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习题册(湖北理工学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公共关系习题册(湖北理工学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1)意义: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本质是传播沟通

(2)确定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与方法:

要揭示公共关系的本质必须遵循以下思维:

A. 分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即组织,传播沟通和公众。

B. 分析公共关系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本质联系:他们的联系在于组织与公众之间通过传播沟通所形成的双向信息交流,其中组织是主体,公众是客体,传播沟通需要中介。

C. 分析传播沟通在公共关系原理中的渗透性和在公共关系实务中的指导性 (3)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

A. 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特指组织与公

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信息交流关系,是传播沟通行为的直接产物。 B. 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对传播沟通

目标,资源,对象,舆论,过程和效果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具有特殊性:即其管理对象是信息,关系,舆论和形象等无形资产。其管理手段是传播沟通,管理目标是调整公众关系提升形象价值。

C.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以传播

学和管理学为基础的传播管理学。

(4)结论: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沟通关系,是一种传播沟通职能,是一门传播

管理学科。

2. 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和公共关系观念的关系?

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和公共关系观念是“公共关系”三个不同层次的涵

义分别表示其客体存在,操作实务和思想意识

(1) 公共关系状态是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社会关系状态(即组织与公众之间

交往和共处的情况和状况)和社会舆论状况(即公众对组织认知和评价的情形与状况)。它是客观存在,既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又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

(2) 公共关系活动是运用传播沟通方法协调社会关系,影响公众舆论,塑造组

织形象,优化运行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包括调查研究 决策咨询 活动策划 设计制作 信息发布 宣传 交往等,是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中的公共关系业务。

(3) 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组织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是对

公共关系状况客观性和公共关系活动重要性认识的一种反映,对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主要包括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信息意识、整体意识、社会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等。

3. 如何理解组织、公众和传播沟通的关系? 组织、公众和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学最基本的概念,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三大基本构成要素;

(1) 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主要表

现在传播沟通主体。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2)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对象,与特定的主体和传播行为相关,能够主动对组织

行为作出反应,对公共关系主体形成压力。公共关系的过程就是组织与公

众经过传播沟通,相互影像、相互作用的过程。 (3) 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公共关系活动的实质内容就是运

用传播沟通手段完善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公共关系的手段和方式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式,包括语言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沟通等方法,包括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实物媒介等技术。所谓传播(或者沟通),就是指人类社会中的信息的传递、接收、交流和分享,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 4. 如何理解关系、舆论和形象的关系?

(1) 关系即组织与公众相处交往的行为和状态,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

间的联系,是一种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良好的关系是形成良好舆论和形象的基础。

(2) 舆论是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

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标志着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无形的关系,舆论的好坏体现着公众关系的好坏。

(3) 形象是组织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体现了

组织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的总和。公共关系是一种以塑造组织形象为己任的传播沟通艺术。

专题自测(二)

(一)单项选择

1.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在( )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 公共关系思想萌芽时期是( )

A. 古代时期 B. 巴纳姆时期 C. 艾维·李时期 D. 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3. 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是( )

A. 古代时期 B. 巴纳姆时期 C. 艾维·李时期 D. 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4. 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的成熟是( )

A. 古代时期 B. 巴纳姆时期 C. 艾维·李时期 D. 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5. 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是( )

A. 古代时期 B. 巴纳姆时期 C. 艾维·李时期 D. 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6. 西方公关学界认为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理论书籍是( )

A. 爱德华·伯尼斯的《公共关系学》 B. 艾维·李的《原则宣言》 C. 森特的《有效的公共关系》 D.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7. 波士顿大学开设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是在( )

A. 1927年 B. 1937年 C. 1947年 D.1957年 8. 美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于( )

A. 1938 B. 1948 C. 1958 D. 1968 9. 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在伦敦成立于( )

A. 1955 B. 1965 C. 1976 D. 1985

10. 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率先在有企业中设立公共关系部的年份是( ) A. 1980 B. 1984 C. 1988 D. 1990

11. 1985年,我国首先设立公共关系专科的高校是( ) A. 北京大学 B. 清华大学 C. 深圳大学 D. 中山大学 12. 1994年,我国首先设立公共关系本科的高校是( ) A. 复旦大学 B. 南京大学 C. 中山大学 D. 深圳大学 13. 1986年,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于( ) A. 北京 B. 深圳 C. 广州 D. 上海 14.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于( ) A.1984 B. 1985 C. 1990 D. 1987 15.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于( )

