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四节 由理论到实战高考四大类实验题型例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三维设计】(人教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第四节 由理论到实战高考四大类实验题型例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这些测定都是以上五大定量实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主要包含定量实验原理、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实验设计中的误差分析,可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外界环境(H2O、CO2、O2等)对该实验的影响而产生误差;二是实验操作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如果是分析最终结果的误差,应通过最后得出的表达式来观察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从而得出实际误差情况。

2.实验数据的测定方法 (1)沉淀法

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最后进行相关计算。 (2)气体体积法

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的纯度。 (3)气体质量法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最后进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

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再进行相关计算。

3.实验数据的筛选与处理

对实验数据筛选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为“五看”:

4.实验数据的分析策略

如何用好、选好数据,是解决定量实验类试题的关键所在。解决这类试题的一般方法:

(1)对数据进行比较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注意比较数据的交点与重合区。

(2)转变物质则是实现实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一些物质提纯与制备的问题中,往往会提供一些物质沉淀的pH范围,物质的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呈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数据。在

多数情况下,一些物质的相关数据是有重叠的,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一般可通过转变物质来解决(如CH3COOH与CH3CH2OH的沸点很接近,要分离二者的混合物,可以通过将CH3COOH转变为CH3COONa的方法,增大其与CH3CH2OH沸点上的差异,然后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3)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除了涉及是否能够通过相应反应来实现实验目标外,还涉及经济效益的问题,在原理、环保等没有大的差异时,选择廉价原料完成相应的实验就成为首选。

[例1] (2013·重庆高考)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探究、评价型实验

(1)MgCO3的分解产物为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尾气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1 2 3 4 操作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向步骤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甲组现象 溶解,无气泡 蓝色沉淀 变红 红色褪去 乙组现象 溶解,有气泡 蓝色沉淀 无现象 先变红,后褪色 ①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 ②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组步骤4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验证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实验安全考虑,题中装置还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明确实验目的、结合实验装置图确定各装置的作用;由表中实验现象分析甲组和乙组的产物;由氯水的强氧化性分析红色褪去的原因。(1)Mg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高温MgCO3===== MgO+CO2↑。(2)C装置中盛有NaOH溶液,可除去B中未完全反应的CO2;尾气是没有完全反应的CO,可以用点燃法除去。(3)①由实验现象可知乙组中黑色粉末是Fe,而甲组中黑色粉末是Fe3O4;Fe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8HCl===FeCl2+2FeCl3+4H2O,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Fe+2Fe+4H2O。③乙组步骤4先变红,是因为2Fe+Cl2===2Fe+2Cl,Fe+3SCN

-3+

3+

2+

3+

2+

Fe(SCN)3(红色溶液);后又褪色,可能是氯水的强

氧化性将SCN氧化,此时,在溶液中再加入KSCN,若溶液变红,说明假设成立,若不变红,则假设不成立。④实验安全主要从尾气处理和防倒吸角度考虑。

[答案] (1)MgO、CO2 (2)除CO2 点燃

(3)①Fe ②Fe3O4+8H===2Fe+Fe+4H2O ③Fe被氧化为Fe,Fe遇SCN显红色 可能是SCN被Cl2氧化;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假设成立(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④在装置B、C之间添加装置E防倒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例2] 某研究小组同学为探究Fe能否氧化SO2,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假设实验中所用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

3+

2+

2+

3+

3+

(1)甲同学利用实线框内的装置制取SO2,并进行探究实验。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取出装置C中的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结论:Fe可以氧化SO2。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严谨,用虚线框内的装置代替装置A,先让装置E内的试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1,打开活塞2,又反应片刻后,取装置C中的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到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由此得出结论:Fe可氧化SO2,且可被SO2还原成Fe。

①该实验制取H2时需用浓硫酸配制450 mL 3 mol·L的稀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制过程中若其他操作无误,但没有洗涤烧杯与玻璃棒,则所配制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

2+

3+

3+

②在该实验过程中,H2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均不严谨,为此利用乙同学的实验装置及操作重新进行实验。待装置F内的试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取装置C中的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得出与甲同学相同的结论。

①甲同学实验不严谨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SO2的溶解度太小 B.SO2与Fe不发生反应 C.H2SO3与BaCl2溶液不反应

D.装置中的空气与SO2进入水中可生成H2SO4 ②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硫酸的酸性强于亚硫酸,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

+H2SO4(浓)===Na2SO4+SO2↑+H2O。②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2)①要配制450 mL 3 mol·L的稀硫酸,由于实验室中没有450 mL的容量瓶,故应选用500 mL的容量瓶;由于配制过程中未洗涤烧杯与玻璃棒,会造成溶质损失,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②乙同学用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反应2SO2+2H2O+O2===2H2SO4。

(3)①乙同学设计用H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来改进甲同学的实验,正是改进甲同学实验方案不严谨的地方,因为装置中的O2会把SO2溶于水生成的H2SO3氧化成H2SO4。

②丙同学改进了乙同学实验不够严谨的地方,Fe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S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 (1)①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②防止倒吸 (2)①500 mL容量瓶 偏低 ②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3)①D ②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探究型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探究型实验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观察现象、对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收集数据、解释与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和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试题可以涉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要素进行设问。要顺利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出问题

要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对比、质疑,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探究问题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物质的本质。此外,在平时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契机。

(2)提出猜想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