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主立井单绳缠绕式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六章主立井单绳缠绕式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按上面计算出来的P、v\m在电动机技术数据表中选用合适的电动机,并摘取有关技术数据。 4、确定提升机的实际最大提升速度

vm??Dne60i

式中 Vm----提升机实际最大提升速度,m/s;

n——已选出电动机的额定转数,r/min。

由上式计算出来的vm之值还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对最大提升速度的要求。 六、提升系统的变位质量

式中:Lp—提升钢丝绳全长,Lp=Hc+Lx+3丌D+30+n′丌D,m; Hc—钢丝绳的悬垂长度,m; Lx—钢丝绳弦长,m;

3πD—3圈摩擦圈绳长度,m; 30—试验绳长度,m;

n′πD—多层缠绕的错绳用绳长,m;n′=2—4圈; mp—提升钢丝绳的每米质量,kg/m; mt—天轮的变位质量,ks;

mj—提升机(包括减速器)的变位质量,kg。

?m?m?2mz?2mpLp?2mt?mj?mdGD2?i?md???g?D?2

七、提升设备的运动学计算 1、提升速度的阶段的确定

立井底卸式箕斗,为了保证箕斗脱离卸载曲轨时的速度不大于1.5m/s,需要有初加速阶段,在停车前为了补偿减速行程的误差及限制重箕斗对井架和曲轨的冲击,保护装载设备,提高停车的准确性,故需要设爬行阶段,帮采用六阶段速度图。

2、提升加速度的确定

(1) 箕斗提升初加速度ao的确定

如上所述,为了保证提升开始时,空箕斗对卸载曲轨及井架的冲击不致过大,箕斗离开卸载曲轨时的速度被限制在vo≤1.5m/s。

ao?v02h0

(2) 主加速度a1的确定

主加速度a1是按安全经济的原则来确定的,主加速度的大小受《煤矿安全规程》、减速器强度、电动机过负荷能力三个方面的限制。

(1)《煤矿安全规程》对提升加、减速度的规定:“立井中用罐笼升降人员时加速度和减速度,

2

都不得超过0.75m/s;对升降物料的加、减速度规程没有规定,一般在竖井,加、减速度最大不

2

超过1.2m/s。

(2)按电动机的过负荷能力来确定。

0.75?Fe?kmg?mpgH??ma1a1?0.75?Fe?kmg?mpgH?m1000Pe?jvm

式中 Fe——电动机的额定拖动力,N;

Fe?

Pe--电动机额定功率,kW; ηj——传动效率;

λ——电动机过负荷系数。

(3)按减速器允许的输出传动转矩来确定。

2[Mmax]?(kmg?mpgH)Da1??m?md

式中 [Mmax]——减速器输出轴最大允许输出转矩,N·m,可由提升机规格表查得; D——滚筒直径,m。

综合考虑上述三个条件,按其中最小者确定主加速度d1的大小。 3、提升减速度的确定

提升减速度一般取与加速度相同值。它不仅需要满足上述《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同时还与提升设备所采用的减速方式有关。目前提升机的减速方式有以下三种:

1.自由滑行减速

a3?kmg?mpgH?m

2.电动机减速方式

kmg?mpgH??ma3?0.35Fea3?kmg?mpgH?0.35F?m

3.制动减速方式

kmg?mpgH??ma3?0.3mga3?kmg?mpgH?0.3mg?m

4、提升速度图参数计算

(1) 卸载曲轨中初加速时间

v0t0?a0(2) 主加速阶段 加速时间

vm?v0t1?a1加速阶段的行程

(3) 主减速阶段 减速阶段时间

h1?vm?v0t12

t3?

减速阶段行程

vm?v4a3

(4) 爬行阶段 爬行时间

h3?vm?v4t32

t3?h4v4

爬行速度阶段的爬行距离及爬行速度值由表8—1查出。 (5) 抱闸停车阶段

t5=1s, (6) 等速阶段 等速阶段的行程

h2=H-ho-h1-h3-h4

等速阶段的时间

t2?h2vm

7.一次提升循环时间

Tx=t0+t1+t2+t3+t4+t5+θ

速度图计算完后,需重新验算提升能力富裕系数af。 提升设备小时提升能力为

As?3600mTx

提升设备的年实际提升量为

??AnbrtAsc

提升能力的富裕系数为

式中 An——矿井设计年产量,t/年; br——年工作日数,日/年; r——每日提升小时数,h/日;

c——提升不均衡系数,主井提升,一般有井下煤仓时取1.10~1.15;无井下煤仓时取1.20

最后绘制出提升速度图。 八、提升设备的动力学计算

单绳缠绕式无尾绳提升设备的基本动力方程式为

p

(1)初加速度阶段 提升开始时,x=0,a=a0,故拖动力F0为

?Anaf?An

F?kmg?mg(H?2x)??ma

出曲轨,x=h0,a=a0,拖动力为F0′为

F0?kmg?mpgH??ma0

(2)主加速阶段a=a1 ,x=h0开始时,,拖动力为F1

F0??kmg?mpg(H?2h0)??ma0F1?kmg?mpg(H?2h0)??ma1

,a=a1,x=h0+ h1拖动力为F1′

p011 1(3) 等速阶段x=h0+ h1,a=0 开始时,,拖动力F2为

F2=F1-∑ma1

终了时

F2=F2-2 mpg h2 (4) 减速阶段 开始时,,拖动力F3为

F3= F2-∑ma3

终了时 ′

F3=F3-2 mpg h3 (5) 爬行阶段

开始时,拖动力 ′

F4= F3+∑ma3 终了时 ′

F4=F4-2 mpg h4

F??kmg?mg(H?2h?2h)??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