A. 1988 B. 1989 C. 1990 D. 1991 16. 为“现代公关之父”的人是( )

A. 巴纳姆 B. 艾维·李 C. 爱德华·伯尼斯 D. 格鲁尼格 17. 巴纳姆的公关主张是( )

A. 公众必须被告知 B. 说实话 C. 凡宣传皆好事 D.投公众所好

18. 下列著作中,李利比诺称之为“第一位的公共关系著作”的是( )

A. 《高卢战记》 B. 《便士报》 C. 《舆论》 D. 《凯撒大帝传》 19. 美国19世纪中叶的报刊宣传活动中,代表性的人物是( )

A. 巴纳姆 B. 艾维·李 C. 艾德华·伯尼斯 D. 格鲁尼格 20. “海斯神话”的策划者是( )

A. 巴纳姆 B. 艾维·李 C. 爱德华·伯尼斯 D. 格鲁尼格 21. 巴纳姆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利用新闻媒介( )

A. 传播真相 B. 引导舆论 C. 愚弄公众 D.进行沟通 22. 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的是( )

A. 《舆论》 B. 《高卢战记》 C. 《有效的公共关系》 D. 《时代》 23.在我国,第一家公共关系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在北京成立于( ) A.1985年 B. 1986年 C. 1987年 D. 1988年 24. 我国公共关系走向职业化和行为化道路的事件是( )

A. 1986年上海公共关系协会成立 B. 2000年推行公关员职业上岗考试 C. 1985年深圳大学设立公共关系专科 D. 1994年中山大学设立公共关系本科

(二) 多项选择

1. 公共关系的形成分为( )

A. 古代时期 B. 巴纳姆时期 C. 便士报时期 D.艾维·李时期 E. 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2 爱德华·伯尼斯的公共关系著作有( )

A. 《有效的公共关系》B. 《公众舆论的形成》 C. 《舆论》 D. 《公共关系学》 E. 《传播管理学》

3. 格鲁尼格认为卓越传播的层次包括( )

A. 技术核心层 B. 教育核心层 C. 传播核心层 D. 知识核心层 E. 文化核心层

4.格鲁尼格提出的公共关系全球化理论( )

A. 普遍原理 B. 特殊运用 C.卓越管理 D.有效操作 E.专业分工 5.美国文化体系的突出特征是( )

A. 集体主义 B. 个人主义 C. 英雄主义 D. 理性主义 E. 感性主义 6. 艾维·李的公关主张有( )

A.公众必须被告知 B. 说真话 C. 凡宣传皆好事 D. 投公众所好 E. 进行揭丑 (三)名称解释 1.报刊宣传活动 2.便士报运动 3.清垃圾运动

4.双向对称公共关系模式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报刊宣传活动”和“清垃圾运动”与公共关系职业形成的关系。 2.简述我国公共关系发展的特点与成就。 3.简述国际公共关系的趋势 (五)论述题

1.艾维·李对公共关系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爱德华·伯尼斯对公共关系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试述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即公共关系与四个条件的关系)

专题自测二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A. 2. A. 3. B. 4. C. 5. D. 6. D. 7. C. 8. B. 9. A. 10. B. 11. C. 12. C. 13. D. 14. D. 15. D. 16. B. 17. C. 18. A. 19. A. 20. A. 21. C. 22. C. 23. B. 24. B. (二)多项选择

1. A. B. D. E. 2. B. C. D. 3. C. D. E. 4. A. B. 5. B. C. D. 6. A. B. (三)名词解释

1.报刊宣传活动: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自身的目标和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它是现代公共关系的前身。

2.便士报运动:出现于19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报界,其做法是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3.清垃圾运动:20世纪初,美国企业或者视新闻媒介为异己,或者利用新闻媒介愚弄公众,引起新闻媒介不满,报刊率先刊发揭露实业界“强盗大王”的恶劣丑闻。揭丑文章大量出现,还有社会和漫画,这就是“清垃圾运动”又称为扒粪运动,揭丑运动。

4.双向对称公共关系模式:该模式是1952年卡特利普和森特在《有效的公共关系》(是美国的公共关系圣经)中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有:在目标上将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