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上海市崇明县物理八年级(上)期末预测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九套试卷合集)2020年上海市崇明县物理八年级(上)期末预测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时间/min 0 1 2 3 4 5 0 6 0 7 0 8 0 9 1 10 11 12 2 3 4 温度/℃ ?4 ?3 ?2 ?1 0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3℃时,该物质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15.在蜿蜒的铁路线上,“铁轨医生”用探伤仪给铁轨做“B超”,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______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不能被人耳听见,原因是超声波振动的______太高。

16.如图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第3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_______;甲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m。

三、计算题

17.有一块岩石体积为40m3,为了测定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样品,测出样品的质量为70g,用量筒装入70ml的水,然后把样品浸没在水中,此时液面升高到95ml,求: (1)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2)岩石的质量是多少?

18.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开挖隧道对行车有安全保障,对我国各地经济往来、经济发展、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横穿某大山的隧道长约2200m,开挖岩石大约3?105m3,隧道建成后,翻越大山的行车时间缩短约1h,求:

(1)若隧道岩石的密度为2.5?10kg/m,打通隧道需搬运多少吨岩石?

(2)在隧道的入口处,有如图所示的一块交通标识牌,一辆长200m的火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至少是多少分钟? 四、实验题

19.历史悠久的龙岩沉缸酒如图甲多次获得国际全奖,是闽派黄酒的代表,小华为了测定沉缸酒的密度设计以下实验:

33

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 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向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酒全部倒入量筒,测出其体积V 实验时称得空烧杯质量为______

,则沉缸酒密度

,图丙所示的烧杯和酒质量为______g,图丁所示酒精的体积为______

上述步骤测得的密度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2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明用手指遮住了凸透镜的左半部分,则光屏上蜡烛的像________.(选填“变暗”、“变亮”、“少一半”或“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为在光屏上仍然有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移动.

2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量角器、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所做的操作是:_____。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_____。 次数 1 2 3 ∠i 70° 45° 30° ∠r 70° 45° 30° 22.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_。

(2)由图乙可知,_____(选填“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4分钟时的状态为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增大(选填“分子动能”成“分子势能”),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_。

(3)加热1分钟,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_____(选填“冰”或“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2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不同。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高,有的声音听起来低呢?小明想利用一把钢尺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应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方格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BC段的长度是___________dm,小车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3)如图所示,下列坐标图象中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

(4)实验完成后,有同学猜想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该猜想是正确的。请你指出该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A B B B B B B 二、填空题 11.54

12.可能大于 小于 13.120° 40° 14.晶体 液 15.信息 、频率 16.速度 30 三、计算题

17.(1)石块的密度2.8×103kg/m3. (2)岩石的质量是1.12×10kg. 18.(1)7.5?105t(2)3.6min 四、实验题

19.右 85.8 50 0.968 偏大 B、C、A 20.变暗 左

21.C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弯折右侧的光屏,观察反射光线是否还能呈现在光屏上 光路是可逆的

22. 使A、B受热均匀或AB吸热相同 A 固液共存态 分子势能 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 石蜡 23.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长时,振动变慢,音调变低;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时,振动变快,音调变高 物体振动得越快,即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即声源振动频率越小,发出的音调就低; 控制变量法

24.小 5.00 0.125 D 没有控制相同的下滑距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