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综合考虑“十二五”发展趋势和条件,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如下: 专栏2:湛江市“十二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类 别 指 标 全市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人均生产总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经 济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发 固定资产投资 展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 港口货物吞吐量 集装箱吞吐量 外贸进出口总额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三次产业结构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经 城镇化率 济 结 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占构 生产总值比重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社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会 发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展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 居民消费率 单位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元 亿元 % 亿元 亿元 亿吨 万标箱 亿美元 亿美元 % % % % % % 件 ‰ % 万人 % % 万人 % 2010年 1406.37 298.15 579.75 524.00 528.47 20048 679.79 103 526.57 66.23 1.36 32 35.32 [4.44] 21.0:41.1:37.9 37.3 41.8 39.5 0.38 12 25 7.23 2.98 6.6 86.5 90 65.7 98 120 2.5 100 56.88 [6.3] 15:47:38 43 43 45以上 0.5 25 40 7.50 3.5 8.5 90 94 70 99 2015年 2700 405 1270 1160 1025 1400 年均增属性 长% 13 4 15 15 14 16 18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10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35000 11.3 预期性 4左右 预期性 13.3 预期性 率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耕地保有量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资 主要污染物排二氧化硫 源 放减少 环 氨氮 境 氮氧化物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森林覆盖率 化学需氧量 套 元 元 万公顷 % % % % % % % % % % 61 30 28.3 1847 12.7 [1723] 15305 6909 46.91 70以上 80以上 28.5 2141 13以上 [6172] 24650 11130 46.87 [30] [16] [17] [10] [13] [11] [15] 10 10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森林增长 森林蓄积万立量 方米 平方米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注:①全市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②2011年起固定资产投资按新统计口径计算。③带“[ ]”号标记的为“十二五”时期累计数。④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目前标明的是国家下达给省的指标值,市的目标待省分解下达后再定。⑤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主要任务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9大主要任务。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钢铁、石化等产业为重点,培育现代产业“50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港口资源,推进港口建设朝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完善公路网络,加快铁路建设。构建能源保障体系,着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支持新能源开发。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推进鉴江供水枢纽、雷州半岛扩大治旱、雷州青年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

三是加快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引导现代产业向县域布局建设,推动各县(市、区)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危房改造等问题,深入实施开发式扶贫,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土地管理、农村金融体系等领域改革。

四是建设生态型海湾城市。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在空间规划布局上体现保、压调控力,确保需要鼓励发展的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湛江湾、雷州湾,高标准规划环湾群岛、布局城市群落,形成拥湾发展的生态型海湾城市架构。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强化节能降耗和资源节约。

五是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扶持家用电器、水海产品等传统出口产品升级换代,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建设,提高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辐射力大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落户湛江。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争取纳入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做好与

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的对接,推动与港澳台在各领域的合作,提升与东盟双向互动投资合作水平。

六是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改进政府管理服务,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快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推行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财政支出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领域。健全民主法治,加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

七是积极推动科教文体事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动教育强市、强县(市、区)、强镇建设。突出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湛江文化形象。加快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全力办好省第14届运动会。

八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设惠及全民的就业体系,加大与珠三角地区劳务合作的力度,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新农保制度,探索建立职工医保与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框架基本统一的新模式,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引导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人口工作,注重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