I. Base pairing involving deoxyinisine, implications for probe design.nucleic acid res,1985,13:8927~8938

[l l]H.A.艾得希主编,田丁等译.PCR技术-DNA扩增的原理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

[12]林万明主编.PCR技术操作和应用指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

[13] LangeD A,Pefiuela S,Denny R L.A plant DNA isolation protocol suitable fo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ased marker-assisted breeding.Crop Science,1998,38:217~220 [14]王关林, 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8:2 ~5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