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汇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汇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地。

5.2 保护二次回路

5.2.1 为避免形成寄生回路,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并接第一、第二组跳闸回路。

5.2.2 直流电压为220V的直流继电器线圈的线径不宜小于0.09mm,如用线圈线径小于 0.09mm的继电器时,其线圈须经密封处理,以防止线圈断线;如果用低额定电压规格(如

220V电源用于110V的继电器)的直流继电器串连电阻的方式时,串联电阻的一端应接于负的“负序或零序电流元件”闭锁的“断路器非全稀电源。

5.2.3 直流电压在110V及以上的中间继电器一般应有符合下列要求的消弧回路: 5.2.3.1 不得在它的控制触点上并接电容、电阻回路实现消弧。

5.2.3.2 用电容或反向二极管并在中间继电器线圈上作消弧回路,在电容及二极管上都必须

串入数百欧的低值电阻,以防止电容或二极管短路时将中间继电器线圈回路短接。消弧回路

应直接并在继电器线圈的端子上。

5.2.3.3 选用的消弧回路所用反向二极管,其反向击穿电压不宜低于1000V,禁止低于600V。

5.2.3.4 注意因并联消弧回路而引起中间继电器返回延时对相关控制回路的影响。 5.2.4 跳闸出口继电器的起动电压不宜低于直流额定电压的50%,但也不应过高,以保证

直流电压降低时的可靠动作和正常情况下的快速动作。对于动作功率较大的中间继电器(例

如5W以上),如为快速动作的需要,则允许动作电压略低于额定电压的50%,此时必须保

证继电器线圈的接线端子有足够的绝缘强度。由变压器、电抗器瓦斯保护动作的中间继电器,

因连线长,电缆电容大,为避免电源正极接地误动作,应采用较大起动功率的中间继电器,

但不要求快速动作。

5.2.5 断路器跳(合)闸线圈的出口触点控制回路,必须设有串连自保持继电器,并保证:

5.2.5.1 跳(合)闸出口继电器的触点不断弧。 5.2.5.2 断路器可靠跳、合闸。

5.2.6 对于单出口继电器,可以在出口继电器跳(合)闸触点回路中串入电流自保持线圈,

并满足如下条件:

5.2.6.1 自保持电流不应大于额定跳(合)闸电流的50%左右,线圈压降小于额定值的5%。 5.2.6.2 出口继电器的电压起动线圈与电流自保持线圈的相互极性关系正确。

5.2.6.3 电流与电压线圈间的耐压水平不低于交流1000V、1min的试验标准(出厂试验应

为交流2000V、1min)。

5.2.6.4 电流自保持线圈接在出口触点与断路器控制回路之间。

5.2.7 有多个出口继电器可能同时跳闸时,宜由防止跳跃继电器KBJ实现上述任务,防跳

继电器应为快速动作的继电器,其动作电流小于跳闸电流的50%,线圈压降小于额定值的

10%,并满足5.2.6.1~5.2.6.4条的相应要求。 5.2.8 不得采用可控硅跳闸出口的方式。

5.2.9 两个及以上中间继电器线圈或回路并联使用时,应先并联,然后经公共连线引出。 检查测试带串连信号继电器回路的整组起动电压,必须保证在80%直流额定电压和最不利条

件下分别保证中间继电器和信号继电器都能可靠动作。

5.2.10 跳闸连接片的开口端应装在上方,接到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应满足以下要求: 连接片在落下过程中必须和相邻连接片有足够的距离,保证在操作连接片时不会碰到相邻的

连接片;检查并确证连接片在扭紧螺栓后能可靠地接通回路;穿过保护屏的连接片导电杆必

须有绝缘套,并距屏孔有明显距离;检查连接片在拧紧后不会接地。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需立

即处理或更换。

5.2.11 用隔离开关辅助接点控制的电压切换继电器,应有一对电压切换继电器触点作监视

用;不得在运行中维护隔离开关辅助触点。

5.2.12 电压回路在切换过程中,不应产生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反充电。

5.2.13 用隔离开关辅助触点控制的切换继电器,应同时控制可能误操作的保护的正电源。

5.2.14 保护屏上的电缆必须固定良好,防止脱落、拉坏接线端子排造成事故。 5.3 抗干扰

5.3.1 静态型、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收发信机的厂、站接地电阻应符合GB/T 2877-1989和GB 9361-1988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条件所规定不大于0.5欧姆的要求,上述设????备的机箱应构成良好电磁屏蔽体并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5.3.2 为了防止工频量进入变量器,引起变量器饱和,造成通道阻塞,新安装的结合滤波

器和收发信机与高频电缆芯线相连接端均应分别串有电容器。

5.3.3 对于现已运行的采用高频变量器直接耦合的高频通道(结合滤波器及收发信机高频

电缆侧均无电容器),要求在其通道的电缆芯回路中串接一个电容器,其参数为:0.05μf左

右,交流耐压2000V、1min。串接电容器后应检查通道裕度。

5.3.4 高频同轴电缆的屏蔽层应在两端分别接地,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主电缆沟内紧靠

高频同轴电缆敷设截面积不小于100mm2的铜导线,该铜导线在控制室电缆夹层处与地网

相连。在开关场一侧,由该铜导线焊接多根截面不小于50mm2的分支铜导线,分别延伸至

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的高频电缆引出端口,距耦合电容器接地点约3~5m处与地网连通。 5.3.5 结合滤波器的一、二次线圈间接地连线应断开。结合滤波器的外壳和高频同轴电缆

外罩铁管应与耦合电容器的底座焊接在一起。高频同轴电缆屏蔽层,在结合滤波器二次端子

上,用大于10mm2的绝缘导线连通引下,焊接在上述分支铜导线上,实现接地,亦可采用

其它连通方式。在控制室内,高频同轴电缆屏蔽层用1.5~2.5mm2的多股铜线直接接于保

护屏接地铜排。

5.3.6 收发信机应有可靠、完善的接地措施,并与保护屏接地铜排相连。

5.3.7 高频收发信机的输出(入)线应用屏蔽电缆,屏蔽层接地,接地线截面不小于1.5mm2。

5.3.8 保护屏抗干扰要求:

5.3.8.1 保护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接地铜排,屏上设接地端子,并用截面

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连接到接地铜排上, 接地铜排应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缆与保

护室内的二次接地网相连。装设静态保护的保护屏间应用截面不小于100mm2专用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